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于贵州小城,考进广州985大学,一路没有停止过,毕业后靠自己买了一套单身公寓,曾经拥有一份令许多女生向往的在意大利奢侈品牌培训经理的工作。一直都是你父母眼里那种别人家的小孩。然后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我毅然放弃国内生活的舒适圈,决定去国外读研。
出国前的生活
当时我不只是放弃了在奢侈品牌做了多年的工作,其实做这种工作外表光鲜,完全不可能有积蓄,因为所有钱都要拿来添置装扮。为了凑学费,我还打算卖掉房子。之所以这么坚决,觉得人生不能有遗憾。毕业后,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工作上尚算顺遂,但生活也只不过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大龄女青年的感情问题,坦白交代,一直没着落,所以做决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与其在一个空间里不断的重复,觉得自己还不如大刀阔斧斩掉一切,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朋友把我这个决定称之为启动命运的齿轮。
记得2015年的五一小长假,当时我28岁,感情空窗蛮久了,一个人在广州很无聊,就去重庆找我表姐。到那后发现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已将小家庭经营得温馨可人,而我还是一个放假没地方去、只能投奔姐姐蹭火锅的单身狗。身边朋友亲人们也纷纷认为我当时应该努力把自己嫁出去才是正道。我坐在表姐家的沙发上,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我们,本来我以为我们的人生路径会一样,到此刻已已经分道扬镳,我也是时候盘算一下接下来的人生到底要怎么走。
有一种说法是你身边最亲近的5个人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我当时仔细想了一下我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生活,比如我表姐,夫妻双方高收入,房子有好几套,一家人其乐融融,那就是很多人想要的家庭。但是我直觉反应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的一些很有趣的朋友,生了孩子后,变得不那么有趣了,每次她们跟我说小孩怎么样的时候,我根本没在听。慢慢大家想要聊的东西不一样了,这我能理解,我支持他们。但是我还是关心什么东西好吃好玩,哪里有好看小哥,
并且慢慢我发现,人,越来越难约出来了。就好像有好多事情都比跟朋友见一面要重要得多。即便朋友们见面了,大家还是在各自刷手机,我非常不能理解。好像每个人都急着有天大的事情要处理,都比坐在身边的朋友重要。
这种孤独感,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强烈。大家看起来很近,其实距离很远。
那时候我很难说清楚我想要的是什么,但确定的是想要冒险,想要体验,想要探索。
为了体验不同的东西,我试过很多。我很认真地工作,在公司算升职比较快的,跟当时的Team一起废寝忘食改革培训系统、设计规划课程、演练讲稿、店铺实践,在一片片新的区域打下江山,我们成了亦师亦友的伙伴。当菲拉格慕在中国尝试跟本土电商渠道合作的时候,我主动请缨去中国电商公司给员工做培训,可能有同事会觉得当时垂直电商渠道销量还比较小,人员对奢侈品也不专业,不值得去花费这个时间和精力,但我就是觉得电商对于奢侈品行业是一个新的渠道,新的未来,我想去探索。事实证明当初在电商平台结识的工作伙伴,成为了我在英国读书和创业期间的重要的支柱。
有人也质疑,你说出国不就是想玩?还用花这么多钱去交学费?玩玩不就好?其实我工作期间一年两次出去旅行是有保证的,每次出去看世界都很开心,但回来后生活并不会有什么质的变化。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再也没有能让我有满足感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就像在一个池塘里,里面有几只青蛙、几个莲蓬,几条鱼,是什么样子,我都一清二楚地知道了,我必须要去到另外一个池塘,哪怕里面有鳄鱼,我也要去!
