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精神病只有一线之隔,正常人在极端的时候,同样接近精神病。个人意志爆棚到极点,往往可能产生巨大的积极贡献,或者是灾难。
心理抗拒理论是指人们相信对自己行为拥有控制权,因为此当这种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往往会采取对抗的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自由。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著《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
1、对自由的期望。对自由期望越高,心理抗拒力量也越大。
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只是受到威胁时,人们也会产生心理抗拒。
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一项自由对自己越重要,当其被剥夺时,心理抗拒也越大。
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如果有影响,则心理抗拒会更强。
5、心理抗拒与态度的关系:如果宣传说服不当,要求人们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人们认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被剥夺了,非但不会转态度,反而适得其反。
心理抗拒(psychological reactance)是一种遵从和依从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增加外部压力反而降低遵从和依从量,引起人做相反的事。美国心理学家布瑞姆认为,每个人都试图维护自己的行动自由,一旦自由受到威胁,就会尽力恢复;当外在压力增加,并对自由产生威胁时,个体会拒绝遵从,或做相反的事,以保护自己的行动自由。
所有的抗拒语言和行为,均来自童年时期压抑和个人意志及情感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和重视。
抗拒型分类(以销售举例)
1、沉默型抗拒
这类客户 在跟你接触的整个过程当中他是表现得比较冷漠的,也不太说话的,他只是很冷静地坐在那里。这时候你所需要做的事情是,你要想办法让你的客户多说话,要多问你的客户一些问题。因为面他这沉状的时候,常常就表不你越不能提起他的购买兴趣和意愿,所以要让他多说话。你要问他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什么叫开放式的问题,你要引导他多谈谈他们自己对你的产品,对你的服务的看法,对他们需求感兴趣的看法。
只要你能够多引起他们来多说们,那么他就会可容易的把注意力和兴趣放在你身上以及你的产品身上,所以鼓励这种沉业型客广多说话,多问,间他们的看法,多问问他们的意见,从他们的回答过程当中,你就比较容易的找让他们的那一棵樱桃树。所以接下来,你就可以集中注意力能够增加他的兴趣。
2、借口型的抗拒 常常有客户一提出来
借口就是抗拒。有经验的业务人一听就知越是借口,他知道这不是顾客真的不买的原因。借口只是敷行你,比如说,"你这个东叫人资市的,的是信兴回,不我今人没有时间,我需要再考虑考虑......。首先你可能需要做的是对借口型抗拒的第一步,先不要直接面对借口。用其它问题来引导。如,我想先花个几分钟来告诉你的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的的客人,会感兴趣我们的产品,而不是问他的理由。顺势再去介绍你的产品、服务、及优点。
3、批评型的抗拒
有时候客户会对你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甚至你这个 人会提出一些负面的批评。他会批评你的产品的质量,可能会批评你们产品的价钱。碰到这种批评型抗拒的时候,你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切记不要去跟你的客户产生争执。不要去批评他,一定要跟他站在战线上,你要去理解他、尊重他,先赞同他的观点,然后用他的话来解释实质问题。
4、问题型的抗拒
客户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考验你,他会问很多你想到的或是你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每当客户提出问题来考验你的时候,事实上等于客户在跟你要求更多的信息。如果客户对你的产品不提任何的问题,表示他对你的产品有可能根本不感兴趣,他不想了解你产品的有关内容。当然,首先你必须对你销售的产品要有充分的知识和认识,否则顾客问你的问题,
你一问三不知,那么这种抗拒你是完全没有办法解除的。
5、表现型的抗拒
很多的客户,他喜欢在你的面前显示他的专业知识,他很喜欢让你知道今天他非常了解你的产品,甚至他比你还要专业,显示他自己是行家。我想很多朋友都会碰到这样子的客户。碰到这种客户你的处理方式一定要记得称赞他的专业,即使他所讲的事情是错误的。
6、 主观型抗拒
客户对于你这个人有所不太满意。你可以感觉你跟顾客间相处的那个氛围都不太对劲,感觉自己没有亲和力,客户可能会对自己不满意,所以这时候表示什么呢? 你的亲和力跟客户建立得太差了,可能你谈得太多关于你自己的产品、公司、服务以及关了你所关心的事情,你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客户身上的时间太少了,所以这时候你应该做的事情是,赶快地去重新建立你跟客户之间的亲和力,赢取他的好感以及信赖度。这时候你应该要少说话了,要多发问、多请教,让客户多谈一谈他的看法,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7、怀疑型抗拒
