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时候,考大学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很想坐火车。可是事与愿违,因为不努力,没考到可以坐火车去的学校。因此,很多年以后,才有了坐火车的经历。
第一次坐火车是和同事一起,去牡丹江旅游。一大帮同事一起,说笑打扑克拍照,不知觉就度过了漫长的十二个小时。
再以后,因为考试,去过几次省城,因为紧张,几乎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可是后来,父母成了网上说的老漂族,因为对父母的牵挂,火车就成了陪伴我的必须的生活内容。
开始的时候,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因为一定要坐的,飞机票太贵,不适合我。旅途太远,汽车也不适合。因此,只能选择火车。有时坐着,有时偏得,也可以躺着。坐的久了,也就不纠结了。硬座也好,硬卧也好,也只是那一阵子,跟那些不认识的乘车人,或谈笑,或不语,也很快就度过了那一段开始以为并不短暂的时间。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二)
这一次,与我相邻的都是老人。不约而同的,他们都是要去儿女那里过年。他们都是六十开外,最小的一个,也有六十。有两位老人一起的,也有独自一人的。对面的阿姨,开口必须要夸赞自己的女儿。女儿十一中毕业,考入理想的大学,然后一路努力不止,又考研,又考取注册会计师,在一所大学里签了合同,当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教师。可是合同期没到,女儿就不满意,单方撕毁合同,另谋高就了。讲着讲着,还把手机里的女儿的照片拿来我看。青春活力的女孩,果然让人喜欢。她的老伴就不同,和别的老人聊着天,说着说着就会骂一句社会,这个不合理,那个也不合理,后来我们知道,他是退伍军人,安排在企业里,退休金比其他人少很多。但是,后来,他又说,自己买火车票优先,并且仍然享受着半价的优惠时,我们都说,这个特别合理,好像满车厢的人都笑了。
有一位副师级退休的老人,很自豪的讲着自己的一路走来,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却一直很满足而自豪。初中没毕业,为了家里省点口粮,争取了当兵的机会,发誓一定要留在部队里,所谓心想事成,不仅留到部队,而且也终于有了提干的机会,并且娶妻生子,妻子是空军教练员,他是无比自豪啊。工资也特别高。要下车的时候还请我们吃了一根两元钱的冰棍。
因为这边热闹,也有别的老人过来和他们聊天。其中一位腿稍稍有点跛,稍胖。讲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言语中也是无尽的自豪。老伴已经去给儿子看孩子了。他赶在过年前去。带了大米,香肠,甚至还有粘豆包。看着他并不轻松的身体,真是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还有一位老人,看着是最年轻的,似乎是哪个农场的,女儿特别懂事,已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儿子却不着调,十几岁就出来闯,快三十了,才有了固定的生意,但仍然在玩,花钱大手大脚,想怎样便怎样。虽然看不惯,自己也知道要顺其自然。尽管如此,还是给儿女带着沉沉的包裹,应该也是东北特产。
还有一对老夫妻,少言寡语。互相关爱。但是后来也参与进来。讲着自己的孙子,其中的关爱,溢于言表。
有一个小学老师,也忍不住和他们聊天。给女儿带来冷面,豆包,豆瓣酱。
火车上的缘分,很有意思的。
(三)
