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如何看待价格,值得参考

澄清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空置率,我们不能客观地去衡量或计算所谓的房屋空置率,因为房屋是一种综合服务。 使用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任何投资需求都是建立在使用需求的基础之上。


之前,我以为房屋是一个标准品,实际上,它是一种综合服务,本质上不能通过政府大规模的廉价提供来解决问题。这种定向的、用行政方法来解决住房问题的,还有‘控制空置率’这个方法,可本质上空置率不可能客观衡量和计算。

拿限购政策来对比,家庭只能有一套,那就变成两个家庭。怎么算空置?两套50平的,租出去一套算空置?还是100平的自己住,算空置?怎么计算空置?看水电表,那会有人专门每个一段时间,去开一下。出台了这类政策,大家还会想出类似对付限购政策的方法,来应对,以避免自己的损失。

任何类似的价格管制都是不成功的,凡是政府要进行价格管制的地方,人们就总有不同的对策,绕过他们的管制。 就比如限购,因为限购,特意诞生了一个产业,专门应对限购,能不能过取决于,消费者出价多少。


使用需求是投资需求的基础。我们习惯性地去满足使用需求,而打击投资需求,看看备受指责的炒房客,就知道了。核心就是大家观点不一样,这套房子,有人认为值10块,有人认为值100块,有人认为值1000块,有人认为值10000块,而后每个人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等过个一两年,市场告诉大家每个人,谁的正确,谁的错误。正确了的获得市场利润,错误了自己承担损失。而有时人与人的认知差别,大概只有天地可以比较。所有的投资需求,都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没有实际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凡是打击投资需求的政策,不为投资需求开绿灯的政策,最终也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问题:投资和投机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于,投资是个长期决策,关注长期价值,关注成长;有明确的目的,用资本换收益。

投机是短时间的套利,不关注长期,一种赌的行为;被动的等待机会,一种零和博弈,更倾向于转移资源。

总结

前几篇系统地分析了价格,这个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这里来总结回顾一下,第一:城市因为聚集,有了更多机会、更细的分工、生活品质更高,而中国的聚集程度,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第二:房价决定了地价,人们愿意去大城市,所以那些地方的房价才涨了起来,而不是相反。

第三:房价上升有正面因素,也有反面因素。第四:投资需求是以使用需求为基础的,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那到底应不应该买房呢?看个人需要,你是仅需要一个住的地方呢?还是需要房子的附加服务呢?前者,明显租房更划算,后者,买房更合适。

价格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需求和偏好,这没有高低贵贱,不能比较。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互相协调呢?那就是价格。有三个好处,1.最直接、节俭、高效地向有需要、相关的人传递稀缺性;2.指导人们根据稀缺性的信号来安排生产方式;3.指导产品的分配。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价格竞争是最高效的竞争方式,原因在于无谓损失最小。过剩和短缺都是源自价格管制,解决方式只需要一个,就是取消价格管制。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市场价格,所有的价格都是反馈,是告诉全社会,这个时间、这个地区、这个质量的产品,是多少钱。

问题:半个世纪的经济学成就,就是建立了一个高度分权的抽象模型,其中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价格或其他重要的市场指标。请针对德姆塞斯的这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近期考虑购买一套课程,内容大多音频视频版,零星的人工服务,这种课程,边际成本极低。按成本决定论,本应该很低的价格,可实际上,价格挺高,两千多,高到跟再考一次,甚至两次的价格相等。这些价格,并不取决于成本,而取决于需求,取决于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多少钱。

社会从来没有改变过,为什么学之前看它和学了之后看它,这么大区别?观念改变这么大?哈耶克曾经说,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成的。可能只有尊重市场、尊重价格、尊重经济学的规律,才不会再次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谢谢欣赏,个人观点,欢迎留言一起讨论。部分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如何看待价格,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