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

文章目录

  • 一.排序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 二、基础排序算法
    • 1.冒泡排序
    • 2.直接插入排序
    • 3.希尔排序
    • 4.选择排序
    • 5.堆排序
    • 6.快速排序
    • 7.归并排序
    • 8.计数排序
    • 9.小结

一.排序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 排序: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
  • 时间复杂度:一个算法语句总的执行次数是关于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记为f(N),N称为问题的规模。语句总的执行次数记为T(N),当N不断变化时,T(N)也在变化,算法执行次数的增长速率和f(N)的增长速率相同。则有T(N) = O(f(N)),这称作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称最坏时间复杂度,一般不特别说明,讨论的时间复杂度均是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这样做的原因是: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算法在任何输入实例上运行时间的上界,这就保证了算法的运行时间不会比任何更长。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指所有可能的输入实例均以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算法的期望运行时间,设每种情况的出现的概率为pi,平均时间复杂度则为sum(pi*f(n)) 。
  • 最好时间复杂度:最理想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称最好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存储空间大小的量度,记做S(n)=O(f(n))。
  • 稳定性: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之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之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 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放在内存中的排序。
  • 外排序:数据元素太多不能同时放在内存中,根据排序过程的要求不能在内外存之间移动数据的排序。

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1张图片

二、基础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相邻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 思路: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重复步骤1~3,直到数组有序,排序完成。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2张图片* 实现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j = 0;j < n;++j)
	{
		int flag = 1;
		for (int i = 1;i < n - j;i++)
		{
			if (a[i - 1] > a[i])
			{
				flag = 0;
				int tmp = a[i];
				a[i] = a[i - 1];
				a[i - 1] = tmp;
			}
		}
		if (flag == 1)
		{
			break;
		}
	}
}
  • 算法分析
    平均时间复杂度: T(n) = O(n²)
    最坏时间复杂度: T(n) = O(n²):当输入的数据是反序时
    最好时间复杂度: T(n) = O(n):当输入的数据已经有序时,只需遍历一遍用于确认数据已有序。
    空间复杂度: O(1)
    稳定性: 稳定

2.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插入排序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码值的大小逐个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所有的记录插入完为止,得到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

  • 思路
    1.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6.重复步骤2~5。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3张图片
  • 实现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n)
{
	for (int i = 1;i < n; ++i)
	{
		int end = i - 1;
		int tmp = a[i];
		while (end >= 0)
		{
			if (tmp < a[end])
			{
				a[end + 1] = a[end];
				end--;
			}
			else
			{
				break;
			}
		}
		a[end + 1] = tmp;
	}
}
  • 算法分析
    平均时间复杂度: T(n) = O(n²)
    最坏时间复杂度: T(n) = O(n²):输入数组按降序排列(完全逆序)
    最好时间复杂度: T(n) = O(n):输入数组按升序排列(基本有序)
    空间复杂度: O(1)
    稳定性:稳定
  • 算法改进思路
    改进思路一:查找插入位置时使用二分查找的方式,减少比较次数。

3.希尔排序

1959年Shell发明; 第一个突破O(n²)的排序算法;是简单插入排序的改进版;它与插入排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优先比较距离较远的元素。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