回到职业上,在毕业七年后,职业瓶颈是真的存在。当职业道路越来越成熟,身边越来越多海归加入奢侈品这个行业,无论我怎么不愿意承认,她们的到来和谈吐加深了心里自卑感。并不是出国这件事情有多优秀,但在一个圈子里,这是一个基本谈资,尤其是奢侈品行业。当你很难搭上话的时候,当这样的局面出现次数变多的时候,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只能闭嘴的感觉。并且我判断,越往后这个越会成为我职业上不可言说的一个障碍。
身边也有人问,这些都不行,发展兴趣爱好呗。当时我最大的爱好是跳舞,每周去舞蹈教室一次,但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接近30岁,身体非常硬,我还选了芭蕾。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舞蹈老师跟我说,“我要是你,我就不会来,这么痛苦。”老师说我的身体像钢一样硬。她没有鄙视我的意思,是看我跟进度跟得实在太痛苦了,老师非常狠,我记得当时她怀孕了,还坚持像没怀孕前整个人站在我身上帮我开胯。打开我的两条腿,整个人踩在我的腿上,每次帮我开胯我都痛哭尖叫,她就一句不许叫,我咬着嘴唇默默流泪,开完她哈哈笑,然后告诉我,你看,今天胯又下去了一点。
但是,每次结束之后,我很享受。每周日晚上6点到8点,我总是准时地去上课,风雨无阻。别人以为你是去玩的,但是当你的身体潜能被发掘出来,每次都有新的进步,虽然很痛苦,但是真的很开心很开心,这种身体达到某种极限的感觉,很爽。下课后,天黑了,一个人从舞蹈教室出来,充满能量,又可以迎接新的一周了。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跳舞,当动作跟音乐配合在一起,就觉得生活很美妙。现在在伦敦中央芭蕾学院,英国国家芭蕾学院坚持学习成人芭蕾,并且成为了Senior Ceroc dancer, West Coast Swing dancer, 在舞蹈班还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决定出国
我是理性地做过分析的,并不是冲动。首先要解决房贷的问题,我把我的公寓租出去,用租金抵房贷,刚刚好差不多可以持平。我当时考虑的是,一毕业就回国找工作,出去只是为了读个书给自己加张牌,让职业更进一步,所以我选择了接近我之前工作经验的时尚零售管理专业,我喜欢这个。
在选择国家的时候,对我要读的专业来说,法国和意大利是不错的选择,但我认定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再多学一门语言了,就只剩下英国和美国。而美国这个国家,Luxury也从来不是它的强项,那就只有英国了。
在经历了漫长的备考雅思和申请学校的过程后,我拿到了几个艺术院校的offer,其中一个是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我最终选择了圣马丁。
我用自己工作几年攒的钱,家里又支持了一点,作为在伦敦的学费和生活费。本来会觉得这么大了,还要父母的钱出去读书很不好,但我爸妈的态度是,之前很抱歉没有办法给你出国学习的条件,现在只要你有目标,我们就支持。父母的态度一直也是身边朋友关心的重点,还有人爱多嘴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不留在父母身边,真是不孝。对于这种不怀好意不是真关心的人,我直接回:像你这么大了,还在父母身边花他们的钱住他们的房子才是真的不孝。
跟我的上司Ella说我要辞职出国读书的时候,她非常讶异。她是我一直敬重且当成人生目标的领导。Ella当时说,“你要是想出去玩,我给你保留3个月职位,你去玩玩就回来。你要是想要Master的学位,我把你调来上海,在上海给你找间好的学校边工作边读,但我觉得女生最终还是嫁人比较好啊。”
我很感激她,但是我也清楚自己一旦做了决定,就不可能再回头。
当时我没有做任何后备方案,就觉得一定可以申请成功。盲目换一个工作,换一个城市,谈一个恋爱,都不要,都不行。
出国后的生活
比我的期待还要美好!
