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多道路

书西斋壁

【金】王庭筠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

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王庭筠(1156—1202),字子端,号黄华山主。累迁翰林修撰。诗书画均工,尤善山水墨竹。元好问对其有“百年文坛公主盟”之誉。

诗是一首题壁诗。西斋不知在哪里,诗人偶然出游至此,有些感慨,题壁而书。诗凡四联,首末联议论,颔联叙述,颈联写景,方寸之地,笔法多变。

首联劈面做议论语,可见这一路行来,思绪翻转不休,下笔立时喷涌而出。如果说先有此感慨,才生出此诗,大致距实情不远吧。世事如同浮云,不止千变万化,而且迅疾多变。在这样剧烈又频繁的变化里反观人生,梦幻一般地漂浮不定,好像一直在做梦,感觉很不真实。这种世事浮云苍狗,人生如梦的感受,王庭筠之前,有不少人说过;之后,也有人继续说。王先生在诗首即发议论,想来不是空泛泛地感受,应该见闻甚至经历了具体的事情,而且还是不如意的事情,才会产生虚无之感。就像我读到这两句时,立刻就想把全诗背下来,也是在一刹那心有所动。但如果不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不是疫情,没有契机,会想学习这首诗么?

古人出行、伫立都爱借用简单的工具,比如一根手杖,自然,要扶杖,也有年龄的因素。现在的老人却没有这样的习惯,走路很慢了,也很少见到这些老人扶杖而行。老人们心理独立,大概怕一旦用上,就容易依赖上工具吧。胡床是种简便易携的坐具,现在的老人家有时候会拿个小马扎,出去逛走累了就随时坐下歇歇。王庭筠走到了西斋,在这里坐着歇歇。不知这个胡床是他自己带着的,还是西斋本有的。

坐下来,安静下来,仔细觉察眼前的风景。古人今人出游,都有相近的行动。雨天,更显出了夜的安静,安静自刷刷的雨声中透出。城里现在日夜喧嚣,在乡下,雨夜确实更寂静。花香缕缕,在湿雨里缥缈浮游,并不用风做媒介。应该是雨的缘故吧,雨天里总感觉花香更浓。诗人夜晚还出来漫步,西斋大概离他的居所不远。雨应该也不大,或者,雨是后来下的,刚好诗人在西斋避雨,乘兴题壁?

风景清静美好,然而诗人内心终归不宁静,尾联以歧路亡羊的典故入诗即可证明。

歧路亡羊出自《列子》: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这个寓言后面,还有一段师生对话,最后是关键的总结: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意思是:大道上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学着求学的方法太多而丧失了本性。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返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不会丢了羊丧失了本性。

道路这么多,到哪里去找我丢掉的羊呢?诗人大概是反用这个典故,他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羊,自己的本性,而是表达道路这么多却没有一条合适自己的路这个意思吧?这些路,在诗人眼中,都是歧路。歧路自然不能走,道理虽多,也就等于没有了。没有路走,正是因为他还抱持本性不变。但诗人虽然喟叹,却并没有改弦易辙的意思,他不想改变本性。不然,他也就不会因不如意而在开头大发浮生若梦的议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门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