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位老先生来,他参加过这个世界宗教联席会议,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世界和平祈祷会。他来跟我们谈,这个修行要有外力才能够帮助。所以他呢,他这个外力不会讲,他说是神力。当然他的语言是这样表达。这不管讲神力也好,讲他力也好,讲外力也好,或佛力也好,我想我们学华严的人,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你不要被他的语言所骗,他指的是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呢,你无法用语言表达。你说神力也好,外力也好,他力也好,佛力也好,那无所谓。
这个法界中它有一个核心,那个核心会跟你生命的定位相应。那个东西是神秘的,那个东西它是存在的,那有人就把它叫作神,或者叫真神,甚至于它不用神,它叫作什么宇宙万有本体论。好像也像一回事,反正那个东西就是那个就对了,管他用什么辞汇。那你要知道那个那个所指的标的的那个。你假如经常带着那个,对标的的感受跟认知来探讨真理啊,那真理很快呀就会在你的生命中兑现。
你能体会这一点吗?那你假如人家说神力你就神力,人家说佛力你就佛力,那么弄到最后就是神力不是佛力,佛力不是神力,佛力比神力高明。那个不是封神榜跟西游记,在那边杀杀杀,放剑光,那个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区别。可是我们现在在修行啊,不是在追求那些东西。也没有必要硬是把它说是有那么一个什么的,那都没有必要。
真正要谈的就是,最终极的那一个真理,它本身是有无量的能量在释放。那个能量跟我们能够相应,这是真实的。那么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你要去感受它,要能够去接纳它,这是绝对没错。但是你硬要去从文字上区隔它,说它叫作他力,叫作外力、神力,或者什么其他的任何的名词。你从名词上来做区别,绝对是错误的。你必须从那一个本质上去感受它的存在,这个才是啊一个修行人的特质。
这个东西假如从哲学家的立场来看,那不一样。哲学家要做的就是,你讲的那个是什么,他要从语言文字上去做定义跟区别,那是哲学家的工作。那我们是奉劝各位啊,不要做哲学家的工作。我们要的是感受那一个具体存在的真理。我用真理,他可能叫神力,也可能叫佛力,也可能叫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那个都无所谓,随他取。你能不能够感受到那个,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也好,是什么你感受得到吗?假如感受不到,只有这个语言文字在那边吵架,那没有意义。我们一再提醒各位的是这个东西。
我们跟各位讲真理就只有两个,一个就是那一个,刚才讲的那一个,一个是从你这里跟他那里之间这一条路你怎么走上去。现在我们在因地,要向真理那个果地的目标前进,要怎么走上去。这一条路假如没有的话,那真理跟你完全无关。因为真理那个地方是可到达的,我们叫作可兑现的。
那么既然可兑现也可以到达,那要怎么到达那一条路,一定是存在的。那我们每一个修行人,就是在摸索在走这一条路。每一个人呐,每一个人的摸索都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个法门。
任何,你记得一个原则,任何一个统一的法门,要让你去做的,一定是把你送到一个转运站的地方,那你从那个地方开始要走你的路。你记得这一个原则,只要有一个统一的法门,要你大家都一样,那么走到那个地方去。
那我告诉你,你是到了那个地方以后,你重新开始修,那个地方只能够叫转运站,它不是你真正的起始点。你真正的起始点,是在你现在这个地方,你有没有必要到转运站去转了一下子,再到你所要到的目标呢?那就看你自己的选择。有些人是需要,需要一个转运站。不过佛陀告诉我们,可不需要转运站,因为你要到达的目标,可能就在你隔壁而已。
你不一定要跑到三十公里远的地方,然后又跑三十公里再回到你的隔壁来,不一定要这样转运。所以我们常讲一念之间,就转过去了,娑婆就是极乐,那可不只是隔壁,本来你家就是了,你不一定到那边再回来。所以每次要回家,一定要到转运站去然后再回来。
你本来就在家里,干嘛跑到转运站去再回来呢。可是有些人没办法,他体会不到,他就一定要到转运站去,从前门到转运站,然后从后门再走回家,然后他说我已经到达极乐世界,那可以,这也可以。当你是这样的一种根器的时候,那是可以。可是我们不是这样跟各位谈的,我们要各位的是,你直接去体会这个部分。然后直接摸索上去。这个是我们,因为谈到昨天,为什么讲出那些来,我附带的跟各位做这样的一个说明。
