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峰会》之感悟

      经常有一句话在我的耳边萦绕:啥时要老二,一个娃太少,太孤单,没照应,大了没亲人,老了会孤独。。。我也曾经考虑过,也动摇过,也准备过,但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觉得目前的状态挺好,先经营好当下,至于以后未知的世界我们一步一步探索。。。

        参加完这次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我有太多的感悟,真高兴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关于孩子的话题。有了想写东西的冲动,想送给那些正在准备和未来要准备的朋友们。


      要孩子之前首先进行家庭教育。都说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可现实中,有太多不幸的孩子,从小饱受着家庭的暴力与非暴力的折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问题孩子其实在很小就有了心理和心灵上的阴影。造成这些问题孩子的根源在家庭在父母。很多孩子在父母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悄悄地投胎来到人世,在父母还是未长大的孩子的时候就有了孩子,孩子的到来让他们束手无策,只能交由他们的父母照看,隔代教育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去照顾,去教育,这一点很重要。孩子在带来欢乐的同时,家庭矛盾已经在慢慢滋长,最难解决的和处理的是三代人在一起相处的矛盾,理念和育儿经的相悖,直接导致与老人的矛盾。孩子是一天一天在长大,不是一生出来就会吃饭走路,夫妻之间如何照顾孩子最好有明确的约定,每个家庭都不经相同,有一个原则必须要有,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妻子。妈妈的心情和情绪直接会影响着孩子的心情和情绪,别忘了,孩子的天性,模仿能力超强。关于育儿经最应该培训的是爸爸们,很多无知的爸爸们做出了很多无知的事,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发烧不是马上就给吃退烧药,不是要多穿衣服。只有在做好了很多准备之后,才可以去迎接可爱的宝贝,而不是一片茫然。


图片发自App

      宝贝来了,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感悟妈妈对他的爱和关怀。他说妈妈很爱养花,当妈妈精心照顾这些花时,花长得就非常迷人妖艳,当妈妈忙时没时间照顾这些花时,花就开始凋零。由此他想到的是会不会有一天他就像这些花一样的结局。我也喜欢养花,深知养花的喜悦和烦恼。社会上很多的孩子不也像这些花,被遗弃被冷落吗?如何让小树苗成参天大树,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和陪伴。如今,父母们喜欢把孩子交由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而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研究怎么教育和陪伴孩子。无论周末或平时都会看到各大培训机构川流不息,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家可曾注意,父母们一个个抱着手机。。。


图片发自App

      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用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相信奇迹会出现。研究发现,亲子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好奇心。我们羡慕外国的孩子周末都有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往往被应酬饭局替代,总认为孩子小,不需要陪伴。错误的开始终将迎来错误的结果。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放弃,而在不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强迫陪伴,为了高考,父母们真愿意放下一切,殊不知,青春期的背叛已经悄然而至。让很多父母措手不及。因为这时父母们已经读不懂孩子了。不是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不明理,而是我们的父母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该学习改正的应该是父母。

      不要把我们的梦想转嫁给孩子。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实现父辈的梦想里长大的,一路走来,有多累,有多苦,有多心痛,我们心里最清楚。下一代人,要有梦想,但梦想是他们自己的,不是我们的。我们还年轻,相对于八十岁还站在人生舞台上的老人。给孩子一条路,让他自己去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舞台,都是舞台上的主角,都去精心演绎自己。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会有他的使命,我们不应该多加干涉。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父母,已经习惯把孩子做对比,喜欢给孩子画框框。从一开始抹杀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三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形成固有的模式,不知道如何去打开和跨越。当我们的心里很矛盾时,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这么多年来,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时代的压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爱孩子是一种能力,不能一味的去控制他。六岁的孩子能说:妈妈你怎么老控制我,我为什么不能控制你?想想大孩子,他们已经完全拥有成人的思维模式,我们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我们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帮助孩子去追梦,而不是去圆一个个梦。。。


图片发自App

      健康的家庭生活永远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的文化,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平台,需要家庭父母的陪伴和付出。从小让孩子明白,家有家规,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未来的路需要一起去走。。。。母爱伟大,父爱更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做好夫妻,再做父母,孩子才会有幸福的未来。。。有爱的孩子不会孤单,他会把爱传递他人,有亲人的陪伴,有朋友的陪伴。。。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峰会》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