  • 思路
    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分组插入方法,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
    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效率高,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具体算法描述:
  1.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
  2. 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 趟排序;
  3.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 算法实现
void Shellsort(int* a, int n)
{
	int gap = n;
	//1.gap > 1预排序
	//2.gap ==  1 直接插入排序
	while(gap > 1)
	{
		gap = gap / 3 + 1;
		for (int i = 0;i < n - gap;i++)
		{
			int end = i;
			int tmp = a[end + gap];
			while (end >= 0)
			{
				if (tmp < a[end])
				{
					a[end + gap] = a[end];
					end -= gap;
				}
				else
				{
					break;
				}
			}
			a[end + gap] = tmp;
		}
	}
}
  • 算法分析
    平均时间复杂度:T(n) = O(n^1.5)
    最坏时间复杂度:T(n) = O(nlog²n)
    空间复杂度: O(1)
    稳定性: 不稳定,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所以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
  • 算法改进思路
    Shell排序的执行时间依赖于增量序列,好的增量序列的共同特征:
    ① 最后一个增量必须为1;
    ② 应该尽量避免序列中的值(尤其是相邻的值)互为倍数的情况。
    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给出了较好的结果:当n较大时,比较和移动的次数约在nl.25到1.6n1.25之间。但是Shell排序的时间性能显然优于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的时间性能优于直接插入排序的原因:当文件初态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所需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较少。当n值较小时,n 和 n² 的差别也较小,即直接插入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 O(n) 和最坏时间复杂度 O(n²) 差别不大。在希尔排序开始时增量较大,分组较多,每组的记录数目少,故各组内直接插入较快,后来增量di逐渐缩小,分组数逐渐减少,而各组的记录数目逐渐增多,但由于已经按di-1作为距离排过序,使文件较接近于有序状态,所以新的一趟排序过程也较快。因此,希尔排序在效率上较直接插入排序有较大的改进。
  • 使用建议:
    不需要大量的辅助空间,和归并排序一样容易实现。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一种算法, 在此算法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新的特性,提高了效率。希尔排序没有快速排序算法快 O(n(logn)),因此中等大小规模表现良好,对规模非常大的数据排序不是最优选择。但是比O(n²)复杂度的算法快得多。并且希尔排序非常容易实现,算法代码短而简单。 此外,希尔算法在最坏的情况下和平均情况下执行效率相差不是很多,与此同时快速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执行的效率会非常差。专家们提倡,几乎任何排序工作在开始时都可以用希尔排序,若在实际使用中证明它不够快,再改成快速排序这样更高级的排序算法

4.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 思路
    n个记录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2.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3.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4张图片
  • 实现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n)
{
	int begin = 0, end = n - 1;
	while (begin < end)
	{
		int maxi = begin, mini = begin;
		for (int i = begin;i <= end;i++)
		{
			if (a[i] > a[maxi])
			{
				maxi = i;
			}
			if (a[i] < a[mini])
			{
				mini = i;
			}
		}
		swap(&a[begin], &a[mini]);
		if (begin == maxi)
		{
			maxi = mini;
		}
		swap(&a[end], &a[maxi]);
		++begin;
		--end;
	}
}
  • 算法分析
    选择排序是时间复杂度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²)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这也是一般人想到最多的简单算法,简单粗暴。
    平均时间复杂度: T(n) = O(n²)
    最坏时间复杂度: T(n) = O(n²)
    最好时间复杂度: T(n) = O(n²)
    空间复杂度: O(1)
    稳定性: 不稳定

5.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 思路
    1.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2.将堆顶元素R[1]与最后一个元素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R[1,2…n-1]<=R[n];
    3.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 实现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
		{
			++child;
		}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堆排序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升序  建大堆
	//降序  建小堆
	//向下调整建堆
	for (int i = (n - 1 - 1) / 2;i >= 0;--i)
	{
		AdjustDown(a,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0], &a[end]);
		AdjustDown(a, end, 0);
		--end;
	}
}

  • 算法分析
    调堆:O(h)
    建堆:O(n)
    循环调堆:O(nlogn)
    总运行时间T(n) = O(nlogn) + O(n) = O(nlogn)。对于堆排序的最好情况与最坏情况的运行时间,因为最坏与最好的输入都只是影响建堆的运行时间O(1)或者O(n),而在总体时间中占重要比例的是循环调堆的过程,即O(nlogn) + O(1) =O(nlogn) + O(n) = O(nlogn)。因此最好或者最坏情况下,堆排序的运行时间都是O(nlogn)。而且堆排序还是原地算法。
    平均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最佳情况:T(n) = O(nlogn)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6.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名字起的是简单粗暴,因为一听到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快,而且效率高! 它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了。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5张图片

  • 思路
    1.霍尔(hoare)

1、选出一个key,一般是最左边或是最右边的。
2、定义一个begin和一个end,begin从左向右走,end从右向左走。(需要注意的是:若选择最左边的数据作为key,则需要end先走;若选择最右边的数据作为key,则需要bengin先走)。
3、在走的过程中,若end遇到小于key的数,则停下,begin开始走,直到begin遇到一个大于key的数时,将begin和right的内容交换,end再次开始走,如此进行下去,直到begin和end最终相遇,此时将相遇点的内容与key交换即可。(选取最左边的值作为key)
4.此时key的左边都是小于key的数,key的右边都是大于key的数
5.将key的左序列和右序列再次进行这种单趟排序,如此反复操作下去,直到左右序列只有一个数据,或是左右序列不存在时,便停止操作,此时此部分已有序
为避免每次key值都是最值。采取三数取中取到中间值作为key值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6张图片