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经教行法的事事无碍。我们叫作事事圆融,那么事事圆融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从事法界来讲,凡夫的境界叫事法界;那个罗汉的境界叫作理法界;菩萨的境界叫理事无碍法界;法身大士的境界那叫作事事无碍法界。华严本身一般人认为难,是因为它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那我们从经教行法的立场来看的时候呢,那关键点就在这里,它一定要通过理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当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理法界,就是说我们是从果向因一步一步走下来跟各位谈。以往一般行法都是从因向果,那我们现在是从果向因讲下来,所以你这次第的那种感觉要弄清楚。
一个师父,一个善知识,你觉得叫这个名词很好玩。这名词实在是很不好玩呐。被你叫一声师父啊,他就要负你的责任。你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你就乱问,师父又不能够说,你不要乱问好不好,因为你一定说,这是我遇到的问题啊。你也不是乱问,你是很诚恳的问,甚至于要问之前,还包个红包拜三拜。你能够说他乱问吗?可是问这些问题实在是受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修行过程必然要有的。而一个经教行者他一定要走过这个过程。他没走过,他怎么知道这个事相跟理论之间的关系。
所以各位要知道,修行这东西不是看看经书就可以证得的。看看经书是可以知道了。知道的我们讲不算,要做到。做到就是教相你一定要走一遍。走一遍又不是做一次,所谓走一遍的意思叫作过来人,你自己要走过一遍。走过,也就是你从无知,到你证得整个过程,这个你才叫作走一遍。走一遍你就走过了,也就是从因地到果地你走过了,这个叫过来人。
所以一个经教行者,他是一个很严酷的修行者,他是走过了。这个当中他遭遇多少的挫折,他有没有办法请教人家,那还不一定,不见得他问得到。但是呢,他一定要先去做一遍,这是一个根本。自己一定要先去做一遍。那各位试试看,这个时候他不走通的话,这个事跟理他不能圆融。
我们跟各位讲过,禅修你一定要置心一处。你不能置心一处,那不叫修行,尤其是禅法。那么你要怎么置心一处呢?第一个你要找到心,第二个要把心安置在哪一处,那个处要确定。心跟处也就是能跟所要确定,然后要让能所合一才叫置心一处嘛。那你要知道,这个心不是你想像的,它不像一个物品说,拿来放下去它就一直在那里。心是活的,心会受诱惑,受到心理现象引发的诱惑;生理现象引发的诱惑;物理现象引发的诱惑;还有社会现象引发的诱惑。因此你产生了种种的妄想,无量无边的妄想,你的心就跑掉了。那你要怎么样把那跑掉的心,再抓回来,修行的功夫就在这里。你真的能够做到置心一处使心不乱,那基本上我们就叫作,你走过了,定力你已经成就了。这是第一个。
禅法它就需要经过这样的一层历练,同样,净土也一样。现在我们叫净土,其实不叫净土,叫念佛。念佛要怎么念,要念到一心不乱。大家都知道一心不乱嘛,好,你念了老半天,你就回来问师父,要怎么一心不乱?师父说念到不打妄想,回去要念到不打妄想。你又来问了,师父要怎么不打妄想。师父说念到一心不乱就不打妄想。然后回去就昏倒了。要怎么样一心不乱,他说要不打妄想,我问他怎么不打妄想,他说要一心不乱。那很简单,所以这个法门确实简单,你就回去试试看。看怎么样简单你就知道。现在问题就在这里,你不管要一心不乱还是不打妄想,你要用什么方法使它不打妄想,或者用什么办法使它一心不乱,这个才是功夫所在。
这个一心不乱是个事相,它有一套理,理论上,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要用心灵频率的稳定训练这个方法,来训练你的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一个钟头,念六千声,那么一分钟,就念一百声。那可以嘛?那你要每分钟都念一百声,那一个钟头呢,六十分钟,刚好六千声。每分钟都一百声,这意思就很稳了,对不对?那换句话说,每十秒钟,那你要念几声,每秒钟念几声,大概就是那个频率,这个叫心灵频率的稳定训练。
你为了使你的心灵频率维持那么样的稳定,那你要很小心的念佛,你不能打妄想。因为一打妄想,想到高兴的,哇,中奖了。明天就会中奖了,那你好像搭喷射机冲过去了。想到昨天的垮了,财产通通当掉了,结果呢,都没有中,这下子念不下去了。那你像老牛拖车一样,那你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心灵的频率不稳定,那意思就是你有妄想在操纵你。那你要怎样把妄想除掉,你不管,你只要把心灵频率稳定下来,透过佛号让它稳定下来。他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那自然的,随着你时空的运作,把自己那个心灵的频率,一直调整在那种状况之中,一直都在那种状况中,那当然你就一心不乱了。当然你就不打妄想了。那现在问题是这些功夫,都要你自己慢慢去试的,你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你要试多少次才能成功,那就是你在进行的。
