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执行力?中国自古就有非常精辟的论辩

时下,执行力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无论是企业家们还是组织的负责人,只要自己计划的事情无法推行或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组织或者成员的执行力。

图片发自App

那么究竟什么是执行力呢?执行力有哪些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在世界执行过程中又以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中国古代的例子。

挟太山以超北海③,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④,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⑤。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⑥。’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⑦。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图片发自App

这段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腋下跨过北海,这个人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真的做不到。但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或者为老人做一下按摩,这人告诉人家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跨过北海这一类的难题,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这一类的易事。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扩散至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麽很特别的东西,不过是善于扩散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遍及老百姓,偏偏又是为什麽呢?

这是孟子打比喻来劝说梁惠王推德政、行王道而王天下的故事。孟子用这样的比喻告诉梁惠王,推德政行王道并非是“挟太山以超北海”这类的难事,而是“为长者折枝”之类的易事,你梁惠王之所以找借口不想执行,根本就不是能力的事情,而是主观意愿不想作为的问题。孟子以此比喻分清了执行能力和执行意愿的区别,产生了极强的说服力,让梁惠王心悦诚服。

很多人在论及执行力的时候,仅仅停留在指责执行者的行动意愿上,以为执行者之所以不能完成既定的计划或任务,主要是主观执行意愿不强烈,或者根本就不意愿执行,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从上面孟子说服梁惠王的例子可以看出,执行力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执行者的执行能力,

比如“挟太山以超北海”的指令得不到执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执行能力不足产生的结果。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有能力执行这样指令,完成这样的任务,即使你有再强的执行意愿,也做不到。如今我们经常放在嘴边的“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其根本意思就是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要考虑执行者的能力问题。

二是执行者的执行意愿,这其实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

上述例子中那个接受指令的人,连“为长者折枝”这类的小事都不愿意去做,根本就不是执行能力的问题,而是执行者主观主观上不愿去做。

如何让执行者持久保持强烈的执行意愿,是每一个领导者无法回避的课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你的团队和组织成员的执行能力再强,也无法完成一个很简单、很容易的任务。

按照上面的说法,有了执行能力和意愿就一定能够完成计划和任务吗?其实未必。个人觉得应该还有个执行效率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计划和任务都会 又强烈的时效性。有些时候我们的组织和个人有很高的执行能力,也有强烈的意愿,但是因为没有效率,一样也会导致任务彻底失败。

因此,完整的执行力应该至少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执行能力;二是执行意愿;三是执行效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什么是执行力?中国自古就有非常精辟的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