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秋,长江之歌(11):武汉三镇 一桥通途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4日(2):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下午4时,本次航程的终点到了。

        远远地,武汉扑面而来,一座钢铁大桥脚踏龟蛇飞天而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引自毛 泽 东《水调歌头·游泳》)。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全长1670米。当“东方红237”客轮徐徐驶过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大桥时,旅客们全都扶舷仰望,感叹这人间雄伟的奇迹与壮丽的景观。大桥横卧在长江上,与著名的黄鹤楼(注:此时黄鹤楼正在重建中,然并无最终完整形态)连成一体,长江江轮穿过桥下,气势宏伟。


龟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龟山,古称翼际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南临长江,北依汉水,与武昌蛇山隔江相望。龟山是武汉市地理中心,也是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龟山东西长1800米,东西穿山越岭步道2000米。

        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故此得名龟山。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蛇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蛇山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边。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武汉长江大桥的南岸和汉阳龟山的北岸为一桥飞架的南北交点。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称长寿山,明朝被誉为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至清乾隆《江夏县志》已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处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因而被分为武昌、汉阳和汉口三镇,而以武昌居首。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涉江》中写下了“乘鄂者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楚辞·九章·涉江》),这里的“鄂渚”即武昌,又称江夏。而汉阳,则又名“大别”(大别山即龟山),传说大禹治水途经此地,惊呼“一山隔两景,真大别也。”于是,在山上种下柏树。后世苏东坡《禹柏》记有“谁种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几千载,柯干长苍苔。”(唐代这里建有大别寺)再说汉口,古称“夏汭”,又称“夏口”,可能因为镇依汉水出口而取名汉口,它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

        船上那对新婚夫妇,旅行的线路大部分与我们相同,愿意与我们同行。几天以来,我们与新婚夫妇也算熟悉了,为加深印象,再在头脑中“概括”一下:廖清弟,戴副眼镜,个头不高,人很活跃且幽默;小吴,中等个儿,脸很丰满。

        我们五人一行,在汉口码头下了船。在船上呆了整整三天,竟然没觉得怎么枯燥,虽没什么娱乐设施,但有餐厅,有澡堂,有风景,这就足够了。国人在刚刚跨入八十年代不久的今天,大约胃口也不太大,能够出门旅行已经是最大的享乐了。

        我们提着旅行包,跑了许多旅馆,但不是不合胃口便是客满,竟一时不能安顿下来,末了找到一处居委会办的简陋小旅社,住宿费才一晚5角钱。在一间有彩电、图书和风景画的房间,服务员给我们三位女同胞加了铺,而我同小廖住在另外一处。这里的大爷大娘们待我们非常好,和蔼可亲且十分慈祥。我们的旅行包没地方寄存了,大娘们热情地招呼我们放在办公室里,而大爷们则热心地帮助我们尽量安排好住宿,给我们介绍旅行线路……这一夜,临时搭起的床铺,虽远不如船上舒适,但一想到江城武汉,有这样一些热情好客的普通百姓,心里已经格外舒坦了。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0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3·秋,长江之歌(11):武汉三镇 一桥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