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孩子却不凑效(同中有异)
因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和自己孩子这两种不同情境时,心态完全不同;而学生和教师的子女在面对各自的老师和家长时,心态也完全不同。在差异这么明显的情况下,用同一个固有的、僵化的思维去教育,结果自然与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
二、马虎问题背后的思维本质——看到相同却看不到差异
马虎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类是在当前题海战术的教育背景下比较典型的现象。学生面对超大题量,在急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马虎现象。即当学生第一眼看到当前问题的信息与以往做过的题的信息相似时,大脑很兴奋,就误以为是同一题型,在时间紧迫的情境下,迅速地提取原来的解题程序与之匹配,最后造成马虎的发生。
三、如何埋藏原有知识固定点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帮助孩子来埋藏原有知识、又该埋藏什么样的原有知识呢?
(一)埋藏原有知识需要遵循的规律
1.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1)顺应成长规律获得积极情绪与正确认知
借助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孩子才会在成长的必经之路上获得更多的认识。
“早恋”本身应归结为自然现象,并不可怕,学生如果不受成年社会的干扰会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很快结束这个过程,如果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还会借助这个过程学习很多未来正确的恋爱观。
2.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学习很可能扼杀一个天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接触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原有知识。但只有在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学习这些知识,才能成为持久的兴趣。
3.在总体规则的框架下,充分地给予爱和自由,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自由的发展
成长的需求被满足时,孩子将自动会追求下一个目标来实现自我成长。4到5岁是丰富的自我吸收知识的阶段。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独特的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以及足以区分和抽象出事物重要特征的能力,而并非是记忆了多少文章。智力的发展需要人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孩子就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发展自身的系统。
4.关注孩子学习的敏感期
个体发展的特定时期非常适合特定技能的学习。
(1)敏感孩子的需求
(2)根据需求塑造知识结构
借助于儿童当前所兴奋和敏感的事物来完成我们要培养的系统。
(3)充分满足涂鸦的需求,这能带来孩子书写能力的提高。只要是孩子的心理需求,都要得到充分的、理性的满足,才能真正地推动孩子的发展。
(4)充分满足孩子敏感期的需要并不断地刺激使信息得到深加工
当发现儿童对某一信息敏感时,给予充分的满足,并且不断地增加对该类信息的刺激,将增强儿童对某一类知识的敏感与学习。
四、原有知识的内容包括:丰富的感性认识、规范的词和句子、成长中的经历和经验。
如何来准备丰富的原有知识或者说如何来培养原有知识固定点,首先就是要给学生增加大量感性认识。
只有在大脑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学习规范的词和句子才能真正的促进信息的深加工。
用知识解释能力,孩子大脑中有规范的词和句子,同时又有感性认识,再加上写作过程的程序和策略,写作自然就不会再是障碍了。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埋下了丰富的原有知识。人生的每一个成长经历都可以作为未来解决问题的原有知识,人生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