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拔斯王朝2- 阿拔斯王朝的辉煌


 阿拔斯王朝的辉煌


 阿拔斯王朝,正如伊斯兰史上其他各朝代一样,建立后不久,就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上,达到了极灿烂的时代。大致上有这样一个判断,“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以曼苏尔为奠基者,以马蒙为中兴者,以穆耳台迪德(892—902年在位)为结束者。”在这期间,帝国曾发生内战,继续六年之久,参加内战的,是马蒙和他哥哥艾敏(皇太子),然后是麦蒙和他叔叔易卜拉欣。内战的原因,是争夺皇位,最后马蒙取得了胜利,因此才有中兴一说。这次内战是纯粹的高层权力的斗争,并没有伤及国家的根本,所以并不太影响帝国在整个9世纪的辉煌。

那么到底阿拔斯帝国在其巅峰时期繁华,奢侈到了什么程度呢?我还是引用几段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的描述吧:

历史和传说,一致承认,巴格达最辉煌的时代,是哈伦·赖世德在位的时代(786—809年在位)。不到半个世纪的工夫,巴格达就从一个荒村,发展成为一个惊人的财富的中心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都会,只有拜占廷可以和它抗衡。巴格达的豪华,是随着全国的繁荣而与日俱增的。当时巴格达已变成“一个举世无匹的城市了。”

  “在举行庆祝仪式的日子,特别是哈里发的登基典礼、王室的婚礼、朝觐天房和接待外国使节的时候,朝廷的富丽堂皇,就获得充分显示的机会。哈里发麦蒙和他的宰相哈桑·伊本·赛海勒的十八岁的女儿布兰,于825年举行婚礼的时候,耗费了难以置信的财富,阿拉伯文学把这当做当代难忘的幻想曲而保存下来。据说举行婚礼的时候,把一千颗极大的珍珠,从一个金托盘里撒在那对新人的身上,他俩站在一床金席子上面,那床金席子,是用珍珠和蓝宝石装饰的。一支二百磅重的龙涎香烛,把黑夜照耀成白昼。把许许多多的麝香丸撒给皇亲国戚和高官显贵,每个麝香丸里都有礼券一张,上面写明田地一份,或者奴隶一名,或者别的礼物。

哈里发穆格台迪尔于917年,在皇宫里以隆重的仪式,接见了年轻的君士坦丁七世的使节,他们的使命,显然是包括战俘的交换和取赎的。哈里发的列阵,包括骑兵和步兵十六万人,黑太监和白太监七千人,侍从七百人。在阅兵式中,有狮子一百只,分列前进。哈里发的宫殿里,挂着帐幔三万八千幅,其中有一万二千五百幅是绣金的,此外还有地毯二万二千条。使节们是这样的吃惊和叹赏,以致他们起初把侍从办公厅,随后又把宰相办公厅误认作哈里发的引见厅。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异树厅,那里面陈列着一棵金质和银质的树,重五十万打兰,树枝上歇着金质和银质的小鸟,一按开关,群鸟就啾啾地叫起来。他们在御花园里还看到,用人工巧妙地培植成的矮小的枣椰,能结各种希罕的椰枣,真是惊叹不已”。

哈伦是伊斯兰教君主的典型,他和他的几个继任者所表现的慷慨大方,象磁石一样,把诗人、才子、乐师、歌手、舞女、猎犬和斗鸡的驯养师以及有一技之长能引起哈里发的兴趣、供他娱乐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吸引到首都来了。摩苏尔人易卜拉欣、谢雅图、伊本·查米耳三人,在乐师和歌手的花名册上,是名列前茅的。放荡的诗人艾卜·努瓦斯,是哈伦的清客,是哈伦在夜间化装出游时的伴侣。这位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那个兴盛时代有趣的宫廷生活。《乐府诗集》中记载着许多可以做例证的轶事,这些轶事里真实的部分,是不难辨别的。

一个故事说,哈里发艾敏(809—813年在位)在某晚上赏赐他以歌唱为业的叔父易卜拉欣·伊本·麦海迪三十万个第纳尔,作为吟唱艾卜·努瓦斯几句诗的报酬。易卜拉欣曾得过好几次赏钱,加上此次的赏钱,共计二千万第尔汗,这个数目并不超过几个县份的土地税。伊本·艾西尔认为艾敏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他有几只特别的彩船,是为了在底格里斯河上举行宴会而制造的,每只船具有一种动物的形状,有象海豚的,有象狮子的,有象鹰的,每只船的造价是三百万第尔汗。

《乐府诗集》里有这样一个生动的记载,哈里发艾敏,曾亲自指导一次通宵的巴蕾舞会,一群美丽的舞女,在柔和的舞曲的伴奏中,翩翩起舞,演出精采的节目,参加舞会的人,都和起来唱反复演奏的歌曲。

据麦斯欧迪的记载,易卜拉欣曾为他的哥哥赖世德举行一次宴会,有一盘鱼肉,切得十分细,赖世德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切,他回答说,那是用一百五十条鱼舌头做成的,共花费一千个第尔汗。这些传说里,难免有东方说书人加进去的各种夸张和幻想,即使排除这些增添的部分,其余关于巴格达宫廷生活的描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惊讶了。

 通过这些场面不难窥见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富庶程度。这也难怪,如此巨大的一个帝国,当四海升平的时候,他能创造出的财富实在是让人惊叹。试想一下如果把全世界一多半的财富集中到中国的情形,我们也许就能多少体会这种让人为之疯狂的感觉了。再加上阿拉伯人率直简单的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可能也更愿意把自己志得意满,心花怒放的状态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换了文化积淀更深,也更为内敛的民族,比如我们中国人,恐怕很难看到这种极致的奢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拔斯王朝2- 阿拔斯王朝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