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

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文/姚志芸

中国,导演郑琼,做了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的少女的人生十年,让你看到三个阶层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影响命运的。

徐佳,小镇青年,三次高考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徐佳把自己“卖给”了中电技术——工作难找,徐佳几乎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直到此刻,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不过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为了唯一一个确实被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看完纪录片,我不由的陷入了深思,也想说一声,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活成了徐佳的样子。

或者说,在父母一辈的基础上稍微向前跨了一步,也可能是原地踏步。

真正意义上,你思想和物质都要同步的话,

从农村走向县城的道路很远,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的距离更加遥远。

优优大概也算徐佳的一个缩影,一个更好的缩影。她中部平原一个小镇姑娘,28年前只考上一个大专,毕业之后就做了北漂。

她说她还好去的早,竞争还没有现在那么激烈,房价也没有那么恐怖,终于在北京落下脚来,买房生子买车。房子虽然在五环附近,也觉得很知足了,后来又按揭了一套。

优优的娃是北京生北京长,但是因为户口,不能在北京高考,因为不想让他再走一遍优优曾经艰难走过的路,还好他成绩一直不错。于是早早规划他出国留学。

娃也很争气,考进了美国三十几的大学,今年大三。优优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来供他。

曾经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的命运。优优成功了,从小镇到北京的距离,无论多难,她跨了过去。

可28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北京的变化天翻地覆,谁又能如优优一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和机遇?

跨越一步很难,原地踏步更难,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但是读书改变命运,还有一点希望,至少希望在,梦想才有成真的机会。

父母不同,家庭不同,条件相差十万八千里。面对现实,面对贫富差距,面对你奋斗的终点很可能是别人的起点时,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接受不公平,努力去改变。只有认清现实实际,再去努力,优优至少让自己的儿子有了质的飞跃。而不是像《出·路》里农村女孩马百娟早早辍学结婚生子,有些东西,意识里没有,就算别人重视了,对于当事人来说难如登天。

优优,家庭虽穷可父母再苦也要她走出穷山沟,曾经咬牙走过的路只有自己知道那份痛苦。如今,生活一切安稳有序,她不希望孩子重走她的路,所以给他创造了袁晗寒的境遇,一切给他最好的,让他在更高的起跑线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需要一股清流,

认可它,然后去奋斗,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

更不可能让人有机会去选择投胎。

木木说看完《出·路》,竟然泪崩,她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女孩,从中专毕业后再自考本科,拿到本科文凭后就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

因为当年大学毕业时,她没钱去继续读研,只有先工作后想办法读研。工作后她参加了研究生的考试,在所在的城市扎下根来,15年过去了,她自己付了首付按揭了房子,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住,真正就是读书改变了命运。

她目睹爷爷辈、父母辈在田地上的辛苦,目睹十几岁的女孩辍学嫁人,因为不想命运被定格在农村一辈子,于是发奋读书,改变了她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命运,中间付出的了努力可想而知。

大部分的人一出生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真正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父母的阶层才是孩子各自的起跑线……

话虽然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什么是起跑线,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人埋怨着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

埋怨完后继续埋怨,自己却不知道奋斗努力,

以至于给自己的孩子更差的条件,还美其名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我上初中的时候特别淘气,班主任很是反感我,不止一次的在班上说我朽木不可雕,不要说以后去念大学,高中都不一定能考上。但父亲从没有放弃我,我爱好写作,就鼓励我投稿。2000年没有电子邮箱,都是手写稿封信奉贴了邮票发出去,家里信封和邮票父亲都会提前准备好。

记得有一次一家媒体出版社给我发过来一张邀请通知函,特聘我为该社的小记者,以鼓励我以后更好的写作,但办理记者证和采访证需要缴纳60元费用,当时一碗牛肉面才1.2元,60元可以说的天价了。

虽然现在看起来记者证和采访证很幼稚,但那年父亲背着我交了60元。当学校门房通知我取寄回来的记者证和采访证时,所有的同学都是羡慕的表情。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到现在还是继续着我的写作,好像也没有朽木不可雕的颓废样。

孩子的世界不懂什么对与错,更不会知道什么是将来,如果老师放弃,父母放弃,那么随波逐流的孩子是很难突破现有的生活格局,说更直白一点,原地踏步的权利都没有,你孩子的将来甚至不如你现在过的生活。

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思想,吃了睡,醒了吃,别人让向左绝不会向右。

一辈子唯唯诺诺的顺着别人的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也没有试过玩命拼搏,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这样子的人生也有人一出生就有了,偏偏这样子的人自己又不甘心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不觉得这是个好事,人总得要有一些价值感,活着才有意思。

真正努力或者有才华的孩子是可以继续依靠教育改变自己的。不同阶层跨越困难,最主要是内核是家庭,包括经济条件,还有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理念。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结婚生子给房给车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多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

知识可以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

但大多数人不愿意改变,只想按照父母的意愿沿着父母的轨迹走下。

他们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但贫穷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

多少人误以为自己就是文中的小镇青年徐佳,

又有多少人最终没能成为那位小镇青年…

【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部分素材和配图来源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文/姚志芸

中国,导演郑琼,做了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的少女的人生十年,让你看到三个阶层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影响命运的。

