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妄,之言:“第三人称的挽歌。”

​“不是的,当战斗在他自己身上开始,

一个人就获得了他的价值。上帝俯身在他头上,

撒旦从他的两腿之间朝上看——二者在比赛拔河——

他自己处在中间地位;灵魂觉醒了

并且在成长着。延长这场战斗到他的毕生!”

——罗伯特·勃朗宁·《布鲁格拉主教的辩护》,第693至697行

作者丨谢丹儒

图丨王白石真

1.

人们从万事万物中寻找意义,唯恐是无意义的,可也正是这所谓的意义,我们在意的意义,剥离了灵魂、感动、爱,以及美。多少人是这样的,多少人任凭思想改变着他的情感,多少人正逃避着、恐惧着他的情感,以至于总在惶恐不安中度过,唯恐自己思想不够深刻,唯恐自己是无思想的。可是,感情的单纯或不自然,费解或怪诞,又是何其的寻常呢?难道说,普通人的,作为个人的,感受的,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支离破碎的,就不能占据一席之地了么?为何就不能像感受一朵玫瑰花的香味那样,不去感受此刻的思想,仅仅感受着,就这样感受着,不也是美的?

前几年,特别喜欢“轻音乐”,那仿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意境,美感,爱和感动,心不自觉荡漾、飞驰,思想放空,是片段的回忆,是诸多的感受,是没分别的,无主题的诗歌,是挽歌。因为,它是片段的,偶然的,如微风吹过,无咎而放松。我喜欢轻音乐,听轻音乐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享受着自然、生命、爱和美。是的,听轻音乐时,思想变得不再动荡,感受时时不同:我不需要思考那时的我,是怎样的我;我不需要思考那时的感受,是怎样触发的;我不需要思考那时我和自然,是怎样分离还是融合。就是这样,没有距离的,灵魂的,自然的,芬芳我感受着,妙音我聆听着,百感交集我亦不需要知道,那时我是谁不再重要,活生生,活脱脱,我是第三人称的忘我、无我、超我。

2.

后来,我读诗、写作、分析,也尝试着用精准的词为自己的感受绘上程度的副词,以定义的名词作各种主题,以合理的归类、逻辑尝试着将支离破碎的感受变得有意义,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意义。一定会有意义的,我这样告诉自己,我这样探寻着,只是为了意义,终究,苦不堪言,狼狈不堪,我心力交瘁,陷入了某种轻盈,陷入了故作矫情,陷入了“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时,我是谁,我在做什么,确实好像都有了答案,一切好像都已确定,一切好像都很重要,这种重要甚至超过了感觉本身。这时,若有第二个人在,我想他肯定会笑我,笑我痴,笑我傻,笑我自不量力,也笑我自大和盲目。可笑的是,那时的我,哪里会意识到这一点,那时的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个狭小的、封闭的,自认为了不起的世界,而对于真实世界,我又知道些什么呢?

思考着所谓的思想,探寻着所谓的意义,想着以永恒的高度,目光却俯身在自己身旁的一亩三分地,这算哪门子思想呢?对于灵魂的感受,我无视它;对于内心的声音,我拒绝视听;对于自己,我奉若神坛。我以为,这就是第三人称,“上帝”的视角,真理的距离,是超脱,是智慧,是觉醒,是我不是我,我是理智,是万事万物。可是,这样的我,这样的第三人称,没有我的世界,没有灵魂的洞察,那些所谓的思想的依据指向了何方呢?我不知道。至此,我陷入了一种新的空茫之中,无感无视,无我无意义,了无生趣。

3.

是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再以“我”开头,我缄默着,沉寂着,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对世界的漠视,对人间冷暖的从容,仿若我真的置身身外了,仿若这天地间冥冥之中注定,一切的一切,它都遵循着规律在转着。而我呢?我是个多余的人,多出来的浪费,时间不再有意义,意义也毫无意义。我不会去想这短暂的一生,不去想在我之外的世界,对于自身,我亦不再有所怀疑。我活着,仅仅是活着,没有感受,没有思想,就这样活着。不去怀疑,不去寻找,不确定,不自然,不规律,亦毫无原则的活着。

毫不怀疑,我的思维将我引往了某个极端的绝境,我在这绝境中,忘却了求生的本能,忽略了自我的挣扎,接受着不确定,同时也放弃了抵抗。我确实不再因痛苦和烦恼而困扰着,因为,此时的我对于痛苦和烦恼没有任何的觉知,我视若无睹,仿若未闻,我主动的屏蔽了自己的觉识。可是,你知道的,我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可以偏见,可以偏执,可以凭借着意志去抵抗诱惑并选择性忽略,但我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灵魂的力量是我所想象不到的强大,它终会在某一刻来临,并战胜理智、情感、思想,它超脱一切,挣脱一切的束缚,重新占据我的身体。这才是人的属性啊,灵魂的属性啊!

4.

再后来,后知后觉,我也渐渐明白过来,痛苦和烦恼是我的底色,而过往的那些追求,思想所指引的方向为何会是那般,也是因为我的底色,从而衍生出了一种我不曾觉察出的逃避。我一直在逃避着,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着,不敢直面自身的属性,不敢正视我的痛苦和烦恼。确实,痛苦和烦恼使我心力交瘁,甚至,一度使我绝望,使我疯狂。兴许,是不忍,兴许,是恐惧,所以,思想给我指了一条路,好叫我疼痛,从这疼痛中,也从这麻木中,唤醒我,唤醒我的灵魂。我怎能够无视自己的灵魂呢?这是多么傻,多么疯狂的事儿啊!

确实,无关紧要的事情,我大可以用方法、理智,甚至不动用任何的情绪、情感,妥善的处理它。然而,我怎能够忽略大自然的芬芳,怎能够让灵魂的哭号、挣扎、动与静就这样凭空消失呢?如果说一定要有意义,为什么一定要有,何况在自己的认知尚且浅薄之时,何况个人相对于世界、自然是何其渺小的存在呢?若是可以,那就应该是第三人称,让灵魂也参与其中,让自身融入其中,而非将灵魂排斥、将思想和情感剥离、将个体与万事万物距离开来。这是第三人称的挽歌,不是什么胜利,这是一生的战斗、成长,不是什么意义、收获,或是片面的解读能够比拟的,这是灵魂的,是人的属性,不是,绝不是你我思想的、个体的、粗鄙的认知所能衡量的价值。这真是“第三人称的挽歌”,但愿,也希望是你我如同感觉一朵玫瑰的香味那样,既有本能的一面,灵魂也附着于此,个体与灵魂不分彼此,个体与自然融合,不用自己那浅薄的认知去卖弄,去固步自封,去痴去傻去疯去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与妄,之言:“第三人称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