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作《听百舌鸟》释义赏析

今天读到一句话,说芒种时节,有一种“三候”特征:“反舌无声”。百度了一下,反舌,即反舌鸟,又名百舌鸟。为什么叫百舌鸟呢?

“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以效百鸟之鸣,故谓百舌。”——《淮南子·时则》

意思是说,这种鸟能轻易效仿百鸟之音,故又称百舌鸟。据说,这种鸟在春天鸣叫,但是到了芒种的时候呢,反倒不叫了。

除了这些,这种反舌鸟,从古至清代一直被当做宠物来饲养,被认为是一种能辨忠奸的鸟。在《易经通卦验》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仲夏之月,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仲夏的时候,也就是农历五月,反舌鸟不会鸣叫了,如果它鸣叫呢,就说明你旁边有奸佞小人。

这是不是很有趣,想想以前的皇帝,想要知道谁是不忠之人,只要到仲夏上朝的时候,带一只反舌鸟在身边,看哪个大臣说话的时候,反舌鸟叫,那么那个人就是奸佞小人。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杜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也写了一首诗《百舌》: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说的就是百舌鸟“春始鸣,夏则歇”的习性。

除此之外,唐代诗人王维也写过一首有关百舌鸟的诗。

                    听百舌鸟 

                    王 维

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但是,搜遍百度,也没找到这首诗的完整译文。最多也就找到以下一些字词注释:

1.百舌:即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止。“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以效百鸟之鸣,故谓百舌。”(《淮南子·时则》高注)

2.未央宫:汉长安宫殿名,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西南角。

3.若个:那个。金堤:《汉书·司马相如传》师古注:“言水之堤塘坚如金也。”此指御苑中之堤。

4.建章:汉长安宫殿名。

遂有大胆译文之意。

先从整体来看一下,《听百舌鸟》这一主题点明,主体是王维,主客体是百舌鸟,次主体是汉宫。这是一首宫体诗,虽然不是核心题材。

另外,王维生活在唐代,而未央宫、建章宫是汉代的宫殿名称,故,这也是一首怀古的诗。


先看第一句: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百度搜索里,找到一翻译:

上兰此地的门外,野草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未央宫廷里,安静得很,足以让人可以在花间小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感不妥。虽然“栖”除了指“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外,也可以指人“泛指居住或停留”。 但是,看本诗题目《听百舌鸟》,就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写百舌鸟的,所以这里的“栖”,应该是指百舌鸟“栖居”在树上,而并不是指作者“驻足停留”之意。

百度“上兰”,

“上兰”是指上兰县,西汉置,属上谷郡。故城在今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镇东门营。东汉省。也就是说,西汉时确实有个上兰县,在今天的北京延庆。

但是,未央宫和建章宫是在汉和唐的古都——长安城,今天的陕西西安。

所以,诗中的“上兰”并不是指上面的上兰县。可能应该是个小地名,或者就是那道门的名字。

这并不是本诗的重点,我们暂且就不去考究,直接译作“上兰门”。

所以这两句做这样的翻译更合适:上兰门外的草郁郁葱葱,百舌鸟栖居在未央宫里的花丛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句: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针对这一句,百度没有找到相关释义。我原本翻译成:宫里似乎听到一大群人前前后后尾随穿过御花园,不知道是哪个王公贵族朝着金堤那边去了。

后来寻思,未央宫到唐朝时候应该也只是留下旧址了,毕竟都“门外草萋萋”了,不可能有人的踪迹。如果是作者的怀古的幻觉,那么,又偏离了“百舌鸟”这一主客体。于是,我断定,这两句写的也是百舌鸟。

所以译作:有些鸟儿伴随着百舌鸟一起飞过宫廷院落,不知道向哪个金堤飞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句: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百度找到一译文:

刚入春时听解到千万种语声,早晨的阳光拂过比林子百鸟鸣声还早。

读罢,感觉这种翻译十分不妥。

具体理由:

首先,本诗的描写的客体是百舌鸟,“春”“千般语”,无疑描绘的是百舌鸟春天的时候模仿百鸟发声鸣叫的习性。这位翻译者,明显是不懂这一点的。所以前一句译作“刚入春时听解到千万种语声”不妥。

同理,本诗客体是百舌鸟,而这种翻译的客体变成了“阳光”,明显与上下文不符。再者,根据诗的对仗特点,上一句中的“千般语”中的“语”应该是动词,意为“鸣叫”,照此逻辑,下面对应的 “白鸟啼”中的“啼”也应该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啼叫”之意。所以后一句译作“早晨的阳光拂过比林子百鸟鸣声还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而,“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两句翻译成这样似乎更妥:

百舌鸟在春天的时候能模仿百鸟之音,早晨天快亮的时候,先于百鸟啼鸣。


第四句: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千家万户应该都知道天亮了,建章宫何必再听公鸡打鸣呢?

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简称“汉三宫”,位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

未央宫,隶属西汉。当年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今址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

长乐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汉三宫的地理位置关系图,我们可以推断,王维是身在未央宫,而看到百舌鸟飞走了,料想出城了,大概飞到建章宫周围去了。它的啼叫提醒千家万户天亮了,建章宫料想也听到了它的啼叫,自然就不必再听公鸡打鸣了。

这首诗很可能是王维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之前,在长安写的。那时候,他身在长安,并不具有孤独悲伤之感,也不具有宫廷讽刺之意,仅仅只是对百舌鸟的描写而已。因为,那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王维还没有被影响下狱。

据说,王维出仕后,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一下,这首诗全文译作:

上兰门外的草郁郁葱葱,百舌鸟栖居在未央宫里的花丛间;

有些鸟儿伴随着百舌鸟一起飞过宫廷院落,不知道向哪个金堤飞去了;

百舌鸟在春天的时候能模仿百鸟之音,早晨天快亮的时候,先于百鸟啼鸣;

千家万户应该都知道天亮了,建章宫何必再听公鸡打鸣呢?


末了,点明一下,“百舌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乌鸦”。


                                                                                            —— The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维诗作《听百舌鸟》释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