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是否真的会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的高级发展阶段,这是一个AI+机器(机器人)的万物互联的世界。而区块链技术可能是其中不可少的“胶水”。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1.0的一个最早应用,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应用。有不少人把比特币等同于区块链技术,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发展到了2.0时代,在金融、信用等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这些远比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更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比特币泡沫与ICO
如果你买了比特币或一些加密货币,这些东西不会产生任何东西,你只是希望下一个接盘者付出更多。——沃伦·巴菲特
比特币与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形态的货币不同。平时的支付方式的对象是国家法定货币,都是由某个国家或地区法定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法定货币,只是在支付过程中体现为电子化的一串数字代码而已。
比特币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比特币的发行。任何人都可以发行类似比特币的这类“币”。
比特币是由中本聪设计出来的,其中最重要的规则是:
1、能挖出来的比特币总数量是有上限的,一共有2100万枚比特币。
2、用于“挖矿”的算法难度会自动提高,可以让挖币的效率保持一致,即大约10分钟可以挖出一枚比特币。
3、所有交易都用比特币结算。
比特币是为了鼓励“记账工作”而诞生的。中本聪发明了一种分布式账本记账法,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这种特殊的电子账簿被称作“区块”,也就是数据块。每个数据块上可以同时记录多笔交易,然后封存,传递到下一个新的数据块上。这些记满交易数据的块,之间以密码钥匙链接起来,就成了一条链,称作区块链。
比特币挖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暴露。首先这是一种高耗能的行当。矿机、矿山,24小时工人三班倒,几千台机器进行每秒2300亿次哈希计算,电费就要几百万元。根据Digiconomist的比特币能耗指数,2017年11月2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已经超过了159个中小国家的年用电量。2020年可能达到仅比特币“挖矿”就消耗完全球所有电力的极端情况。
比特币与美元挂钩,巨幅波动传导到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很容易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引爆点。比特币还成为了国际洗黑钱的通道,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一地鸡毛ICO
借鉴网络众筹的方式,发明了一种大批量销售加密数字币的ICO。太像股市中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了。这个C代表的是加密数字币。ICO就是“数字币首次公开募资”。ICO是用某个机构自己制造的加密数字币,募集比特币或以太坊、莱特币等较流行的加密数字币。本质上,ICO就是将发行的加密数字币和既有的加密数字币之间联系起来的兑换交易。
依靠炒作,一纸白皮书、几页PPT,堆砌高大上的技术词汇,找所谓名人或有社会信用的人站台,就获得大量投资者追捧。然后快速新币上市,一番市场炒作,结果有些人就套现走人。
比特币和ICO就是在对极少数人是盛宴,而大多数抱着一夜暴富幻想的人最终毫无收益的情况下不断发酵的。各国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ICO的乱象,先后采取了类似证券发行的监管措施。
比特币不重要,关键是区块链
在20年后,我们就会像讨论今天的互联网那样去讨论区块链技术。——马克·安德森,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家
20世纪80~90年代,互联网1.0时代。人们通过社区、网站、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等工具实现了相互连接。就像一个“块状”世界。
而区块链会进一步取代,并实现人与人的直接连接。更像是一个“网状”世界。
区块链(blockchain) = 区块(block)+链(chain)
比特币和区块链之间的关系,是儿子和老子之间的关系。区块链技术还有一个非常魅惑人的“理想”,那就是“去中心化”。其实早在石器时代,人类没有形成社群之前,所有行为都是去中心化的。没有核心,没有中间人,一切活动都是在人与人直接直接开展的。
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1.0是伴生的。越发展,两者区别就越大。区块链技术2.0的核心特征是引入了“智能合约”,可以将一些应用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执行。
区块链2.0的应用案例。英国政府认证系统(GOV.UK VERIFY),Real me新西兰居民数字身份网站,瑞士城市Zug身份认证,爱沙尼亚e-Residents合法数字身份认证,印度AADHAAR唯一身份认证卡工程,ID2020国际组织数字身份认证为全球11亿没有官方文件的人口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
智能合约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纸质合同,而是把合同规定的事项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生成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一旦约定条件达成,则会自动执行履约。
也就是所有活动都变成了数字化的信息。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自动进行条件判断,一旦约定条件满足,就自动执行下一个动作。
区块链技术2.0应用中,基本操作是给相关各方建立数字身份。你以及你的亲戚所有信息统统包括在你的一个数字身份证(ID)里了。所有电子政务、民政事务部都可以用智能合约的方式对身份自动匹配处理。比之前的社会效率提升很多。
当然,智能合约走多远,要看社会能够进化的程度。有些复杂的人类活动,程序设定执行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那些大量的简单判断和分析,海量数据检索、计算和匹配以及24小时追溯的重复性工作,适合机器做。这方面,智能合约大有用处。
目前,区块链正在进入3.0阶段,即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场景之中。称为泛区块链应用,或者代币(通证)应用,甚至还有“共识经济”的说法。仿照“互联网+”,将其称为“区块链+”,这种类似的概念,也就是连接一切。
真正适合于做“区块链+”的场景,至少要符合三点要求:
1、场景中需要一个账本存在(不局限于记录价值)
2、有真实性诉求
3、需要形成广泛共识
目前,区块链1.0是最火,这类人形成的是叫做“币圈”。他们的工作以加密数字币的发行为主或是围绕着发币的应用。而区块链2.0和3.0也都有零星应用,这一类应用很多不发币或炒币,所以被称作“链圈”。整体来看,区块链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在金融和底层技术研发方面。
另外,去中心化不是绝对可以实现的。比特币的发行到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背后均存在隐形权力结构,原因之一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挖矿”过于集中,比特币50%以上的算力都被前4名“矿工”控制了。如果他们抱团甚至可能已经抱团做垄断,那么就可以控制整个比特币系统的涨跌行情了。这是一种绝对的“中心化”。
而且,在中心化的现实社会结构中,任何“去中心化”的尝试,首先会遭受既得利益者的种种抵制和阻碍。社会变革,不可能单纯依靠某种技术来快速解决。社会发展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去中心化”的社会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也未必方向步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