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找拱形教学反思

上一周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拱形进行了探究。在这《拱形的力量》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流程带领学生学习,而是采用高年级学生喜欢的竞赛形式让他们认识拱形,在小组探索中寻找出影响拱形抗压能力的关键因素。首先,开课时先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拱形(此时并没有在拱足的两侧添加抵挡物),对比了拱形和平面纸桥的承重力,引导学生发现了拱桥受力后的形变特点后,向全班抛出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相同的材料(一张白纸),相同的厚度(白纸折叠一次)制作一个拱桥,最后通过承重测试出全班抗压能力最强的拱桥。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承重力最强的拱桥发现,当在两个拱足旁加上地方物,且抵挡物搭建时与拱形贴合的越高,拱桥的承重能力越强;同时,学生还发现相同抵挡物高度的拱桥跨度越小,承重能力越强,学生就此作出猜测,当拱形跨度小时,类似于柱子的部分就越多,而横梁的部分就越少,对于学生的这个猜测,在此也想咨询一下各位老师们是否合理?

  在《找拱形》一课中,为了体现圆顶形的强抗压能力,在授课快结束时请学生直接站上了两排乒乓球半球体上,学生瞬间惊压到小小的圆顶居然能承受起一个人的重量,瞬间在生活中寻找圆顶形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拱形的力量、找拱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