所以这个部分你会发现到,这个一心不乱也好,不打妄想也好,它是个事相。那么为了使你达到这一个标准。那你有一些前行的工作要做。那些呢,很抱歉,阿弥陀经里头也没教。他只很简单讲几句,苦一日、若二日及至若七日一心不乱,那你就自己去,若几日不知道。
你有没有办法训练到一心不乱,假如你没有办法训练到一心不乱,那若一日若二日根本没半日,那个通通不算,因为你没有办法一心不乱,那哪有若一日若二日,根本没有那个东西。要有那个东西,你已经一心不乱,那一句话才有意义。当你没有办法一心不乱的话,那一句话若一日若二日,根本不存在嘛。那看起来若一日若二日很简单,那问题是,那个必备条件、必要条件,一心不乱的必要条件你没有,那就没用了。所以这个叫作教相。这个教相你要通达,一定要去走一遍,走一遍。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你要真的能够训练一心不乱,不一定要若一日若二日,你若五分钟,有五分钟能一心不乱,我就跟你讲阿弥陀佛在那边已经高兴的昏倒了。娑婆世界还有一个可造之材,有竟然五分钟一心不乱,这个上上根器者,你就不要死,你死我一定去接你过来。这个就是一个关键呐。你有没有办法真的使自己一心不乱,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就是教相。
我们刚才开宗明义跟各位讲,这些都跟解脱有关。那么禅法、净土法或者是密法,都有置心一处可以解脱。那戒律怎么置心一处啊。对不对?光是五戒就五处了,是不是这样?那你怎么样从戒律去找到跟禅法、净法、密法相通的地方,这是你经教行者他厉害的地方。
戒律是八宗共主。大乘来讲的话,八大宗派,四大教派、四大宗派,通通要以戒律为基础,不能没有戒律。那戒律到底殊胜在哪里?你体会得到吗?它的殊胜就在于不殊胜。这一点你就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其他的七个宗派,都标榜着无为法的究竟成就,戒律没有办法。戒律是什么?你假如没有戒律能不能成就呢?可以,但是非常难。你必须要有戒律,你才能够成就。
我们用一个公约数来讲,只能这样讲,因为不用戒律要成就的概率呀,大概接近于零,不能够说不能成就,那概率太小了。但是你有了戒律,你很快会成就,那戒律就是有这种功用。那你看你要不要成就,你假如说我不要好了,我慢慢来,你们通通成佛,最后一个,反正众生都一定会成佛,那你就不要戒律吧。那等到大家都成佛了以后,最后那一个就是你。可以不可以?也可以。
但是我相信所有想修行的人,不会这个样子,他都想要运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来成就,那第一个就是要戒律。因为戒律是什么,戒律不是叫你直接成就,戒律就是帮助你赶快成就的。它有一定的规范,那个规范我们只能够这样讲,戒律是个修行人成功的规范,成功的模范。你用什么法门修都不要紧,但是你透过这一个规范,你很快就可以成就了。
因为这是个成功的模式,你的生活在这个模式中,你的身语意在这个模式中,那么透过你那样的行法,很快会成就。那你的生活,你的身口意三业,不在这个成功的模式里头的话,那换句话说你常常会碰到失败。那你的修行训练,它常常失败你要去吗?要去训练吗?你想想看。
那为了使我们的训练能够早日成功。我们是不是要找一个成功的模式来套?所以戒律用现代的语言来定义,它就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成功的典范。那用现代的话来讲,叫作成功的什么?软体。对不对?你弄一套成功的软体来,那你的资讯带进去,那你的成就就很殊胜了,很快啊。可是你现在弄的是一个,失败的软体,你的资讯再怎么运用进去,统统跑掉了,不能成就嘛。
戒律,为什么叫作别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别别解脱戒,大家都以为它很殊胜,很特别。它是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它不特殊,就是这一点。所以我们用意识形态,被语言文字骗,就骗在这个地方。你以为戒律有什么特别,戒律没什么特别,它就是一个成功的规范而已。
它的本身不会成功的,但是你透过它来修你的法,你很快会成功。你能不能体会这个东西?不是戒律怎么样,戒律没怎么样,但是你没有戒律的话,你常常就会跑到失败的地方去。那你每次打坐每次失败。你还坐什么?每次念佛每次失败,要做什么?人家念佛要去极乐世界,结果你念到地狱去了,念到阿鼻地狱去了。你还干什么。对不对?
