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楼阁成遗迹,山形水系源脉在,走进圆明园去触摸它的美

十几年前,我因工作关系,在清华大学住了有一年的时间。当时,我的妻子正身怀有孕,每天晚饭后都会沿着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散步;每个周末都会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去转一转。溜达的过程中也聊了很多、想了很多,可惜都没有刻录下来。

儿子出生后,我工作调动,也搬了家。这些年,我和儿子定下个约定,就是每年大年三十带他去圆明园转转。这几年,随着《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推进,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变化的确很大,每年去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修复成果,每次站在遗址前都有不同的感受。

从今天起,我想写一些自己这些年转圆明园遗址,看相关文章的认识和体会。作为起首的第一篇,我心里想法很多,一时又不知从哪里写起,最后还是决定先说说圆明园遗址的整体吧。题目起的也不是特别满意。


圆明园遗址公园大家都很熟悉。它原是康熙皇帝于1707年,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子,并亲自御书“圆明园”三字匾额,表示“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胤禛即位前,在这里韬光养晦了15年,不露声色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稳扎稳打地赢取父亲的信任,在康熙晚年的夺嫡大战中笑到最后。1722年,胤禛继皇帝位,年号雍正。从雍正三年开始,雍正将它改为离宫御园,开始进行改扩建;随后的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和咸丰帝不断对其进行修缮兼并。经过150多年的接力建造,最终成为集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占地面积8000余亩,融中西建筑元素于一体,南北名园景貎汇集的“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圆明园的评价是“希腊有马特农神庙,埃及有多宝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不幸的是,国力羸弱的大清朝,被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1860年,英法联军在这里进行了疯狂的抢夺后,又放了一把大火,从而开启了“圆明园”被称为“圆明园遗址”的历程。随后,又有清代重修的破坏、军阀土匪的浩劫、地痞恶霸的拆除等各种因素,让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漫步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经常会看到断垣残壁、遗址台基等景象,有位学者写过这样一段话:“圆明园遗址,是铭刻在中华民族脊梁上的国耻,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头的一口警钟……看到那些歪歪斜斜的遗址,我的眼睛湿润了,手掌攥成了拳头……”


我们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看到的残状都来自于残缺的殿宇楼阁,对照《圆明园四十景》图,大家会更感到痛心。好在这些在圆明园中只占全园总面积的不足6%,而圆明园的主体是它的山形水系,它们还基本保存了圆明园建设的原貌和初衷。

圆明园三园中,圆明园是主园,而长春园和绮春园是从园,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也是以这一格局来确定的。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分别流入渤海和东海。圆明园的最高处是西北部的紫碧山房,虽不高,却尽显山林之气,它园外与北京西部百望山、香山等“一脉相承”,园内分南、中、北三个方向延伸贯通全园,从而使全园的空间格局更加多变巧妙并亲切宜人。

圆明园水源供给较为丰富,其水源除自身地下水外,主要是来自玉泉山水系和万泉河水系。“玉泉山之水汇为昆明湖,分流向东北以至御园。”水从昆明湖经二龙闸进入马厂北部河道,一支向北流,进入圆明园西、北护园河;主流向东,过水闸,进入马厂东北面的河泡,再向北流,注入圆明园西南角的进水闸,是圆明园的主要水源,形成一个似扇子一样的湖“扇子湖”,流进圆明园。还有一部分,形成“护墙河”向东流,从藻园东侧入圆明园,北流至月地云居,再分一支向东流至万方安和湖……最终汇入福海。北侧还有一支水,与清河相通。


山形水系是圆明园的基本骨架,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加之近年来的持续整修,已基本完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高水平的山水画。中间还种植了大量的花果树木,长春园东北的狮子林,还有一片黑天鹅湿地。还根据季节不同,会开展踏春节、荷花节、灯展等趣味游园活动。

    如果您想看中国的园林,可以来这里,这里是我国的园林博物馆;如果您看美丽植被,也请您来这里,这里拥有众多珍奇的花木果树;如果您想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来这里,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器物文明等;如果您想体验清代皇家生活,还可以来这里,一些游园活动和展览、讲座,可以了解清两代宫廷人文生态和中国古代民俗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殿宇楼阁成遗迹,山形水系源脉在,走进圆明园去触摸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