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OSI七层模型(简单易懂版!!!)

目录

一、分层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1、OSI七层参考模型--逻辑划分

2、参考模型的优点

3、各层的功能的详解以及常见协议

3.1应用层

3.2表示层

3.3会话层:

3.4传输层:

3.5网络层

3.6数据链路层

3.7物理层

二、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1.数据发送处理过程数据封装

2.数据接收处理过程数据解封装分

3.从以上传输过程总结

一、分层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分层的作用:

1、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硬件/软件,协议标准)

1、OSI七层参考模型--逻辑划分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 参考模型

  • 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 五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物理层

2、参考模型的优点

  • 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成更小,更简单的组件,这有助于组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 通过标准化网络部件,让多家厂商能够协作开发。
  • 明确定义了模型每层执行的功能,从而支持行业标准化。
  • 让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能够彼此通信。
  • 每一层是独立的,且只为上一层负责
  • 防止对一层的修改影响其他层,从而避免了开发工作的影响。

3、各层的功能的详解以及常见协议

分层/层数 功能 常见协议 数据单元 主要设备
应用层 / 7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HTTP,FTP,TFTP等 message 电脑
表示层 / 6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 5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传输层 / 4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TCP/IP 数据段 防火墙
网络层 / 3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IP(ARP、ICMP) 数据包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 2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PPP,MTU等 数据帧 交换机
物理层/1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IEEE802.3有线局域网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比特率 网卡
  •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高三层,是面向用户的
  • 传输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为低三层,是面向硬件的
  •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到点通信(主机与主机)
  •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端口到端口)

3.1应用层

1.功能理解:打开应用程序,编辑、输入数据(人类输入的高级语言)

3.2表示层

1.功能理解:①将人类使用的高级语言翻译成电脑可以识别的语言 ②压缩 ③加密

3.3会话层

1.功能理解:建立专属通道,区别对话的设备,管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2.常见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浏览器使用的就是HTTP 协议

FTP协议--文本传输协议(大文件)

TFTP协议--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小文件)

3.4传输层

1.功能理解:定义了如何传输数据 / 传给哪一个程序软件    重点:协议/端口号

2.常见协议

2.1  TCP协议--慢,稳定

2.2  UDP协议--快,不稳定

---微信,QQ用的就是UDP协议

区别:

  • 可靠性:TCP可靠,UDP不可靠。
  • 连接性:TCP面向连接,UDP无连接。
  • 报文:TCP报文长,UDP报文短。
  • 效率:TCP传输效率低,UDP传输效率高。
  • TCP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UDP没有。
  • TCP传输数据有序,UDP不保证数据的有序性。

3.5网络层

1.功能理解:寻找传输数据的最佳路径

2.常见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而 IP 又由四个支撑协议 组成:

ARP(地址解析协议): 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mac地址的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是根据物理mac地址获取IP地址的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ping 网络连通性检测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一个组播协议,该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

3.6数据链路层

1.功能理解:确定信息传输到正确的地方,检查数据是否完整

2.常见协议: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目前广域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它的优点在于简单、具备用户验证能力、可以解决IP分配等

3.7物理层

1.功能理解: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顺着网线到达对面

二、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数据封装(Data Encapsulation) 是指将协议数据单元 (PDU)封装在一组协议头和尾中的过程。在OSI七层参考模型中,每层主要负责与其它机器上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该过程是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中实现的,其中每层的PDU一般由本层的协议头、协议尾和数据封装构成。

网络基础--OSI七层模型(简单易懂版!!!)_第1张图片

1.数据发送处理过程数据封装

(1).应用层将数据交给传输层,传输层添加上TCP的控制信息(称为TCP头部),这个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加入控制信息的过程称为封装。然后,将段交给网络层。
(2).网络层接收到段,再添加上IP头部,这个数据单元称为包Packet) 。然后,将包交给数据链路加
(3).数据链路层接收到包,再添加上MAC头部和尾部,这个数据单元称为帧 (Frame) 。然后,将顿交给物理层。
(4).物理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比特流,然后在网线中传送。

2.数据接收处理过程数据解封装分

(1).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经过处理后将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再除去MAC头部和尾部,这个除去控制信息的过程称为解封装,然后将包交给网络层。
(3).网络层接收到包,再除去IP头部,然后将段交给传输层
(4).传输层接收到段,再除去TCP头部,然后将数据交给应用层

3.从以上传输过程总结

(1).发送方数据处理的方式是从高层到底层,逐层进行数据封装
(2).接收方数据处理的方式是从底层到高层,逐层进行数据解封装
(3).接收方的每一层只把对该层有意义的数据拿走,或者说每一层只能处理发送方同等层的数据,然后把其余的部分传递给上一层,这就是对等层通信的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