所以戒律有其必要,为什么八宗共主呢,都要有戒律呢?没有修行人不要戒律的,都要戒律,就是因为它帮助你成功。所以我们告诉你说,你们不要用戒律去衡量别人。学戒律的人都有这种情况。你受过戒我相信,你的戒师也这样跟你讲,不要用戒律去看别人,尤其看任何的修行者。
说某人犯戒,某人犯戒,某师兄某师父犯戒,那跟你无关,对不对?因为当你用戒律的标准去看人家有没有犯戒,基本上你犯大戒,基本上你就犯大戒了。所以通常我们不用戒律去看人家。因为戒律是一个成功的模范,那想修行的人,想成就的人,他都会遵循着戒律的标准来前进,这没有问题吧,那你去管他干嘛,他想修行就好了,他一定会找寻成功的模式嘛,有没有?
你把它看清楚以后,那你就会知道,一个经教行者在看这些行法,各大宗派,或者佛教的各种设施、仪轨、制度等等,那他的看法跟各位绝对不一样,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共通点,就是解脱。他直接从事相上看怎么解脱的,有没有?这个最重要的关键处。当你每一个事,每个事相你都能够这样融通、无碍,没有障碍的时候,这个不是事事圆融,事事无碍法界吗?所以经教行者的本身,他就是法身大士,那各位要体会到。真的能够把经教这件事情谈到淋漓透彻的,他一定是法身大士。(鼓掌)
所以我们说,在释迦牟尼佛麾下有三千大士,有三千个伟大的讲经家,每一个都是法身大士。他必须通达这些教相,他不是照本宣科就好。每一个名相都有他自己的见地。诠释的方法,我告诉各位绝不会一样,为什么呢?这个就牵涉到人家所谓的江山代有人才出。随着时空的转移,生活形态的变化,那么对于这一个东西,就是刚才讲那个,真理的那个东西,他必须重新再诠释。
所以讲经,是各个时代都需要讲经,不是说我有了录影带就好了。不是,录影带是给这一代的人看的,你把它做成录影带,实在是多余的,你能够用的是,我现在录了我赶快在这个时代,这个时空当中去运用。你把它放个一百年以后已经没有用了,就算你能够保留也没用了。我们现在保留,以往的人留下的那些经典,你已经没用了。为什么?你看不懂。因为他讲他那个时代的,你现在来的时候,已经变成知识了。知识就语言文字,你对于那个东西是什么,已经体会不到了。
讲经就一再的要启发你,让你去感受那个,真理的那个。然后它第二个功能是从现在、当下、这里,一直到真理的那个标的,这条路怎么走上去的,是在指导这个部分。古人不识字,书读得少,那么他们单纯,脑筋里头叫作一片空白。那师父很好教他,因为他一片空白。现在的人不是,脑筋里头叫作一塌糊涂。都是一,都是一字牌。那个一片空白,所以他师父很好教,因为他很单纯的去训练就到了。可是现在不是,你杂讯很多。杂讯很多的人,那对于杂讯很多的训练,跟一片空白的人,那个训练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我们在做这样的训练的时候,这个同时,你应该要注意到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时代,每个时代,每个区域,每个区域,要有不同的讲经师,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当然我们能不能够遇到那一些法身大士,来为我们讲解这两个东西。第一个启发你对真理的那种感受的能力,它的存在,真理存在的那种感受的能力。
第二个是从你现在凡夫这个生命,怎么样经过一番改造的工程,到达圣人的目标。这个是你的福报,但是我们现在呢,听经,打开电视,五六个频道。都排队排到那里,你可以看到,他们这里面所产生的现象。有几个是真的能够讲出你所要的?
问题就在这里,他们是可以照本宣科,有的还拿着本子在那边照念,念完。你看它是这样写的,来,我们看下段,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不过我们看到很多。因为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碰到很多这样的老师,所以相信现在讲经,也有很多这样的法师。
但是你不能说他错,因为他至少照本宣科了,他没有念错,所以他没有错。但是能不能启发你,去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跟意义,能不能告知我们生命存在的目的,跟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很多人进入宗教界里头,他也不是为这些来的,他只是无聊。背一背,佛里佛气。
从禅净律密当中来讲,那已经都是理事无碍了。假如只有经教的话,只有经文,讲理的部分,那顶多是理无碍,也就是理法界。我们昨天跟各位讲,那在这个部分,只有这个部分通常很难。它至少必须浅尝修行的味道,他才有理无碍。那到菩萨的话,就这个禅净律密当中,他最少有一法通了,叫作精通,他不是浅尝,他有深入。教理,教相都很通达。这个叫理事无碍。那经教行者的本身,他要超越这部分,他才能到达事事无碍的地方。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再一次来提醒各位,让你去感受这个不同的地方。
所以经教行法。你不要把它认为只是慧门,它就不要定门,绝对不是。基本上它的要求相当地高,它是定、慧已经成就,而且走出专业的领域,到跨领域的境界里,他才有可能叫经教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