客户不相信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你跟客户解说你的产品和服务,你的优点,你的长处,客户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不相信你的产品真的会给他带来这一此利益。所以这时候你所需要做的事情是要赶快地去证明为什么你的产品会给他带来这些利益,去证明为什么你讲的话是具有信服力的。
心理学家分析过,大多数人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偏执的因子。偏执狂作为一种人格倾向,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令人无法抗拒。
环顾周围,有许多时尚偏执狂、运动偏执狂、发型偏执狂、骨感美人偏执狂……
简直就是偏执狂满天飞。好在,恰到好处的偏执不但不是心理问题,反而会让你成为理想的追随者,更为自己深深打上了个性十足的迷人烙印。
偏执的积极一面,可能造就一个人事业的巅峰
达利是举世公认的“偏执狂”患者。他最著名的语录是:“我对黄金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爱金钱、美元和黄金并不是罪过。在工作一天之后只有收到一张大额支票才能睡个好觉。”这个狂人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称:“我与疯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疯。”
达利工作时采用的是著名的“偏执狂批判”——即用狂想方式进行创作。虽然达利独特的创作方法需要他经常处于近乎疯癫的状态,但是他这种充满表演欲的天性和特立独行的疯狂表白,使他得到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作为19世纪最另类的文坛才子,王尔德对配色有超乎常人的坚持,用餐时因为盘子与领带颜色不搭,就立马拂袖而去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偏执代表事迹。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他的名言是“还是耕耘自己的家园要紧”。那他是怎么折腾自己的家的呢?据说,人家送他一件睡袍,他先是换掉床单,然后把床也换了,最后连家都给换了。
在时尚界,越偏执越容易出名。法国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绝对称得上是时尚界史上第一偏执狂,他是剑走偏锋的成功典范。你可以不喜欢他,也可以批评他,但是,你绝对不会忽略他。
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在每一次音乐会上,都要求所有的摄影机都对准自己,在日本的那几场演出中,同时在现场外收看他的音乐会的观众,数以万计,他的偏执造就了古典音乐通过现代传媒——电视的传播,得以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流传到全世界。
洛克菲勒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钱。他一生除了赚钱再没有其他嗜好。洛克菲勒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美孚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洛克菲勒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美元。
偏即偏激、偏颇,是对世俗常理的一种忤逆,从来都是剑走偏锋,不按常规出招,总是和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行为模式相左。那些在大众眼中被视为“妄想”的观点、欲求,却被偏执的人当作是努力追求的目标。
这种“偏激”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权威的挑战。这里所说的权威,可以是家中父母、长辈,也可以是师长、领导,还可以是大到像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类的准则。总之,凡是可以施加约束和限制的事物或人,都可被视作权威。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对权威的反抗和挑战从人在孩童时代起便已凸显出来。比如,家长怕出危险,不让孩子爬到较高的地方玩,但有些孩子还是会偷偷爬到高处去。如此看来,每个人的脑后都长着这样一块偏执的“反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偏执”分子,只是表现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不同罢了。
而且,这种很早便出现的偏激心理在个体进入到青春期后,得到了强化,表现也越发明显,所以青春期也被称为“叛逆期”。
与此同时,我们会本能地去思考,为什么那些“权威”要限制我们的行动?在你小的时候,有没有一件大人不让你干、而你偷偷去做的事呢?
越是要限制我们,不允许、不赞成我们靠近的东西,对人的诱惑力也就越大,因而偏执常常作为一种推动力,引导和鼓舞我们去发现那些别人不会轻易碰触、走进的“禁区”。
那么,偏执的能量根源是什么呢?不仅如此,在特异的想法与个性的表达背后,我们也能看到“偏执”具有极其坚韧的意志力,以至能够推动一个人在孤独地承受外界非议的同时,还能不断向目标迈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之强大,甚至能够与一切外在的不利因素相抗衡,最终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转轨迹。
心理学认为,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更不会凭空消失,那么,这种内心中升起的强大的“偏执”能量究竟源自哪里?
