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启示(外一篇)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阴间多云

1.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是邻市的一位作家写的创作随笔,读罢我颇为感慨。原来那位作家正在创作一部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前两部已顺利出版,眼下正在创作第三部,写作进入杀尾阶段。

据作家说,他写的这部小说许多涉及到工厂里的工人生活状貌,涉及到对一些工艺流程和相关专业工种的知识介绍,而这一切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为写好小说,他从去年6月份开始到一家大型企业里采风,体验生活,与工人同吃同住,一起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奉若圭皋。我为这位作家的创作精神所打动。艺术来源于生活,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这是不错的!

现在我们的一些文人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火热的生产一线,坐在家里凭空杜撰,生搬硬造了大量的文字,这些缺乏地气,少了血肉的东西不能受读者欢迎也就可想而知了。半个多世纪以前,伟人号召知识分子下乡,到群众中去,这不正是对知识分子世界观的一种改造吗?小说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脱离不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与感悟。无论什么时候,对一名写作者来说,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都不会过时。

这件事也给了我另外一个启示,多留意生活,多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写文章就不愁找不到素材。作家平时坐在机关办公,对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缺乏了解,这在情理之中,他对于自己扎根基层的那份自豪,那份虔诚,让人动容。可是这些对我来说不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吗?范爷说,我不嫁豪门,因为我就是豪门。我说,我不用去底层采风,因为我就在最底层,我了解那些人的生活状态。

可是我为什么那么无感呢?对于火热的生活无动于衷,更勿谈创作的激情。看来还是眼界与格局不够呀!身处宝山而不知宝在何处,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当是我这一类人的真实写照啊!

2.

去年我曾经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微博号,当时信心满满,立志要将微博一直刷下去,也学学朗普总统隔三差五发个推特,也是一件很有“范”儿的事情。可是,像做其它许多事情一样,我终究没能坚持,这个号已很久没有更新了,当初的豪情万丈只落得个偃旗息鼓的结局。

我曾以为每天写篇文章,形式显得太隆重,太正式了。文章总要有个文章的样儿,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引经据典,逻辑分析严密,这都是少不了的,恰如“凤头、豹尾、猪肚”之说。写微博就有意思了,没有那么多束缚,随心所欲,生活里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随笔就可写,信手拈来,了无羁绊。我这么写了一段时间,可是发现收获的粉丝太少,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慢慢地我的热情也就消蚀了……

现在我发现写日记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替代之前的微博,同样能得乎其妙。日记的字数也可不受限制,100字不嫌少,1000字不嫌多。一篇长文也可权代我的日更文,倚马可待,匆笔成文,也可减少我苦思冥想构思文章的烦恼,纾解一点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启示(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