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本
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上个世纪,几乎人手都有一册或数册手抄本。
我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保留至今的手抄本是在读高中以后的。
看着早已破旧不堪的、当年的笔记簿,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温馨?
过去整整20年了,打开这本当年像宝贝一样的手抄本,我依然忍俊不禁:
看看,这扉页是不是特别幼稚、特别好玩啊?
最上面那2行字是孩子出生以后,同事告诉我怎样计算孩子的身高、体重的公式。
中间那大大的几个字颇有一番来历哦。
前面的“一生”和“的”的“白”是俺写的,“的”的“勺”和“陪伴”2个半字是俺的同桌写的。
看看,当年的我们就是这么亲密,这么不可思议,连自个儿的手抄本上都要留下同桌的笔迹,然后一次次骄傲地告诉全班同学“她是我的隔壁位!”,这是我同桌最爱说,最爱炫的一件事。
时隔多年,看着有点儿走样、变形的字体,心里依然涌起一阵阵的温暖,眼前依然是她当年的音容笑貌。
那些小小的字,是后来陆续添上去的,我也忘记了时间。
封二,是当年特有的、如今看起来有点儿土不拉几的图案。
忍住,忍住,千万别笑啊——没办法,都说“字如其人”,咱人长得差强人意,这字当然也同样不堪入目了。这是俺在读高三上学期的第一篇美文摘抄,虽然字写得难看,但咱的确用心了,咱的确努力过。
今天不得不提的是这么一篇文章,当年可不叫日志,它们都叫美文或者文章,对吧?它的题目是《思念》。
可以说,这是我这本笔记簿上印象最深刻,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所以,当时的我几乎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2008年暑假,我照着这笔记簿一笔一划地把它“复制”到自己的博客中,而且也经常欣赏。
谁知道,有一天,我居然在一个博友家中再次见到了这篇日志,而且人家赫然注明这是“XXXX原创”。那一刻,我不敢说愤怒不已,但我真的为原作者悲哀、抱不平,我整整喜爱了十多年的一篇文章,怎么就变成了他人的原创呢?
为此,我据理力争,TA一开始还一再强调这就是TA的原创,不会有错,是我在诋毁TA。后来看我证据确凿,只好换了语气“这是TA父亲多年前的原创,TA只是把这些文字打出来而已。”
爱较真的我,还真和眼前这位有着很多“原创”的作者较上劲了——我告诉TA自己早在十多年前就摘抄过这文章了,它现在就在我的手边等等……最后,我问TA:“那你认识汪国真吗?”
对方的回答却让我大跌眼镜:“汪国真是谁?他和这日志有关系吗?”
听到对方的回答,我知道,所有的谎言就这样不攻自破了——因为不甘心于对方的咄咄逼人,不甘示弱的我去百度了。我发现,原来《思念》的原作者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汪国真,而不是TA的原创,更不是TA父亲的原创!
我知道网络是虚拟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可信度不高,但有句话说得非常好——“空间如人品,人品有多美,空间就有多美”。所以,我可以不知道你的人品如何,但你最起码应该做到——不剽窃,不霸占,不这样来势汹汹吧,我亲爱的“原创”作者?
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一直珍爱的笔记簿,居然还充当了一回最有力的的“证人”,让我大获全胜——当然,我也伤了一颗骄傲并且虚荣的心。
在我大学毕业以前,这笔记簿大多数内容都是美文,以情感为主的。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结婚生子了,内容也慢慢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它们开始侧重于养生、健康方面的知识了。
再后来,我有了电脑,习惯于上网的我,不再用手、用笔去记、去摘抄了,而是鼠标轻轻一点就“转载”成功了。
后来就没有后来——笔记簿被束之高阁了,曾经备受宠爱的它,就那样在角落里孤零零地守着尘埃与寂寞了。
也许,这就是人生如棋,变幻无常吧?也许这就是青春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点念想吧——曾经,我也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曾经我也一字一句地摘抄着美文,曾经我也在书香里挥霍着并不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