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做强大而不强势的父母》

【德】保罗娜·肖伯特著/李兴译


【座右铭: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期待对方先迈出笫第一步。】

【为自己补充能量-做些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

【允许和接受所有的感受,不等于也要允许这些感受引发的所有行为方式】

【“我-信息”的应用步骤:

1. 首先描述当前的状況,即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不去假设和评价。

2. 给出理由,但不带有任何指责,阐述为什么某个行为此时此刻不对,阐述这一行为如何干扰或妨碍了我们的需求

3. 如有必要,还可以说明当前状况引发了我们的哪种感受。】

【这时,我不知从哪里又想起了那句力挽狂澜的话:“孩子,我现在不明白你想要什么,请帮帮我,让我明白你是怎么想的。你说不想穿雨衣,这件雨衣到底怎么了?”】

【此处的关键是,父母要想办法去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尤其是当孩子表现出那种看似顽固的“不要、我不想〞的行为时,父母应该首先停一停,使用共情去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是否存在一些原因,是我们有待理解的,比如孩子有恐惧、不舒服的经历,或者类似的其他什么。孩子每次顽固地说〝不要”,并不都是在向我们发起挑战或者有意对抗。当孩子拒绝做什么,他们往往都有充足的理由,也能给出一个解释。】

【尊重

*用明确的态度进行回应,意味着表述要清哳、说明理由要简短,必要之时甚至还要拍桌子以示强调。

*跟孩子简短地说明原因:“这样不对!这样不行!我不想听到你的侮辱。不能踢东西,不能打人。我不踢你,不打你,不说你是傻瓜,所以也不想从你那里听到这些话。”

*这不代表孩子就会自动“听话”,但这向他展示子我们的立场以及我们看重什么。】

【案例:你做了饭,女儿说:“一点儿都不好吃!你看你又做了什么,像猪食一样!恶心死了!”

一种可行的反应:〝够了!我现在不想听这种评论。我希望你对食物和我做饭这件事都能够表示尊重!你可以说‘谢谢,我不要了,我不想吃西兰花’或者‘我不想吃这么多’,但不能说饭菜恶心。

当受到他人不怡当的对待时,我们的抗议也是一种自尊、自重的行为:不要这样对待我!由此,我们的孩子也会透过我们所树立的榜样学习到如何用言语进行自我防御。他不必逆来顺受,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不应该逆来顺受。】

【共情的反应,第一要素就是:父母要关注到孩子话语背后的状态和感受。也就是说,我们谈论的,是我们看到的和我们认为自己理解的;我们会保持克制,不直按给出我们的评价。“那接下来怎么办?”“我能怎样协助你?”“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你觉得现在你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做什么?”

再进一步的提问也会很有帮助,比如我们可以问:“如果你尝试这么做,可能会怎样?”’“假设你做了•…或者…•会有什么反应?”这些假设性的问题会对孩子寻找答案有所助益,因为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将许多步骤首先在想象层面推演一遍。这种方法有助于減少孩子的恐惧,且往往让我们感到惊人的清晰和明朗。】

【积极、共情的倾听也是以信任为前提的。请信任你的孩子!请相指他会以一种与自己年龄相称的方式应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不同的治情境下,孩子有时需要父母的协助多些,有时少些。在小问题上,他们可能完全不需要协助。在大问题上,比此如遇到重大家庭危机、家庭成员分离或者暴力问题等,他们则会需要更多的支持。在这类重大向题上,额外的专业协助也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抄《做强大而不强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