徐佳,小镇青年,三次高考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徐佳把自己“卖给”了中电技术——工作难找,徐佳几乎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直到此刻,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不过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为了唯一一个确实被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看完纪录片,我不由的陷入了深思,也想说一声,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

  •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活成了徐佳的样子。
  • 或者说,在父母一辈的基础上稍微向前跨了一步,也可能是原地踏步。
  • 真正意义上,你思想和物质都要同步的话,
  • 从农村走向县城的道路很远,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的距离更加遥远。
  • 优优大概也算徐佳的一个缩影,一个更好的缩影。她中部平原一个小镇姑娘,28年前只考上一个大专,毕业之后就做了北漂。

    她说她还好去的早,竞争还没有现在那么激烈,房价也没有那么恐怖,终于在北京落下脚来,买房生子买车。房子虽然在五环附近,也觉得很知足了,后来又按揭了一套。

    优优的娃是北京生北京长,但是因为户口,不能在北京高考,因为不想让他再走一遍优优曾经艰难走过的路,还好他成绩一直不错。于是早早规划他出国留学。

    娃也很争气,考进了美国三十几的大学,今年大三。优优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来供他。

    曾经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的命运。优优成功了,从小镇到北京的距离,无论多难,她跨了过去。

    可28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北京的变化天翻地覆,谁又能如优优一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和机遇?

    跨越一步很难,原地踏步更难,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但是读书改变命运,还有一点希望,至少希望在,梦想才有成真的机会。

    父母不同,家庭不同,条件相差十万八千里。面对现实,面对贫富差距,面对你奋斗的终点很可能是别人的起点时,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接受不公平,努力去改变。只有认清现实实际,再去努力,优优至少让自己的儿子有了质的飞跃。而不是像《出·路》里农村女孩马百娟早早辍学结婚生子,有些东西,意识里没有,就算别人重视了,对于当事人来说难如登天。

    优优,家庭虽穷可父母再苦也要她走出穷山沟,曾经咬牙走过的路只有自己知道那份痛苦。如今,生活一切安稳有序,她不希望孩子重走她的路,所以给他创造了袁晗寒的境遇,一切给他最好的,让他在更高的起跑线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 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需要一股清流,
  • 认可它,然后去奋斗,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
  • 更不可能让人有机会去选择投胎。
  • 木木说看完《出·路》,竟然泪崩,她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女孩,从中专毕业后再自考本科,拿到本科文凭后就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

    因为当年大学毕业时,她没钱去继续读研,只有先工作后想办法读研。工作后她参加了研究生的考试,在所在的城市扎下根来,15年过去了,她自己付了首付按揭了房子,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住,真正就是读书改变了命运。

    她目睹爷爷辈、父母辈在田地上的辛苦,目睹十几岁的女孩辍学嫁人,因为不想命运被定格在农村一辈子,于是发奋读书,改变了她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命运,中间付出的了努力可想而知。

    大部分的人一出生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真正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父母的阶层才是孩子各自的起跑线……

    话虽然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什么是起跑线,大家都心知肚明。

  • 很多人埋怨着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
  • 埋怨完后继续埋怨,自己却不知道奋斗努力,
  • 以至于给自己的孩子更差的条件,还美其名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 我上初中的时候特别淘气,班主任很是反感我,不止一次的在班上说我朽木不可雕,不要说以后去念大学,高中都不一定能考上。但父亲从没有放弃我,我爱好写作,就鼓励我投稿。2000年没有电子邮箱,都是手写稿封信奉贴了邮票发出去,家里信封和邮票父亲都会提前准备好。


    记得有一次一家媒体出版社给我发过来一张邀请通知函,特聘我为该社的小记者,以鼓励我以后更好的写作,但办理记者证和采访证需要缴纳60元费用,当时一碗牛肉面才1.2元,60元可以说的天价了。

    虽然现在看起来记者证和采访证很幼稚,但那年父亲背着我交了60元。当学校门房通知我取寄回来的记者证和采访证时,所有的同学都是羡慕的表情。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到现在还是继续着我的写作,好像也没有朽木不可雕的颓废样。

    孩子的世界不懂什么对与错,更不会知道什么是将来,如果老师放弃,父母放弃,那么随波逐流的孩子是很难突破现有的生活格局,说更直白一点,原地踏步的权利都没有,你孩子的将来甚至不如你现在过的生活。

    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思想,吃了睡,醒了吃,别人让向左绝不会向右。

    一辈子唯唯诺诺的顺着别人的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也没有试过玩命拼搏,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这样子的人生也有人一出生就有了,偏偏这样子的人自己又不甘心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不觉得这是个好事,人总得要有一些价值感,活着才有意思。

    真正努力或者有才华的孩子是可以继续依靠教育改变自己的。不同阶层跨越困难,最主要是内核是家庭,包括经济条件,还有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理念。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结婚生子给房给车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多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

  • 知识可以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
  • 但大多数人不愿意改变,只想按照父母的意愿沿着父母的轨迹走下。
  • 他们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 但贫穷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
  • 多少人误以为自己就是文中的小镇青年徐佳,

    又有多少人最终没能成为那位小镇青年…

    【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部分素材和配图来源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佳,不用看10年的跟踪记录,我彻彻底底活成了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