//三数取中
int GatMid(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left] < a[mid])
	{
		if (a[mid] < a[right])
		{
			return mid;
		}
		else if (a[left] < a[right])
		{
			return right;
		}
		else
		{
			return left;
		}
	}
	else
	{
		if (a[mid] > a[right])
		{
			return mid;
		}
		else if (a[left] > a[right])
		{
			return right;
		}
		else
		{
			return left;
		}
	}
}
int Part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mid = GatMid(a, left, right);
	swap(&a[left], &a[mid]);

	int keyi = left;
	//left++;
	while (left < right)
	{
		while (left < right && a[right] >= a[keyi])
		{
			right--;
		}
		while (left < right && a[left] <= a[keyi])
		{
			left++;
		}

		swap(&a[left], &a[right]);
	}
	swap(&a[keyi], &a[left]);
	return left;
}

2.挖坑

1.选出一个数据(一般是最左边或是最右边的)存放在key变量中,在该数据位置形成一个坑
2、还是定义一个L和一个R,L从左向右走,R从右向左走。(若在最左边挖坑,则需要R先走;若在最右边挖坑,则需要L先走)
后面的思路与hoare版本思路类似

int PartSort2(in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mid = GatMid(a, left, right);
	swap(&a[left], &a[mid]);

	int key = a[left];
	int hole = left;
	while (left < right)
	{
		while (left < right && a[right] >= key)
		{
			right--;
		}
		a[hole] = a[right];
		hole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 a[left] <= key)
		{
			left++;
		}
		a[hole] = a[left];
		hole = left;
		
	}
	a[hole] = key;
	return hole;
}

3.前后指针法

1、选出一个key,一般是最左边或是最右边的。
2、起始时,prev指针指向序列开头,cur指针指向prev+1。
3、若cur指向的内容小于key,则prev先向后移动一位,然后交换prev和cur指针指向的内容,然后cur指针++;若cur指向的内容大于key,则cur指针直接++。如此进行下去,直到cur到达end位置,此时将key和++prev指针指向的内容交换即可。
经过一次单趟排序,最终也能使得key左边的数据全部都小于key,key右边的数据全部都大于key。然后也还是将key的左序列和右序列再次进行这种单趟排序,如此反复操作下去,直到左右序列只有一个数据,或是左右序列不存在时,便停止操作

int PartSort3(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mid = GatMid(a, left, right);
	swap(&a[left], &a[mid]);

	int keyi = left;
	int prev = left;
	int cur = left + 1;
	while (cur <= right)
	{
		if(a[cur] < a[keyi] && ++prev != cur)
		{
			swap(&a[prev], &a[cur]);
		}
		++cur;
	}
	
	swap(&a[prev], &a[keyi]);
	keyi = prev;
	return keyi;
}

  • 递归调用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begin, int end)
{
	if ( begin >= end)
		return;
	int key = PartSort3(a, begin, end);

	QuickSort(a, begin, key - 1);
	QuickSort(a, key + 1, end);
}
  • 非递归调用
    使用栈来排序
void QuickSortNot(int* a, int begin, int end)
{
	Stack st;
	StackInit(&st);
	StackPush(&st, end);
	StackPush(&st, begin);

	while (!StackEmpty(&st))
	{
		int left = StackTop(&st);
		StackPop(&st);

		int right = StackTop(&st);
		StackPop(&st);

		int keyi = PartSort3(a, left, right);

		if (keyi + 1 < right)
		{
			StackPush(&st, right);
			StackPush(&st, keyi + 1);
		}
		if (left < keyi - 1)
		{
			StackPush(&st, keyi - 1);
			StackPush(&st, left);
		}
	}
}
  •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logn),快速排序最优的情况就是每一次取到的元素都刚好平分整个数组
    最差情况:T(n) = O(n²),最差的情况就是每一次取到的元素就是数组中最小/最大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冒泡排序了(每一次都排好一个元素的顺序)
    平均情况:T(n) = O(nlogn)
    稳定性:不稳定

7.归并排序

和选择排序一样,归并排序的性能不受输入数据的影响,但表现比选择排序好的多,因为始终都是O(n log^n)的时间复杂度。代价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 思路

归并排序算法思想:分而治之:
分解:把长度为n 的待排序列分解成 两个长度为n/2 的序列
治理:对每个子序列分别调用归并排序,进行递归操作。当子序列长度为1 时,序列本身有序,停止递归
合并:合并每个排序好的子序列