对面的是一个十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和姥姥一同回妈妈的老家。因为没见过冬天的北国,所以央求妈妈在冬天回来,圆自己一个梦。
这一家人是出奇的活跃。见谁跟谁聊。妈妈长的很漂亮,高个,瘦瘦的,长发,穿着时尚。很开朗健谈。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逢人便讲着自己的经历。从大山里走出来,或者说被姑姑骗出来,因为当年妈妈要照顾患病的奶奶,姑姑不忍心妈妈太劳累,带她出来,并承诺供她上大学的。可是到了家,姑父却不让进门。于是姑姑就给十四岁的她找了一份打字的工作。后来,她自己决定去大酒店上班,因为赚的会多一些。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到了这个年纪,家庭事业也都稳定了。却放不下对姑姑的怨恨。几乎车厢里的人都能听到。她和她的妈妈都很溺爱这个十岁的男孩游戏,吃饭,稍有不如意,男孩就耍,很晚他们才睡,第二天很晚很晚才起来。
起来之后依然如昨,很张扬地拿出东西来吃。先是时尚老女人吃了碗泡面,她的女儿赶紧高喊,妈,吃点烧鸡。接着是女儿随便吃了点烧鸡和水果。临到小男孩了,他的妈妈和姥姥忙碌了起来。姥姥说泡面就鸡吃,妈妈说要买盒饭。男孩就是不应声。来卖盒饭的了,妈妈二话不说买了一盒,央求儿子吃掉里边的荷包蛋,无奈儿子说什么都不吃。说着母女俩竟然吵了起来,旁若无人的样子。男孩也说,你烦不烦啊,不知说的是谁。情急之下,妈妈把盒饭倒掉,又捞得母亲一阵唠叨。
他们先我们下了车。不知道他们的家乡之行,会是什么样子。
中年女人还讲她现在的工作,在剧组里,讲与那些明星们的接触,以及剧组里的新鲜事,非常有意思。
(四)
还记得有一次,也是祖孙三代一起乘车。一路上他们三人有说有笑,不一会我们就稍稍听懂了一些。老人是一所农场中学的退休的校长,退休以后,儿子接了来,一来带带孙子,二来也是避免刚刚退休的失落。怎奈住了不到一年,似乎发生了点矛盾。于是打电话给大女儿,要接他回家。其实他自己是可以回家的,女儿来不过是个托词。女儿趁带着自己的女儿去游玩了一阵子,顺便把老人接回来了。在车上和女儿聊着天,突然发狠道:除非他八抬大轿来请我,否则我是不会再来的了。女儿赶紧说,过几天他就会打电话让你回来了。
听起来老人有很多儿女,也都很出息。女婚也很棒。老人很有文学功底,旅途寂寞,一路上,不断地作诗发信息给孩子们。一会又抱怨说,没人给自己回信息。大女儿就笑着看父亲,说,人家都忙的很,谁有时间来和你的诗呢?再说,咱家也就谁谁能跟你对两下子,现在还不知人家忙啥呢。别人谁能对上你的诗啊!
快到站了,突然接到在城里的二女儿的电话,说就等老人回来,正好在这里的亲人们聚聚。老人却摆起了谱,说什么都要回家。说,不是我自己的家,我吃什么饭?大女儿好说歹说,终于同意了,但又担心自己的行李被人丢了。他好像带了好多行李,女儿说,司机会来接我们,让他先拉回家。
后来的事忘记了,那时,我终于明白了那个词,纠结。
(五)
从来都没想过,火车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仔细想想,在火车上的那短暂的时间,无所事事,吃吃喝喝却也不错。然而有的却再也不想去经历了。
徘徊了很久,买了去烟台的硬座。那时也年轻。孩子很小,放在了妈妈家里。一个人,就踏上了去烟台的列车。车很破,硬座车厢很乱很嘈杂。过道上厕所门水池边站坐满了人。打一次热水去一趟厕所都太难了。本来就只是带了两个面包一瓶矿泉水。索性也就不吃了。好在我的座位是靠窗的。可以换着坐一会,站一会。我的活动空间几乎就只在那一小小的座位上。火车上卖东西的车也不见了。没有大碗面矿泉水烤鱼片的吆喝声。有的只是乘客们的抱怨和叹气。也有说笑的。后来就只记得味道也难闻了。
