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情感的不可能三角

看完了《你好,李焕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帖子,说是假如你穿越了,遇到了年轻时候的妈妈,你会跟她说什么?

最高赞的评论是“不要嫁给我爸,不要生下我,你要为自己而活,去过更好的人生。”

中年人喜欢说80年代多好;孙海英等老年人演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说50、60年代多好;还有一些人说20、30年代多好,鼓吹民国的黄金十年;更有人一杆子捅到春秋战国,说那时多好。

其实过去没有那么好,说过去好,有些是选择性的记忆,有些人是罔顾事实的想象。过去再好,也没人愿意回去。古代就不说了,80年代也是缺衣少吃,工资低,出行难,住房差,电话是特权和奢侈品,没有网络…

“永远回不去的往昔”。不是过去好,是年轻好,是回不去的青春好。

佛教有一个词叫做"不退转"。是指修行到某个境界之后,永远无法退回到最初的阶段。就像爱上某个人、某件事后,就再也回不到相遇之前的心境,人生如一步步的阶梯,步入上一层后,之前的你就永远消失。

我觉得每一代人都要克制自己表达“一代不如一代”的欲望,接受“一代有一代的问题与个性,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现实。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也该破除高学历=有钱赚的刻板印象了。

高学历只是给了普通人一个提升阶层的跳板,但能跳多高,最终还是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

如果不是所从事的职业一定需要高学历,那就不要死磕高学历,投入产出比不一定合适。人生成就最终都是出在职业上不是出在学校里。

一个人事业有所爆发之前,都是有苗头的,都是有点“与众不同”的。

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肯定不会是整天陪着女朋友排队三小时打卡网红店的人,不会是一边上班一边满脑子下个假期去哪玩的人。

(所以其实,很少有妹子能抱得住潜力股,因为潜力股往往没时间陪女朋友)

事业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前期/年轻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看不出成果。

有一天你看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突然”就事业有成,大爆发了,那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埋头沉淀。你以为你们一直是一样的,其实完全不一样。

活在当下是没有问题的,但许多人理解的活在当下是一种短视,或及时行乐。

长远来看,有规划有长期主义能延迟满足的人,会过的更好。

一般来说,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是我们考察一只金融产品时最关注的三个方面。不过,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收益高、风险小、流动性又好的产品。以此推演,高收益、高稳定、低风险是一个不可能的组合特性。

这就是金融产品的“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假如用专业的知识解释生活日常的话:

“投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金融工具不可能同时满足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个特点,如果同时满足多半是金融诈骗。”

“不太明白。”

“男人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男人不可能同时满足帅、有钱、专一三个特点,如果同时满足多半是爱情诈骗。”

“明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和情感的不可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