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四章 帝政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四章 帝政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使民财足并不是治国的原则,而是治国的目的。

韩非子用长篇来论证当世学者所谓轻刑国治的言论,从人性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治国需要重刑法治。韩非子还例举了慈母多败儿来说明“财足厚爱”不是利民而是害民。接着他又用神农、曾参、史作为对比的例子来说普通民众与这些品质至极的人不一样,旨在告诉君主治国的对象是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要以普通百姓的特性治国,而不是按极少数人的特质治国。

韩非子感觉力度还不够,如果说神农是神离普通民众太远,曾参、史虽是大贤但也算是民众一员,那就再举精神与地位更加高尚者来说明问题。韩非子搬出了夏桀与老聃,一位是夏朝的亡国之君,一位近似神而又真实存在圣贤。

韩非子用老聃的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来说明知足知止的好处,也从侧面说人心不足招至辱殆,反向说明重刑法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重点是韩非子认为能够自觉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老子本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不可能的,普通民众依旧是为“利”而为。

夏桀位居天子,已是尊贵至极财富四海了,但对他来说当了天子也未必满足。所以夏桀还是治理不好国家最终国破人亡。面对这样的现象,韩非子反问轻刑者,难道还要坚持“财足厚爱”的治国原则吗?显然不能,当然这样的反问也是在问君主,你还要坚持轻刑仁爱的治国原则吗?

关于轻刑厚爱的问题,韩非子最后总结道“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意思是:所以,明君治理国家,顺应时务来获得财物,确定赋税来调节贫富;厚赏爵禄使人们竭尽才能,加重刑罚来禁止奸邪;使民众依靠出力得到富裕,依靠功业获得尊贵。这才是正理,也是我们一直悟道的结果。

民众的财富必须是合法地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而不是君主无故的赏赐使其财足。“适其时事以致财物”的思想既顺应了人性,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论其税赋以均贫富”这绝对是超越时代的思想,现代社会也正是通过税赋来调节贫富。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思想丰富全面,包括了现代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称其为一部依法治国的宝典都不为过。至于厚赏尽贤能,重刑禁奸也就不用多说了,一个是君主权柄赏罚的法规化应用,一个是重刑法治的社会化应用。总之,韩非子所有的治国思想与政策都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

最后,韩非子强调“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意思是:因犯罪受到惩罚,因立功获得奖赏,而不考虑仁慈恩惠的赏赐,这是通往帝王大业的政治措施。依法治国,惩治犯罪,表彰功勋,而不是靠仁爱治国厚爱赏赐,这是帝王之道。

【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道,本就是存在于宇宙间事物发展的规律,或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君主治国既要置身于国之外,才能看清全盘和整体,明白社会运行的规律,又要融入民众,才能知道百姓之需,制定切实关有效的政策。韩非子“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就是社会之道,也是君主的帝王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四章 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