第194本《卡片笔记写作法》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写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我还是会感到有点难以起笔,是因为这本书讲的很多东西,我以前都没有怎么用过。但作者却说"不写,就无法思考”,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写下去。

这本书给我了很多启示,首先让我对人的记忆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我还是很赞同能用出来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但是我们始终会陷入一种知识的陷阱,就是我们以为我们“看过了”或者“记住了”,我们就以为我们"学会了”。其实不然,因为,

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越是很容易记住的东西,越难以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大量的思考和总结,只是简单地记忆了而已,这个如果对于考试来讲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独立见解,是值得商榷的。

有人说,不读300本以上的书,就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我很赞同,我不是想说的数量,而是一个人要真的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第一必须要由很多书来支撑。第二,就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独立思考的训练。

其次,就是作者的记笔记的方法——卡片笔记。我是一个不是特别喜欢记笔记的人。我上学的时候,我的书上的笔记很少,到了高中,为了考试,我的一些文科类的书上才会有一定的笔记。在后来的读书过程中,我都是划线,偶尔会写一点自己的见解。结果作者说;

只画线或者只在旁边写一些评论,就跟无笔记没有什么区别。

读书无真正的笔记,与写作而言,就像没有读过此书一样。

我的个乖乖啊,这真是对我一万点伤害啊。至此,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读了近200本书,我依然写不好读书心得的缘故了。我依然没有办法写好一篇好的文章的缘故了。曾经以我不是专业的为借口,结果我今天才发现是我从来都没有更好的记录和更好的思考,以致于我一直都没有把书里的经典形成自己的语言,就像储存在我大脑里的知识,永远只是知识,它不能为我所用啊。

我忽然想起,我们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委员是一位特别认真的人,他的笔记永远是最工整的,比我们老师的教案都写得工整详细,字又写得工整,高三的时候,我们都拿他的笔记去复印了来学习,结果他高考考得并不是特别理想。我恍然大悟,他只是在记录,没有深度思考。

作者建议,我们要用卡片来把书中的那些经典的话语,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最后形成卡片笔记。一张一张的放入自己的卡片盒,不断的给自己的卡片盒“存钱”,然后我们的思想和新的观点会不断的增加,当我们突然想写什么的时候,把里面的卡片笔记整理出来,我们的思路就非常的明显了,因为我们的卡片笔记已经记录了我们太多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了,已经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文章了。

再次,就是写作。我每次写读书心得,我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看着空白的屏幕,要酝酿半天,然后胡乱的拼凑成一篇,反正想着我又不去投稿,只是记录自己读书后的感想。但文中的一句话真是让我醍醐灌顶;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说难道写作不是这样吗?我写了192篇读书心得都是这样的。我一直都被误解了?我还真实误解了写作。读着读着我才知道为什么卢曼的一生可以写58本书和一百篇论文。如果朝着我现有的方式写下去,我写一辈子可能就出不了一本书哦。因为我估计没有哪一个出版社会喜欢我的碎碎念的文字。

作者建议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理解了,就应该融入自己的思维系统,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自己的卡片笔记中。这个过程就是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成自己的新想法。一方面我们脑海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模型使卡片盒中的笔记形成新的论点;另一方面,我们读的内容优惠促成闹钟的理论、想法和思维的发展。

最后,谈到输出。我们很多时候担心自己写不好,觉得不够完美,所以就不愿意去写。就像在最开始提到的:“不写,就无法思考”,所以写本来就是在检验我们对于一个东西的理解程度,只有自己理解了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当然我们在写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漏洞,正是因为又这些漏洞,我们才会去思考,我们才会有进步。不断的刻意练习,不断的高质量的反馈,再不断的思考,再不断的刻意练习,我们的写作水平才会持续上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94本《卡片笔记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