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摘句,如是我读(第7期)

各位同仁:

       大家好!

      最后做分享,很有压力。因珠玉在前,怕狗尾续貂

    《西游记》已经远远大于一本书,在中国人的心中自成仙、成魔、成道、成佛,端看个人道行和修行。诸君若不信,可在生活中体会无处不在的西游语体,可在与国外排演的影视剧中对比体会,可在成长中感悟除魔和追寻的主题。当然,也可以在省二实验远洋中学语文教研组七(2)备课组的分享中体会……

        本期阅读分享,我们结合具体文段,分别从字词句章以及文外文章的角度,由词语到人生选择之议,由人物到自由之思,从景色描写到咬文嚼字读书之法,从唐僧肉难求到人参果之妙,从文到戏……


                                  寻章摘句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西游记》P337页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看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西游记》P1217

                                 如是我读

         取经一路,孙悟空可以说是西行之中的大功臣了。即使如此,他也有动摇、想要离开的时刻。全书中,孙悟空共有三次离开唐僧,在这三次离别中,前两次并非出自真心,因为他一直戴着令他求饶的紧箍。

       天地间的灵猴,最自由、最纯真、最真性情、最洒脱的当是孙悟空,而西行取经,一路上众多的要求以及头上的金箍却限制了他的自由。如果想彻底地与取经划清界限,肯定要将这个限制自己人生自由的东西去掉,这样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三次的离开正是如此。

        但结果却是未曾离开,并一直坚持到取得真经。当取得真经后,孙悟空说道:将紧箍脱下来,打得粉碎,不要叫菩萨再去捉弄他人了。孙悟空即使被封了斗战胜佛之后,依旧对于紧箍是排斥的,抑或是不喜欢的。究其原因就是它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何为自由呢?悟空取经途中因为有束缚所以不自由吗?当被封为斗战胜佛后没有紧箍就是为自由吗?

        我想未必如此。天上人间,神仙或佛祖,哪一个又有所谓的无拘无束呢?若把自由定义为此等自由,世上之人又有哪一个是自由的?究其本质其实是否自由全然在于自己的内心。人生在世,我想就本就是羁绊难断的。纵使神通广大,也可能难逃命运;即使平凡如沙,也可能安守流年。写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不是拥有恣意人生的自由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的季羡林先生不是拥有精神世界的自由吗? 所以其实书中人物正是作者的内心,《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通过孙悟空这个人物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由是观之,作者没有心灵上的自由,更多的是强烈的政治追求和空怀慷慨的叹息。但却以另一种形式指引我们以生命的思考,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平静怎么会担忧尘世的喧嚣呢?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中学部语文组    郝洋


                               寻章摘句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们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

                                                                                             ——《西游记》107页

                               如是我读

       张稍的重点只是在于贬那些为名为利忙碌的世人,并表扬自己和李定的淡泊名利。李定却偷换了重点,将谈话的重点转为渔樵二人谁的职业更好。于是,接下来二人的对话就变为了围绕是“山青不如水秀“还是“水秀不如山青“的辩论。这场辩论完全由词和诗歌组成,而且相当有章法。比如,张稍用“蝶恋花”,李定也用“蝶恋花”做答。渔翁用“鹧鸪天”,樵夫也用“鹧鸪天”反驳。如此这般。 渔翁,樵夫都是一向极好的职业。中国文学里的隐士们通常都操此两门职业,文人们诗文里也常常出现此这两门职业。看来读书做官之外,中国文人最想当的就是渔翁和樵夫了。 做渔翁和樵夫的时候,想的是第一选择,“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当官的时候,想的还是第一选择,不过口里说说第二选择“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实在无法,做了渔翁樵夫,仍旧心心念念想着那做官出仕;自我按摩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第二选择把第一选择“比”下去。“比”,一向是有力的武器;唯有“对比”才能衬出自己观点的优越。不过“比”确实也比较危险,一则大部的比较都是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反而将自己的短处暴露。而“ 比”出来的好,大抵是不大靠得住的。“心安”处也许不是比较出来的吧?成日价说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好,自己如何如何好;或者想着说自己好,还要遮着掩着披着文艺的外衣,打着“淡泊”的幌子;与想做官,却成日把“归隐”挂在口边有何不同?皆是欲望   满怀,却掩饰“真情”。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中学部语文组  吴煜靓


                                                    寻章摘句

        师徒们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看处,呀!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行者道:"怪道你们害冷哩,却是这般大雪!"四人眼同观看,好雪!但见那: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西游记》P594

                                           如是我读

       《西游记》首先是作为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特别是电视剧的精彩演绎,使人谈到《西游记》,便是故事情节如数家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然成就其魅力的语言本身却常常被忽略。 

       如咬文嚼字,“西、游记”,作品本身是一部游记,游记以描绘自然景观、景物为主,本书亦然。在阅读时,最不能忽略的是书中大量的景物描写。书中随处可见变幻莫测、光怪陆离的环境描写:鸟语花香、珍禽异兽、奇花异果……因其作品本身的浪漫主义色彩,写景更是不拘一格。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部巅峰之作,写人写事虚虚实实,写景写境亦虚实掩映。如上文所录,四人眼中的雪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语言极尽夸张之能事,比喻生动而形象,将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寒。

