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缘,美好的遇见(13)

            (十三)

      在我因为畏惧入声字就知难而退决定不学习用平水韵写诗时,《清风谁共适》的诗行里醒目标注的入声字引起了我有意无意的重视,进而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在阅读时把作者标注的入声字根据四川话读音进行了抄写分类,比如“隔、蛰、白、别、得、阁”等为一组,“竹、独、熟、逐、屋、出、俗、忽、曲”等为一组,“作、觉、角、绝、昨”等为一组,“识、急、湿、拾、极”等为一组……我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撇开普通话的读音,如果按四川话去读,每一组的所有字按四川话的发音,韵母都相同或极相似,而且都是那种短促的重音。我突然觉得掌握入声字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这个规律还不清晰,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入声字,但至少说明不是我以为的入声字完全需要死记硬背。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也对识别入声字有了信心。

      凡事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读《清风谁共适》,因为被标注出来的入声字引人注目,原本畏惧入声字的我被迫去琢磨它,无意中也强化了识记,再加了找到一些规律,就觉得不难识别了。而且,现在我渐渐体会到了入声韵的美,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凄婉缠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慷慨悲壮,非入声韵不能尽其妙。

      相对而言,更难识别的是有一些在新韵里是平声,在平水韵里不是入声而是上声或去声的字,比如“茗、拥、抒”等。很可笑的是,我在读《清风谁共适》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对这类字声律的无知,还一度以为作者错了。好在我大胆向作者子丘老师请教,他才告诉我这些字是仄声。我不敢多问为什么了,我知道这种情况多半需要记住。果然,多见几次我自然就知道“抒”是仄声,“书”是平声了!暂时不必追问为什么,我只管用就是了。可见积累之重要。

      总之,在读《清风谁共适》的过程中,我开始尝试用平水韵写诗了,这是一个进步。

待续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书画缘,美好的遇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