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快排、归并排序、计数排序)_第7张图片

  • 实现
void _MergeSort(int* a, int begin, int end, int* tmp)
{
	if (begin == end)
		return;
	int mid = (begin + end) / 2;
	_MergeSort(a, begin, mid, tmp);
	_MergeSort(a, mid + 1, end, tmp);
	int begin1 = begin, end1 = mid;
	int begin2 = mid + 1, end2 = end;
	int i = begin;
	while (begin1 <= end1 && begin2 <= end2)
	{
		if (a[begin1] < a[begin2])
		{
			tmp[i++] = a[begin1++];
		}
		else
		{
			tmp[i++] = a[begin2++];
		}
	}

	while (begin1 <= end1)
	{
		tmp[i++] = a[begin1++];
	}
	while (begin2 <= end2)
	{
		tmp[i++] = a[begin2++];
	}
	memcpy(a + begin,tmp + begin,sizeof(int) * (end - begin + 1));
}

void MergeSort(int* a, int n)
{
	int* tmp = (int*)malloc(sizeof(int) * n);
	if (tmp == NULL)
	{
		printf("malloc fail");
		return;
	}

	_MergeSort(a, 0, n - 1, tmp);

	free(tmp);
}

//归并排序非递归
void MergeSortNot(int* a, int n)
{
	int* tmp = (int*)malloc(sizeof(int) * n);
	if (tmp == NULL)
	{
		printf("malloc fail");
		return;
	}
	int gap = 1;
	while (gap < n)
	{
		int j = 0;

		for (int i = 0;i < n;i += 2*gap)
		{
			int begin1 = i, end1 = i + gap - 1;
			int begin2 = i + gap, end2 = i + 2 * gap - 1;
			if (end1 >= n || begin2 >= n)
			{
				break;
			}
			if (end2 >= n)
			{
				end2 = n - 1;
			}
			while (begin1 <= end1 && begin2 <= end2)
			{
				if (a[begin1] < a[begin2])
				{
					tmp[j++] = a[begin1++];
				}
				else
				{
					tmp[j++] = a[begin2++];
				}
			}

			while (begin1 <= end1)
			{
				tmp[j++] = a[begin1++];
			}

			while (begin2 <= end2)
			{
				tmp[j++] = a[begin2++];
			}
			memcpy(a+i, tmp+i, sizeof(int) * (end2 - i + 1));
		}
		gap *= 2;
	}
	free(tmp);
}
  • 算法分析
    平均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最佳情况:T(n) = O(n)
    空间复杂度: O(n),归并排序需要一个与原数组相同长度的数组做辅助来排序
    稳定性: 稳定

8.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又称为鸽巢原理,是对哈希直接定址法的变形应用。

  • 思路
    1…统计相同元素出现次数
    2.根据统计的结果将序列回收到原来的序列中
  • 实现
void CountSort(int* a, int n)
{
	int min = a[0],max = a[0];
	for (int i = 0;i < n;i++)
	{
		if (a[i] < min)
		{
			min = a[i];
		}
		if (a[i] > max)
		{
			max = a[i];
		}
	}
	int range = max - min + 1;
	int* counta = (int*)malloc(sizeof(int) * range);
	
	memset(counta, 0, sizeof(int) * range);
	//统计次数
	for (int i = 0;i < n;i++)
	{
		counta[a[i] - min]++;
	}

	//排序
	int k = 0;
	for (int j = 0;j < range;j++)
	{
		while (counta[j]--)
		{
			a[k++] = j + min;
		}
	}
}
  • 算法分析
    1.计数排序在数据范围集中时,效率很高,但是适用范围及场景有限。
    2.时间复杂度:O(MAX(N,范围))
    3.空间复杂度:O(范围)
  1. 稳定性:稳定

9.小结

稳定的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计数排序
不稳定的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

平均时间复杂度T(n) = O(nlogn):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平均时间复杂度T(n) = O(n²):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最好时间复杂度T(n) = O(n):冒泡排序,插入排序
最好时间复杂度T(n) = O(nlogn):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最好时间复杂度T(n) = O(n²):简单选择排序

最坏时间复杂度T(n) = O(nlogn):归并排序,堆排序
最坏时间复杂度T(n) = O(n²):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

空间复杂度O(1):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空间复杂度O(n):归并排序
空间复杂度O(nlogn):快速排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排序算法,算法,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