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镜男的作死指南

《调音师》讲了一位音乐家为了诚心锤炼艺术,带隐形眼镜装盲人,隔绝外界的干扰。但因为一个女孩的出现,让他产生了动摇,他摘了隐形眼镜,看清了女孩的脸并替女孩家里的店打工,兼职钢琴家,两人还一起滚了床单。因为表演,他被地产商看中,邀请前往豪宅演奏为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庆祝。可音乐家到了地产商家,发现女主人偷情弑夫,自己吓得魂飞魄散,只能徉作镇定地演奏,演奏完毕后逃跑。本来想去警局举报的他发现凶手情夫却是警局局长。自己装瞎的事件被人看出端倪,后来女主人经过试探,发现男子秘密,并把他害成瞎子。这还不算完,警局情夫还打算谋杀他,音乐家只能出逃,被医生一行人救起。医生从事人体器官的买卖生意,本来想把音乐家废了卖钱。但男主角灵机一动,跟医生们协商敲诈地产商的遗孀和警局警长,计划出了变故,四人组牺牲一人,但男主角和医生利用非法交易,惩戒了地产商夫人。音乐家恢复了光明,顺利到欧洲深造。并遇到了之前心爱的女生,但他却编造了这段经历,谎称自己瞎了不舍得伤害别人,在女孩面前营造光伟正的形象。

影片的节奏很快,贯彻炸弹理论,形容为桌子下有个炸弹,但没人知道这个炸弹什么时候爆炸,从而牵动人们的关注。而在影片中这个炸弹就是男主角的盲人身份,观众会带入主人视角替男主角担心什么时候被揭穿而提心吊胆,影片中光是测试男主角视力的斗法就有四段了。当然这不够支撑影片两个多钟的容量。所以在男主角真的瞎了之后,观众的焦点被带到男主角的复仇,和人们之间利益相互争斗的斗智模式。

影片在叙事中反转极多,将未发生的假设事件表现出来,然后再推翻。需要大家鉴别真伪,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在人性上也没有也没有绝对的两级好坏,大家都是纯粹的利益驱动。所以没有谁是稳定一个阵营,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各行其是,谎话连篇。唯一好心的老太太还被恶意谋杀,不得感慨地狱空荡荡。


那导演为了让我们带入主角,牵动大家担心露馅的心绪,用了哪些技巧呢?

镜头上会表现出男主角的第一视角,让我们增强代入感。这是一种技巧。

凸显细节,透露他不是盲人的事实,生活的细节不会说谎。所以安排在男主角家的戏码很是精彩,对于家居物件的选择摆放都很考验导演的心思。比如眼罩、隐形眼镜都会暴露他的身份。

设置敌人,只有敌人的出现挑战,才能让矛盾尖锐起来。两人在测试中也是演技的比拼博弈,男主角面对一次次的挑战,也将牵动我们的不安焦躁。鬼面具设计这一幕很荒诞,发生在地产商夫人让男主角转身去倒咖啡时,打算吓他一跳,测试视力的恶作剧。带有黑色幽默的气息,夹杂恐惧和恶搞,也吓到了观众我们。

设计意外,敌人是针对前来,目的性明显。但意外就有点恶趣味了,比如鸟粪,还有小孩的偷拍男主角做料理的视频。这些都是意外事件,但对男主角的潜伏身份也带来不小的考验。

承认影片为了戏剧转折,在真实感上是有损失的,但电影某种程度上是观感大于逻辑的艺术。结果上也十分出彩,一波三折的剧情真的让人惊叹。伏笔和细节设计巧妙,剧本是影片最大的卖点。人物上群像鲜活,剥离单一的性格人设,但有自己的心理动机。所以他们的目的也是始终如一的,并不会因为个人情景的波动而变动。女主人就是想搞死别人,掩盖自己的杀人事实,而男主角就是为了去伦敦深造,装瞎这种行为却成了他的一种心理暗示。

视听语言的特色在于画内音(有音源的声音,区别于后期加的BGM)的使用,利用男主角钢琴演奏传达他的情绪,烘托场景气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男主角在地产商家庭目睹凶杀案后的演奏以及在店内急促不安的表演。

出彩的镜头设计:警长妻子发现丈夫出轨后,用枪逼迫警长躲进厕所。此时用破碎的镜面折射展示婚姻产生了裂痕,妻子开始失控,子弹已经打碎了镜子,警长面临生命危险,,警长因为恐惧躲在马桶上的动作更是滑稽。多样的情绪和婚姻破裂的形象表达一面镜子搞定!

如何理解男主角的装瞎呢?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专注,克服“诱惑”。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掩盖了男主角部分的欲望,他体会弱势群体身份给他带来的特权。这有个有意思的对比,女孩刚出场是凶巴巴地跟司机理论,但不小心撞到佯装盲人的男主角,态度马上180度转变。虽然表达不够直白,但的确露出导演的小心思。装瞎是有谋取个人福利的成分所在,所以哪怕最后明明治好眼睛,男主角却依然装瞎行骗。这是不道德的,跟我们看到那些假装残疾乞讨的乞丐是一个道理。

有些面具带久了,就成了自己脸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墨镜男的作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