具有“偏执”人格特质的个体,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偏执的人很少考虑别人的看法,只关注自己的感受,甚至在他们看来,世界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因而,他们才能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向着心中的目标而去。
“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如果理解了“任何行为背后都是对爱的渴望”,就理解了为何偏执者经常攻击其实并没有加害过自己、甚至见都没见过的人。当偏执者嗅到某人身上有些自己渴望的宽容慈悲或者其他美好的品质,就把他神化。神既不需要钱,也不需要爱,神不会受伤,神永远完美。如果能够稳定地保持对神的美好信仰,也是一种安慰。但残酷的是,对于严重的偏执型人格,神的存在也许只要0.1秒就崩塌成魔鬼,原因可能是神的某句话不像自己所想,某个眼神不如自己所愿,甚至是发现这个神也喜欢赚钱,也具有物质需求,也需要爱情,还会大便……
在攻击的初期,偏执者经常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当偏执者发现这个人并不愿意改正成自己要求的样子,攻击和愤怒就会升级——“你是不值得信任的骗子,人人得而诛之!”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如果觉得某人不值得信任,远离他就好了;偏执者的逻辑却是:他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比如《蝙蝠侠:暗夜骑士》里,小丑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狗,不停地追着一辆车,真不知道追上了该怎么办。”他一次次制造更大的灾难来攻击蝙蝠侠,但蝙蝠侠不是小丑的神。
心理学家们发现,偏执的人大多有着不被肯定的童年经历。当一个年幼的个体感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的时候,要么陷入自我否定,形成自卑的心理阴影,要么就是自我肯定、自我强化,形成偏执的自我认同。
这两种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并存,所以我们能够在偏执的人身上看到不被理解的痛苦与自卑。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固执己见且一意孤行,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真理。同时,为人敏感多疑、度量很小,爱记仇、容易妒忌他人,但不自知。
这类朋友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会先从自身找问题,永远都觉得是环境和他人的错,自己是无辜且包容的受害者,有甚者即便伤害到他人也察觉不到,还坚持认为是为别人好。
上述表现缘何而来?
很有可能就是源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倾向。
金典港剧《大时代》中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就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保准能惊到无语、气到爆肝。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觉无人理解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患病率为0.4%~1.6%。多见于男性。
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6个:
为人刚愎自用,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自视甚高,无法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受到质疑时会“据理力争”(通常是歪理),不让分毫,不会认错更不愿认输;
常处在不必要的戒备和紧张的状态之中,容易对环境和他人产生敌意和抗拒心理;
容易被激怒,冲动且好斗,常有走极端的倾向;
爱嫉妒、爱记仇,会常有莫名的不安全、不愉快感;
无法感知自身的问题,会找理由将自己的不当言行合理化,不会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即便被动就医也会极力否认病况并拒绝配合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大多数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在小时候都有时常被父母、亲友拒绝、否认、不信任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和失败、甚至是冤枉和屈辱。
因为厌恶曾经的经历,也为了保护自己不再重复上述的伤痛,当事人会产生一种“过度补偿心理”,让自己表面变得极度自信刚强,拒绝公开承认自己的缺陷和错误,不能忍受任何的反对质疑声,同时心中充满阴谋论且很偏激,但实则内心深处隐藏着很深的自卑。
需要注意的是,天生对自己要求极高和长期处在自我厌恶且无法接受处境的人,也很容易出现该人格障碍。
如何更准确地辨别“偏执型人格障碍”?
可做以下测试题,每中一项得1分,超过5项及以上则代表有明显的倾向。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的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习惯性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4.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威;
5.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伴侣的忠诚;
6.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总是自视过高,习惯性给自己“贴金”;
7.会习惯性直接将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
越抗拒,反弹越强烈,问题越恶化。生活之道在于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完美,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顺其自然地生活。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除非要拿自己当动物关在笼子里。只有寻求自我了解,才能够根本解决。好像有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小孩子在屋里玩,一个小孩说:"这屋子里太暗了,我们去阳台那去扫点阳光进来吧,于是两个小孩就拿着扫把和簸箕来到阳台把阳光扫在簸箕里,但是一回到屋里簸箕里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反复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妈妈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小孩子说:"屋里太暗了,我们想扫点阳光进来!"妈妈听后笑了起来":傻孩子,要想让屋里有阳光何必去扫呢,只要把窗帘拉开,阳光就会照射进来." 这个故事说的是只要把心门打开,驱除心里的阴暗,快乐就会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