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道德经》

以前看过《道德经》,听别人讲过《道德经》,但是由于自己当时的阅历、知识不够,所以没有听懂。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听了刘宏毅、刘丰教授的《大学之道》讲座,进一步学习了中国文化,还听了罗大伦博士讲解的《道德经》,对《道德经》这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觉得去学一本书的时候,要先了解清楚这本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和背景,这样更加有代入感、更容易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书的内容。

老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所处的时期历史上称为东周前期——又称作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大分裂时期,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估计一个小国就差不多好像现在的一个县面积差不多,其中比较强的有齐国、晋国、燕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诸侯国之间经常打仗争霸,局势非常混乱。

虽然老子的《道德经》非常的出名,但我们不应该将老子神化,有些历史传说将老子说成是神人一样,说他母亲怀胎81年才生下老子,老子一出生就是白头发、白胡子的一个老头,所以才叫做老子,这只能当作神话传说听听。其实老子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你将他当成你身边的老师、长辈,才会更好的去理解他的思想和学说。

老子出生在当时的陈国苦县,拒历史资料记载,老子非常好学,经常刨根问底的追问各种问题,思考各种问题的答案,他的老师商容觉得已经没有更多的知识去教他了,将他推荐去了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跟随博士深造,学习天文、地理、人伦等知识,博览了《诗》《书》《礼》《易》《历》《乐》等史书、典籍,博士将他推荐到了周朝收藏典籍的守藏室(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老子学到的知识非常丰富,也变得很有名气,据记载,孔子都去向老子问学,请教关于礼的知识,老子的回答对孔子很有帮助、启发很大。

《道德经》传说为老子所著,但经过了解相关的分析介绍后,我偏向于相信老子为《道德经》编辑者的说法——老子收集了上古以来关于君主治理国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写出了伟大的《道德经》,所以《道德经》可以说是论述领导力法则的一本书。

既然是论述领导力法则的,所以老子的出发点就是写给当时的领导阶层看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才能够更好理解书中的内容;如果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就会产生偏差。

例如《道德经》中第六十三章中写道“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是说”无论别人对你的怨恨有多大,你都应该用清静无为的道德来应对“,如果你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理解就不好理解了:“凭什么别人对我不好,我还要很礼貌的对他呢?”,如果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就好理解了:就算员工对你抱怨,你也要耐心的接纳他们的抱怨,并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公司(或政府)的制度,让他们接受。

理解了老子写《道德经》的对象,也会更好的帮你理解这本书;你可能会说:“我不是管理者,看这本书有用吗?”正如你不是管理者,但如果你学习了管理学,了解了管理者做事的规律以及管理的内涵——正如你玩一个游戏之前透彻的理解了游戏规则,会帮你更好的投入游戏、完成游戏一样——会帮你更好、更高效的完成你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学习《道德经》的一些体验,对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老子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理解这本书是非常有用的,以后我会更深入的讨论《道德经》的内容以及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学《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