我来伦敦之前,没有做太多期待,因为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我没有带着期待来。也许是刚刚到的甜蜜期,生活比我期待的要美好得多。
我也担心过是否能交到朋友,一个班的同学一般比我年纪小6-8岁,但也有10%-20%的比例是跟我同龄的。前三个月我过得非常愉悦,是语言班。三个月后,只有一个感觉,what the f**k。因为要回国补签证,我比别人晚了两个星期上课,等我回来伦敦,人家已经有小团体了,老师也不会因为你晚上课或者是国际学生就放宽要求,第一堂专业课我就吓坏了,完全听不懂,纯学术的东西。好在慢慢赶上来了。
渐渐地,我改变了出国前的想法,我不想一毕业就回国找工作了。我很享受伦敦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想办法留下来呢。
对时间的不同概念,是我对生活在国内和英国最大的体会。在国内好像大家都要快快快,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感受身边的人,也没有办法停下来回顾自己。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要一起赶去另外一个同学家吃饭,路上我们走得很急,因为已经快迟到了。突然,我同学拿出相机,拍路上两块石板。原来石板的夹缝里,开出了一朵小花。
我当时急得,就说我们都要迟到了,你还拍什么拍呀。可是当意识到我这个想法,赶紧刹车停下来,我跟他一起站在路边,看着石缝里面的花,是一朵白色的小野花,没有很特殊,在一个平常的夏天,一朵小白花,从石缝里开了出来。我们俩停下来从这朵花开始,聊到生活、哲学、政治、经济。被国内的人称之为没有目的浪费时间的聊天。
我太享受这里的生活方式了。我很喜欢喝一点酒,不是酗酒,真的就是小酌。但在国内的时候,很少有人可以一起喝,可能还是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女孩子,喝酒啊?很不正经。但在伦敦,喝酒是一个基本社交活动。我们时不时聚会,时不时在朋友家吃吃喝喝、瞎聊,每天大家都会喝一杯,正合我意!真的很棒,没有人会judge你。是我一直喜欢的生活状态,但是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惯常。
我还有一个感受是在这里,但凡视野内的东西,很少有难看的。一种审美高级感扑面而来。这跟金钱无关。比如从我住的地方走到地铁口的一段路上,时常能看到大家用一些很小的细节在改变生活,能感受到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比如万圣节大家都在窗台上挂一个骷髅头,窗帘时不时换一个花样,窗帘剩下的边角料自己做成杯垫……能感受到大家都在创造,在改变生活,不管是大是小。大家对丑的东西没有容忍度,对于学习时尚艺术的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说到感情生活,在英国的约会/dating方式跟国内当然不太一样,还有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外多人不介意年龄。我只能说,男人都爱年轻貌美的姑娘/小伙子,这是全球不变的准则,而女人的择偶因素则要复杂得多。对于到了30岁的女生来说,压力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西方人相对尊重隐私,不会整天拿年龄出来说你事。
转眼我来伦敦两年了,毕业后,我留在英国,自己开了一间小小的公司。
现在我是一名艺术时尚买手,也做一些品牌的代理。说起来也是一段有意思的故事。我刚来英国的时候,在语言班,有一次期中作业是写“在伦敦观察到的新奇有趣的东西”,布置完作业要求后,老师特地补充说,“求你们不要再写Vintage了。”哈哈哈哈哈,一听就是来伦敦被Vintage震到的同学太多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大伙儿聚在宿舍的大厨房里,晚上回来,大家都会在厨房聊聊天什么的。有一个男生,当天带了一件西装回来,剪裁非常好,细节感很强,设计上特别,面料是很好看的典型的英国男装的面料,因为之前工作的关系,我对服装有一些了解,这是英国威尔士亲王很喜欢穿的一种格纹面料,所以这种格纹用他的名字命名,就叫威尔士亲王格纹。是威尔士亲王第一次用这种格纹做西装,还做了裤腿裤,很潮。
这个男生得意洋洋地说,是今天在Vintage买的,才70磅。从那时候开始,我周末开始注意逛Vintage店铺。
刚开始很失望,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觉得是一些二手货紧密地排列在狭小的店铺空间里,还散发着陈腐的味道。但后来发现,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知道哪一个年代流行什么东西,哪一个年代的面料只有那个年代才有。还会发现以前服装和包包的做工比现在好很多,能从中发掘很多乐趣。就在前几天,我淘到一个天鹅绒的包包,我在中央圣马丁学习面料的同学一看:这是三四十年代的天鹅绒!光泽度、手感厚度很棒,就算过了几十年还是一样的亮,现在的天鹅绒就没有那么好的质地。但凡淘到这样的物件,我心里就狂喜无比。
我一直很喜欢Coco Chanel说的,Fashion is a response,not an island . 时尚它真的是一面镜子,反应当下的社会状况、经济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也通过Vintage去了解从1890年到2000年代的时尚历史,也开始有一些自己的收藏。每当对着这些物件的时候,我每一件都有故事可以讲,感觉又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之所以爱这里的生活,除了玩的花样多之外,我认为更多的是时间慢下来,可以去窥探自己的内心,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对话。 现在越来越感受到,无法预知明天会怎样,只好把今天过得再精彩点。
更多精彩职场故事,尽在职场黑皮书(chicl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