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避开思维的陷阱,发现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精读到了第三章。

一、导入

说实话,到了第三章,非心理学专业的人读起来的确有些吃力。

前两天纸质版书没到,看了电子书第一章和第二章。今天纸质版书一到,就迫不及待翻阅,打开一看,居然是张德芬老师审校和力荐的。

她甚至还为这本书写了导读语,说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里也多次引申了这本书的内容。

难怪我从书中看到很多《遇见未知的自己》的影子。原来两本书真的有渊源。

本文我想解释清楚一个观点,希望对大家理解有帮助。

二、案例

先看一个例子: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而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做上了美梦。

A是那个气你的人,此刻他已经在甜美的梦乡,他或许知道惹你生气,或许都不知道,或许觉得根本没什么,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B是你的价值观和思维,你一贯的思考类似问题的模式,感觉这种做法对自己不尊重,对自己不公平,危险、丢脸、让人恐惧等等。

C就是那个结果——你气得睡不着。

这其中,惹C生气的究竟是A还是B呢,或者是A和B?

不管原因是什么,改变C的心态,让他面对类似事情不再生气,有什么办法?功夫下在哪里?

答案很明显,当然是在B上下功夫,因为A是外在的人事物,你根本无法左右人家。而B是你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你围绕A展开的想象。

三、理论

以上的理论就是导读中提到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喳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

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与A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才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 C的不是 A,而是B。

四、运用

了解这一理论有什么用呢?

当然了,我们知道了引发我们痛苦的根源在哪里,想要摆脱痛苦就有明确的方向了。那就是——升级我们的认知,迭代我们的思维,避开思维的陷阱,让自己处于当知当觉的临在状态。

我今天就尝试了一把。

下班回来,浩阳奶奶有些感冒,我给她拔罐时,发现浩阳玩儿拔罐器时给我丢了一个零件,真空抽不了。

当下我就很生气,因为想到马上三伏天,我要贴三伏灸,还要用拔罐器开穴,这下又得花时间花钱买新的。

冲他喊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这本书《当下的力量》,正好练习一下,办完一个觉察者,我看到了我此刻正在生气,也看到了自己生气时的思考过程。

这段空隙,我又想到了,把这件小事当做一个教育的机会也很好。给孩子一起分析妈妈生气这件事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也有所获。

这么一转念,也没有了生气的感觉了。我想我发现当下的力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念—避开思维的陷阱,发现当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