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由两个“自我”组成的矛盾体。一个是任意妄为、及时行乐的自我,一个是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的自我。我们总是在这两个自我的博弈中不断地摇摆不定。我们有时想去健身房锻炼减肥,但是又抵抗不了一顿烧烤带来的诱惑。 归根到底,人要解决意志力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能够坚持去健身房锻炼的人来说,他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我要去“健身房锻炼,“我不要”吃烧烤,因为“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
产生“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大脑的前额皮质。 前额皮质是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比如走路、跑步、抓取、推拉等,这些都是自控的表现。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前额皮质也逐渐扩大,并和大脑的其他区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数据表明,在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中,前额皮质的面积仅占皮层表面积的5%~7%,在黑猩猩脑部,面积增加到17%左右。到了现代人类,其面积增加到33%。
前额皮质左边的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帮你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比如,“我要去健身”。(积极的一面)
前额皮质右边的区域则控制“我不要”的力量。他能克制你一时的冲动。比如,“我不要吃烧烤”。(消极的一面)
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强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即便大脑的其他部分一片混乱,这个区域也会记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目标的产生)
如果人的前额皮质受到损伤,这个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当他失去了“要做”、“不要”和“想要”的力量,他的钢铁般的意志就会被彻底瓦解。 最著名的前额皮质损伤案例是发生在一个叫菲尼斯·盖奇的铁路工人身上。 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自己的全部前额皮质,这让他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粗鲁暴躁的人,他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菲尼斯·盖奇:揭秘神经科学史上最有名的病人》了解一下。)
人的动物性本能和理想化目标之间的冲突是靠“自我”来调节的。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了“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产生的生物学基础,这三种力量在心理学层面上则反映为“我”的三位一体,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这三个部分的解释为:
“本我”,是作为动物的“我”,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为目的,是人的原始本能。
“自我”,是社会现实中的“我”,有情感也有理智。
“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是良知和内在的道德。
“本我”追求的是个体的生物性需求,例如对食物、性的需求以及为了躲避危险逃跑的本能。
“超我“是抑制本我的动物性冲动,监控自我的执行,追求完美的状态,例如自尊、自信、负罪感、自卑等。
“自我”则是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着“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不违背超我的前提下延迟满足本我的需求。
简而言之,“本我”是人的动物本能,“超我“是理想化的目标,而“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但是要澄清的是,人的原始本能,即“本我”,并不是一个坏东西。没有了原始本能,我们就没有了欲望,会变得沮丧。如果没有了恐惧,那我们就没法保护自己,远离伤害。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钢铁般的意志,应该在不违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前提下,学会利用原始本能,有意识地去避免对意志力培养有负面作用的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不断地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于一个要锻炼自己意志力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可以通过我们有目的内在训练和对外部环境的改造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