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第五讲慎独和第六讲忌贪有感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人们坚信,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愧对良心的事。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慎独”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品行,倘若修身能度过这道难关,就不失为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 ,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在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之中,一个人要做到“慎独”,成为坦荡的君子,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

教导孩子学会“慎独”要让他们明白,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慎独不是做做样子,讲讲排场,而是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钱学森主动要求扣分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这个小小的故事可以折射出“慎独”的品质光辉—即使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即使在可能危及自己前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到自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要想教导孩子形成“慎独”的品质,首先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谈谈各种规则,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之类,让孩子懂得法律法规。也可以多给孩子讲人生,讲社会,讲国家大事,让孩子有爱国心,学会道德准则。只有将这些细小的东西渗透到孩子的理念中去,才能够让他们自觉遵守正确的价值文化。

《钱氏家训》有言:“临财不可不廉介。”意思就是面对财富,不能穷奢极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孩子们一定要懂得:世上有很多比钱更宝贵的东西,譬如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品质、无私的友谊、忠贞的爱情 ,等等。

即使你家财万贯,没有亲人、朋友和你分享,那么有再多的钱又如何?所以说,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 却买不到时间。

人人追求富足的生活,只要他的富足是用诚实的方法得来的,就没有错。钱财不是万恶之根,贪财才是万恶之根。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同内心相连。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人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世人的眼睛往往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所以我们要让有着无限未来的孩子们懂得:莫贪外来外来财,多看自己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第五讲慎独和第六讲忌贪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