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的真相

延迟满足真的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吗?

答案是:主动选择延迟满足的孩子,本身就很优秀,知道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注定了长大后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而被父母延迟满足的孩子,他们的选择不是自己做出的,只是被压抑了天性,一旦这种外力消失了,孩子就会选择放弃,甚至对之前坚持的事情感到厌恶。

那么, “延迟满足”这个感念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数据显示,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内主持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有三十二名孩子参与了实验,最小的3岁半,最大的5岁8个月。实验的过程是,让每个孩子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放着这个孩子最爱吃的东西——棉花糖、软糖、曲奇或是饼干棒。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他们可以立即吃掉托盘里放的食物,但不能有另外一份的奖励了;二是假如能忍耐一定的时间(十五分钟)再吃,那么就可以得到双份的食物,追加的一份是对他忍耐和等待的奖励。

幼小的孩子们面对盘中美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毫不犹豫、迫不及待地把食物吃下了,他们一刻也不能忍受诱惑,当然他们只能吃到一份。另外一些孩子,他们很想得到双份食物,但盘中的食物太诱人了,单调的房子里又无事可做,于是这些小家伙有的捂住眼睛,有的背转身体,有的故意兜圈,有的还唱起了歌……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抵抗诱惑。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敲打盘中的美食。结果,这其中的大多数孩子还是坚持不到五分钟就选择放弃,把食物吃掉了。较少的孩子坚持得稍微长一点,但并没能够坚持到十五分钟。最后,只有大约20%的孩子忍受了十五分钟的漫长煎熬,得到了第二份美食的奖励。

这次实验之后,先后有六百多名孩子参与了同样的实验。十八年之后(1986年),研究者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们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说当年“忍耐力、克制力”强,最后得到双份食物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为出色。

1990年第二次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美国高考(SAT)中的成绩更优秀。到四十三年后的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们都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而这个区域负责最高级的思维活动,并且这些人在事业生活方面也确实比较成功。

根据这个实验,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孩子在四五岁时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人生可能更精彩。所以,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实验,就得出结论:对孩子要进行延迟满足,这样将来长大了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事实却是,“延迟满足”是孩子自身优秀的一种展现,而非被剥夺快乐和满足的一个理由。

主动选择延迟满足的孩子,本身就具备更强的自制力和更明智的判断力,这压根就不是训练的结果,而是他们在此前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具备的一种能力。

相反,刻意延迟满足,才会造成许多问题。被延迟满足的孩子们无法主动做出选择,父母才是真正的操控者,他们帮孩子包办一切,却阉割了孩子宝贵的天性。没有人会对一件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负责到底,孩子也是如此。

父母应该做的,是及时响应和满足孩子,使得孩子内心充盈且自信,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被眼前的一些“诱惑”动摇,而是更有自控力和忍耐力,也注定会因为这份优秀的品质而终身受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迟满足”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