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看黑泽明电影

16日,因为办事出了趟门,在办事的地方偶然发现了一张宣传单,上面印着一个忧伤的中年男人。他的眼睛里好像还含着泪水,眉头紧锁,嘴唇上还蒙着尚未散尽的烟。最下面印着两行字,第一行是“世界のミフネ(世界的三船)”,第二行是“三船敏郎”。这人到底是谁,竟然敢号称是世界的某某某。打开一看,原来是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人の侍》的主演。其实,《七人の侍》这部电影,也只是听说,从来不曾看过。或者更准确,“黑泽明”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但是关于他的作品一部也不曾看过。放映的六部影片中,有四部黑泽明导演的电影,另外还有荣获第19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无法松的一生》。最终我选择了看《七人の侍》、《蜘蛛巣城》和《用心棒》这三部电影,因为导演都是黑泽明。

这次的电影放映是为庆祝神户艺术村中心成立25周年而策划的一个纪念活动。由于三船敏郎和神户的某种渊源,从9月18日-24日,将放映三船敏郎主演的6部电影,每天3场次。大概是为了促销吧,推出了一种“三回券”,这样的话,平均下来一场电影能便宜200日元。

第一场放映的是被称为日本版的《麦克白》,同时也被称为是电影版里改编最好的《蜘蛛巣城》。而且还请来了三船敏郎的儿子,在放映结束后会和观众有一个小型的交流会。尽管对于主演的家务事毫无兴趣,不过宣传单上有提到会聊一些摄影秘话,这我倒是愿意去听一听。电影是11:45上映,我计划10点出门,11点左右就能到。然而,等我到了以后,门口已经贴出了首场《蜘蛛巣城》已售空的通知。好吧,我觉得我来得很早了,但总是有人会比我来得更早。

于是买了一个三回券,并且领了15:00开场的电影《用心棒》入场券。才疏学浅,并不明白用心棒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想反正再过几个小时就开始了,不如让电影告诉我。要是看完电影还不能明白影片名字的意思的话,我就去退票。我相信黑泽明导演不会让我去退票的。

《用心棒》是三船敏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开场三船先生饰演的武士的背影,和那捉摸不透的抖肩。我觉得那个流畅性不是耸肩能表达的,所以故意用了抖字。武士代表着正义,而抖肩这个动作,不论怎么看都像个黑社会。70%的台词我都没听懂,当然这也并不是很影响搞笑的效果。最大的感受是干脆利落。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镜头,每一个镜头都意思明确。而且每一个镜头都非常工整,不容杂物。

《蜘蛛巣城》是真的没有get到。镜头晃得我好晕,眼睛都睁不开。影片开头的地方,写有“蜘蛛巢城”四个字的界碑,镜头从下往下移,我也快滑到椅子下面了。是故意不用脚架的么?幸好以前看过歌剧版的麦克白,所以剧情了解个大概。虽然晕晕乎乎地看完了,但是最后还是靠谷歌。原来这次的电影版运用了大量能剧的表演形式。能剧,我的知识盲区又出现了。因为这种表演形式,所以表情和动作都显得夸张么?鷲津夫人有一段戏是说她疯魔了,一遍又一遍地洗自己的手,嘴里念叨着“血が取れぬ(血洗不掉)”。个人觉得往盆子里放点水是不是会更好。因为当盆子移动和一遍一遍洗手且力度越来越大的时候,如果真的有水的话,水会晃动,甚至会溅出来。如果我没有被镜头彻底晃晕的话,那应该是个空盆。为什么要这样拍不是很理解。

最有趣的是《七人の侍》。不仅仅是故事。首先,故事起因就很有趣。一个农民偶然间偷听到野武士将在丰收之时要来村里打劫,于是全村人聚到一起商量对策,最后想到的就是请武士来保护自己和村子。守护村子我一直以为那不是忍者的使命么?所以在一个旧秩序逐渐瓦解,武士的生存价值逐渐丧失的末世,武士真的会屈尊去守护一个村子吗?其次,七个武士训练村民,制定作战计划,然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颇有点革命精神。再次,三船先生饰演的武士,有点中二,同时有点像孙悟空。说他中二,比如他用偷来的族谱假装名门之后,想要虚张声势,结果被其他六人识破,因为那位名门公子才13岁。被人识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以后还要一起共事的人。所以在他们七人赶往村里的路途中,他即使心已经归属这个集体了,但表面上仍然装着满不在乎,不屑与他么为伍。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同伴在山顶坐着歇脚吃饭团,他在山下的溪水里捉鱼,还把捉到的一条并不大的鱼高高举起向山顶的同伴们炫耀的场景。我真的很担心他会把这条鱼给甩掉。为什么还说他像孙悟空呢,一是因为他的野性。整天不穿裤子,就一条丁字裤,当然那时候很多男人这么穿,再加上他的大胡子,脾气急,易怒,一着急还抓耳挠腮。但是他不仅会恼羞成怒,也会自责不已。他在守卫战的关键一役中,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害死了一个同伴。他当时一心想要得到对方手里的那把枪,耍了点小聪明,杀了敌人,抢到手枪。当他拿着战利品回到村里炫耀的时候,7人武士的老大哥真是恨铁不成钢,责怪他不应该这样做,坏了整个作战计划。他却满不在乎,就好像是“我有枪我怕谁”。但是,很不幸,因为他的擅自行动,同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很自责,一连几天闷着一句话也不说。这时候大哥一看差不多是时候了,带了一罐酒,打算促膝长谈一番。一开口那个语气把我惊着了,就好像在说“悟空……”所以这就成了像孙悟空的第三个理由,因为他有一个像唐僧的大哥。然后,关于性的表达也非常有趣。这并不是一部充满男性荷尔蒙的电影,因为从年轻武士和乡村少女的爱情故事来看,男性一直都很被动。在大片的野花丛中,二人并排仰天躺下,谈论的却是对未来的担忧,因为他们之间始终有着阶级身份的区别。男人只能唉声叹气,而少女仰天长笑,尔后嚎啕大哭。她笑这个可笑的阶级制度,她哭这个胆怯的男人,也哭自己的无能为力。这里其实就为后面少女的宿命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夜晚,大哥下令,明早是一场恶战,让男人们轮流回家看一看一别数日的妻儿。就在老翁高兴地跑回去的时候,发现女儿不见了。而此时的女儿正在和心上人月下惜别。这一次还是女性主动,但是却已经变味。从勇敢变成了自我牺牲。事情败露,惊动了所有人,男人站在那里背对女人,一言不发,女人把脸埋进地里,只是大哭。一场大雨,驱散了众人,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然而,不过是镜头由全景切到了近景,男人依旧背对着女人站着,女人依旧趴在地上放声大哭。这里头包含的其实是人类永远也无法停止的讨论的主题,阶层与性别。也许是我的过度解读,无言对大哭,黑泽明导演没有同情任何一方,他们都不过是困在文化牢笼里的囚徒。另外,这个电影让我联想到了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在某些地方有一些类似的感觉。具体说不上来,有时间应该把《鬼子来了》再重新看一遍。最后,我觉得影片结尾处,大哥说的一句话不像个武士,倒像个革命志士,这一点很有趣。凝望着同伴的坟头,大哥意味深长地说,“这不是我们武士的胜利,而是百姓的胜利”。这难道不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吗?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吧。

我真的没有想到,某一天我还能有机会坐在荧幕前,欣赏大师的作品。光是这一点,就令我非常感动。所以想要记录下初次观影的感受。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看第二次,第三次。到时候也许会有更深入的一些感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第一次看黑泽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