回来的时候,姐姐姐夫左托人右托人也是没买到卧铺,仍然坐着回来。弟弟一再嘱咐我要补上张卧铺,花点钱走个后门也好。可是我怎么会舍得呢?这回车上人更多。说是水泄不通也许不会过分。一路上,嘈杂的环境让人烦躁。连说话的情绪和力气仿佛都没有了。对面的男孩很斯文,似乎是个学生,快下车时才说上几句话。快下车的时候,他说,昨晚真是恐怖,太吓人了。一直担心会出事啊。人太多了。
其实现在想想,也很后怕。三十八个小时,在那么一个小小的座位上,几乎不吃不喝又不动。怎样熬过来的,都似乎不再记得了。
(六)
京城到底是京城。去京城的列车虽然只有一趟,虽然票也是那么奇缺。可是好在它的站票不是那么的没有节制。因此,即使是硬座车厢,也不是那么拥挤嘈杂。
买过两次高价票,却也不想再多花钱了。谁的钱都是不容易赚来的。因此,虽然总有人自告奋勇要出钱,我还是礼貌的拒绝了。儿子确实在同龄的孩子中够懂事。当我对他说,我们要坐回去了,竟也没有太难过。也许他还不知道坐一天一夜是个什么概念。记得那次他八岁。硬座车厢里人也很多,白天好过。也有站着的人。有一个中年女人,在首都机场做安检工作的,孩子小放在婆婆家,忽然生病了,急忙买票,却没有了座位。可是急于见到女儿,只好站着回来。还一直担心,孩子会不会不认识自己?因为已经半年没有见到孩子了。我们有时让她坐一小会,她很不好意思,常常坐几分钟立刻站起来,很客气地让回。对面是一个带孩子的男人,孩子似乎和儿子差不多大。妈妈也在京城工作。暑假带孩子去见妈妈。回来的时候就买了硬座。那孩子很懂事,也许是主要爸爸带吧,不像儿子那么挑剔。到了晚上,才真实难熬。儿子久久睡不着。脸色苍白。但是也没办法。车厢里极冷。我们都掏出来一些衣物盖在身上。后来终于睡着了。
后来又坐硬座,就好了许多。但是儿子心有不甘,到底磨着我买了一个小的平板。算是有了补偿。原来很多时候,只要把时间占满了,怎样翅是无所谓的。
(七)
第一次带着孩子外出。那时孩子还没上学,还不到六周岁。我们两个人,一个大的旅行箱,一个双肩包。儿子自告奋勇,背着双肩包,高高兴兴地要上火车。在母婴候车室里,一个年纪比我大一些的妇女同情地看着我,问我,一个人带孩子吗?
那时借孩子的光,可以从母婴候车室走,无需走那长长的过街天桥。在车上,儿子一直很兴奋,可是弟弟却嘱咐我,要看好了孩子,火车上偷孩子的太多。似乎就是从那次开始,在火车上竟然睡不着觉了。因为孩子小,我们俩买了一张票。晚上也就躺躺坐坐,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起来了。一位老人同情地看着我,这孩子,你倒是睡一会吧!
从京城去杭州,却怎么也买不到票,我说干脆就买硬座吧,后来姐夫终于弄到一张去上海的专列软卧的票,一夜到达,记得花费是599元。那时,我的月工资似乎也就是六七百块钱,心疼的我没法说。姐夫却说,没事,只要你和孩子安全就好。专列就是好,车上有拖鞋,有盒饭。儿子睡的很香,我却依然没有怎么睡,几乎是睡几分钟就醒来。软卧车厢,很安静整洁。
从上海回来,票也是很难买。那边的姐夫不知是从哪里弄到一张下铺车票。三十多个小时差不多两天一夜的火车,让儿子心烦意乱。后来终于不想吃那些平时想吃却吃不到的小食品了。于是带孩子去餐车喝了点粥,儿子的心情也就好了起来。对面有一个男的,带了烧鸡白酒。上车就和朋友开喝,撕下一个鸡大腿扔给儿子,来,小伙子,陪叔叔吃吧。被他那爽朗的笑容感染,却不好意思拒绝。到了哈市,我们一起买了大客车的票,夜里快十点钟回到了我们两人的家。
那时真是幼稚。很害怕走夜路。但是后来还是独自带着孩子坐了那么久的车,走了那么远的路。安全地到家了。
再后来,儿子越长越大,该买票了。儿子最喜欢的是在上铺。可以尽情地施展,随便玩耍,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别人的打扰。有时候也下来烦着我打打扑克吃点东西。儿子说,以后坐火车,就要上铺。
去年冬天,独自去看望父母,也有幸坐了一回上铺。感觉确实不错。安静,没人打扰。
再以后外出,多数是高铁和飞机,速度提高了,火车上的经历还是难以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