       然而这些还不够,作者属文是很讲究的,雪不但美得奇幻,还有丰厚的文化意蕴。“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大量的铺排典故,把诗歌有限的容量扩充到无限的空间。此雪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大雪纷飞,让人心底不由得生出一片寂静,天空陆地连成一片雪白,天与地瞬间融为一体无法辨别。然这美景之中却是“彤云密布,惨雾重浸”,打破了这美的意境,美好的画卷张开后,出现的是妖魔鬼怪。魔弄寒风飘大雪,心魔、真魔,亦真亦假,见仁见智。大雪能盖住事物的本来面目,但不能改变。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语文组   曲鹏宇 


                                        寻章摘句 

       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瓷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行者即掣金箍棒筑了一下,响一声迸起棒来,土上更无痕迹。行者道:“果然,果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怎么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那土地即回本庙去讫。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什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什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清风、明月二童子道:“前日不见了果子时,颠倒只数得二十二个,今日回生,怎么又多了一个?”行者道:“日久见人心。前日老孙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说这宝遇土而入,八戒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只缠到如今,才见明白。”菩萨道:“我方才不用五行之器者,知道此物与五行相畏故耳。”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请菩萨与三老复回宝殿,一则谢劳,二来做个人参果会。众小仙遂调开桌椅,铺设丹盘,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个。有诗为证,诗曰:

       万寿山中古洞天,人参一熟九千年。灵根现出芽枝损,甘露滋生果叶全。

       三老喜逢皆旧契,四僧幸遇是前缘。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 

                                   如是我读 

      《西游记》描述的虽然是魔幻世界,但是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有很多美食。抢夺最为激烈的,出现次数最多,只能说说却吃不到的,应该是唐僧肉了。据讲,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妖魔鬼怪们为了获得这种食物,冒着生命危险,绞尽脑汁。但是并没有一个能够成功,有句话说的好,成功之路大多没有捷径,即便是修仙炼道、长生不老之术也不例外。唯一尝到唐僧肉的,是唐僧的亲生母亲,在河中流放江流儿时,狠心咬下了他的一个脚趾,遗憾的是他的母亲最后却自杀了。由此可见,唐僧肉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人参果的种植者为地仙之祖镇元子。这种植物长在人参果树之上,外观似人形。一万年才结30个果子,比蟠桃还要珍贵。“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九千年成熟一次,人闻一闻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 

       和土地老儿一起学习下人参果的吃法,万一以后有机会吃到呢,可不能像猪八戒一样暴殄天物。 “这果子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所以在敲它时必须要用金器,盛它时必须要垫着丝帕,吃它时需用瓷器,最后再用清水送服。如果碰到火,那人参果便会被烤焦,失去长寿的功效。如果遇到土,便会与大地融在一起。” 

        五庄观的人参果为何会有此奇效呢?首先,人参果树是天地未开之际产生的灵根。其次,五庄观附近荒芜寂寥,差不多寸草不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附近能量消失,很有可能是因为能量都被人参果树吸走了。最后,镇元子的加持。镇元子是法力强大的地仙之祖。

        除了唐僧肉、人参果、蟠桃、仙丹等珍馐佳肴之外,师徒四人取经之路吃的最多的美食比较常见,比如扁食、面筋、馒头、米饭、糖糕、蘑菇、木耳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路万里之遥,途经许多国家,而他们的食物几乎没什么改变,难怪八戒总要散伙……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中学部语文组   陈丹 


                                            如是我读 

        多年前,电影《大话西游》在青年文化圈内迅速走红,成为上世纪末现象级的文化时尚,《大话西游》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文化衍生内容,围绕《大话西游》而再次衍生的文化内容也相当广泛。 

      《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大胆拆解和重构,还加入了浪漫爱情、无厘头的幽默、时空变换、对香港电影的戏仿等现代以及后现代元素。该片在1995年投放到大陆市场,当时观众反应寥寥,票房惨淡。但在几年后电影呈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与火热度,体现出的是艺术与娱乐的承载媒介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在VCD以及网络传播的作用下,《大话西游》受到年轻人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认同,经过了新形式的人际传播方式,最后这部电影以与众不同的形式进入了主流媒体视野。 

        当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小说《西游记》被解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便被演绎成了既是它又不是它的另一个故事,其中的许多地方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再采用平缓的直线叙述,而是一连串意象的整合与跳跃,它留下了大量的“空缺”、间隙和留白。这种整合与跳跃使文本获得了一种张力,让人的思维获得了延伸的空间,使西游文化以别具一格的繁荣景象呈现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面前,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与无穷的悠长回味。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中学部语文组  邢阳



郝洋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
吴煜靓老师组织学科活动
曲鹏宇老师收获学生颁发的奖状
陈丹老师在课堂上


邢阳老师陪伴学生成长



        一部《西游记》,成长如斯,人生如是。



戴荃演唱的《悟空》

        感谢语文组和学校为老师们提供的假期阅读书目,在即将开始的暑假中,我们和学生、和同事一起读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中学部     语文教研组

                                                                                         2020年7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章摘句,如是我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