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错过,人生不只一个风口

“焦虑感”被包装成很多形式传播,错过“机遇/风口”是焦虑感的一种。

一、被焦虑的对象是谁?大概是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新人以及35岁上下的中年人。

其实,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从20来岁到35岁,正是从青春期想成年早期过度的阶段,青春期(13、14岁-21岁)的时候寻找认同,开始感受到来自社会、父母和同伴的压力,也开始形成一些观点和情感感受,学习关注自己与关注他人之间寻找平衡,不再人云亦云。而成年早期这个阶段的人确实面临一些现实的压力,成年早期(21-35岁)发展与参与深度关系的能力,个体将对家庭的关心和职业的关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发展一个核心的自我,将关于关系、直觉以及道德良心的发展有意识的结合在一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生命周期理论资料参考百度)

青春期面临选择,而选择必然有放弃,无法抉择是一种痛苦;成年早期面临多方平衡问题以及诸多压力,有想逃避却不能的痛苦。

更进一步,焦虑是一种必然存在的东西,人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所以,每每提到焦虑,我更愿意从生命周期的理论来考虑问题,长远来看,我们处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某一环,享受这一环的好,也要承受这一环的压力。自然规律而已。辛苦是一种常态,我想,单单只是承认接纳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和角度看待生活。

二、从个人经验看,传递焦虑感的东西都是情绪性的文字或者所谓颠覆三观的歪理邪说,基本上无法总结出其可操作的步骤以及可测量的关键点。这方面不多说。

三、以前很少注意到的一点是传播形式的故事性。人好像天生喜欢故事,所以我觉得“说书听书”的形式一直存在,只不过内容从七侠五义水泊梁山变成来八卦趣闻、财富名人等等。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消遣。只不过当说书内容变成某高管分享自己如何穷小子逆袭副总裁的“干货”“方法论”等等,被焦虑感打击过的心灵突然看到了希望。于是,进入“付费学习”阶段,渴望有速成的办法来帮助自己逆袭。

四、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论是财富榜上的名人还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谁不是一步步积累才达到巅峰的?这里面天分和机遇确实给很多人更大的推动力,但是反过来看,这些人哪怕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也一定会生活在相对更为优裕的环境中。所以,这些人巨大成就或许更多来自决断和选择,来自目标感,来自自我管理,来自意志力等等,而机遇风口只是助力。所以,错过所谓的机遇风口,不值得焦虑。

倒是你我普通人,应该时不时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有好奇心和上进心,是不是还有点小目标并且在坚持做着一些事。人生不只一个风口,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上篇文章:可操作加可测量才是好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怕错过,人生不只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