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自带神秘感的职业,比如法医、印钞员、入殓师等。
当然,还有我最感兴趣的考古工作。
我在初中的时候,偶然看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纪录片,从此便爱上了古墓探秘系列节目。
后来还看了凌惠平千年不腐之谜、香尸谜案、曾侯乙墓、海昏侯墓等。
至今还能记得那些年为了看考古纪录片和我爸争遥控器的名场面。
电视里,考古人员拿个小刷子刷文物的动作,我觉得好酷。
当然,最令我着迷的是那些无比珍贵的出土文物,想通过这些文物来一场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最近,看考古发掘纪录片的瘾又发作了,那些考古发掘纪录片的视频早就看腻了,就想着找点考古入门的书来读一读。
挑来挑去挑中了《考古者说》,作者郑嘉励,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名专业的考古工作者。
挑中它,主要是被封面上那句俏皮话给吸引了: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就等于上坟。
这本书呢,主要以说古代事物为主。
作者把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读书、考古、历史、生活体验等整合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考古工作者日常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01
大浪淘尽,一代人又换一代人。
你说,未来我们的地球表面会不会到处是坟地,那以后去世的人又该葬到何处去呢?
《考古者说》中关于墓葬风水那一节就讲到这样的几个案例。
2004年,考古专家在龙游县湖镇寺底袁村发掘宋墓,宋墓之上叠压着明墓,明墓之上又叠压着晚清民国墓。
1984年,磐安县安文镇发现一座南宋墓,该墓正下竟埋着另一座砖室石板顶的宋墓。
从墓内出土的随葬品可判断出两座墓只相差二三十年。
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2018年贵州省瓮安县一居民翻盖家里的老房子,意外挖出了明代古墓。
这也太刺激了,谁能想到,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底下居然还住着一位呢。
看来是我多虑了。
这些墓之所以会被掩埋,大概率是没有后代,时间一长就被黄土给掩盖了。
这下能理解过去的人们为啥那么热衷于生孩子了。
话说回来,要是自家房子底下挖出墓来,那就偷着乐吧。
中国人历来就看重风水,建房、建墓都要请风水先生帮忙看风水。
像以上这种被反复选中使用的地,不用说,那绝对是块风水宝地。
02
《考古者说》中,重点介绍了“徐谓礼文书”的发现。
徐谓礼是南宋的一个普通官员。
此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去世,下葬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到某一时期家里的香火断了),坟墓便遭到废弃,慢慢的地面痕迹逐渐消失。
2005年前后,该墓葬被盗。
据说,当时墓室、棺木保存完好,徐谓礼穿戴整齐,躺在里面。
墓葬出土了一些瓶瓶罐罐,另有文房用品和徐谓礼本人的私印,至今下落不明。
那些瓶瓶罐罐,因为有明显价值,出土后很快就被卖掉了。
但那些纸质文书呢,就没那么容易出手了。
徐谓礼这个人呢,他不像苏轼、辛弃疾那样被大众所熟知,在他的墓被盗之前基本没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而且,这些文书内容从未有过,纸张完好如新,很多人怀疑是伪造的,即使长期在黑市流通。
直到2011年,这些在市场流通的文书照片被博物馆的专家发现,后经郑嘉励等专家鉴定后确定它不是伪造的。
在公安部门的介入下,这些流失在黑市的国宝文书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文书主要围绕徐谓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展开,共十七卷,四万多字,主要由告身、敕黄、印纸三部分组成。
简单点说,这些东西就是徐谓礼当官那些年,与别人来往的公文文书。
徐谓礼文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这些文书我们可以窥见南宋官场的奥秘。
比如南宋时期的官僚制度,官员的任命、管理以及政务运作等各种细节。
03
最近在追《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都说法医是借助科学手段让死者开口说话。
在我看来,考古就是借助古人遗物,让古人开口说话。
这两者之间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考古者说》期间,我还同步看了我国知名考古学家黄大路的《与古人对话》。
作者将考古比作医生问诊,医生问错了,病人有可能一命呜呼,考古人要是问错了,历史就会被误解。
这个比喻真的好贴切。
这本书也很有意思。
作者透文物来传达古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为我们呈现出平时见不到的历史八卦、人物故事。
同时呢,还以探秘的形式来讲述这些文物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历史,说出古人没来得及说的话。
我更愿意称其为“奇谈怪论”。
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人讲故事,他以考古人的角度来解读生活中的问题,完全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
比如: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一座草原贵族墓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只距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女性胸罩。这也是是世界范围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女性内衣;
你敢信吗,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猎头”这个职业,只是此“猎头”非彼“猎头”;
八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了牙齿美容;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早在五千多年前,“红色”就被祖国大地上的先人尊作神圣的颜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