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曼德拉效应

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各方专家出面,言之凿凿地说,从来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可是,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确认,我们从小背诵默写的肯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我认为,“斯人”“是人”按古文的意思其实都能说得过去。或许是我们上学时,某位专家译注孟子原文时用了“斯人”,教材也就把“斯人”教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古文今译有个别通假字的使用也是常见的,应该没什么好争的。如果现在的专家学者确认用“是人”,遵照就是了。

但人教社的解释就让大家不淡定了。人教社说,从60年代开始,所有人教版的教材都用的是“是人”。

有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人教社的这一表态就让这个事情显得很诡异。难道我们这整整一代人都曾经在外太空学来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还有人联想到前几年的又一件“诡异”事件。

宋祖英有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乔羽的原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但人们一直认为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少人信誓旦旦认为,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课本上的歌词就是“民族”而不是“星座”。但是,现在再找过去的那些课本,就会发现,不管是哪一科的课本,其中的歌词都是“星座”而并非民族。

因此,网上有人将这归为灵异事件,称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重置了,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了这一切,改动了《爱我中华》的歌词。

诸如此类的诡异事件最终被归结为“曼德拉效应”:现实与人的集体记忆不符。这个曼德拉效应本身就是一个“诡异”的悖论,既然是集体记忆,为什么、怎么可能集体都不对?

据说,许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有当时的报道和葬礼片段为证。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3年才去世。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自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

还有许多类似的“诡异”事件,比如欲望都市,不是 Sex in the City ,是 Sex and the City;“Coca-Cola”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道“-”;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很多人认为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蒙娜丽莎的微笑,很多人记得这个微笑是皮笑肉不笑、很难看出来笑容的弧度,但后来的版本笑容的弧度明显;断臂维纳斯,原本的两个对称断臂,变成一个断臂稍长、一个缩短至肩膀的长度……

有心理学家介入这类事件的解释。他们认为,曼德拉效应一般存在两种解释:平行宇宙和虚假记忆。第一种观点认为,曼德拉效应可能是因为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平行宇宙”,那些“记错了”的人们只是在那个时间段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们正在为曼德拉举行葬礼。但“平行宇宙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因此在科学上并未得到承认。心理学上的“虚假记忆”是目前被认为更合理的解释。

但我倒更愿意相信平行宇宙的解释。或许,真的有平行世界的存在,就如同电视剧《天才基本法》所描述的那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诡异的曼德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