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声Listen rain's whisper

       深夜11点,静坐在床上,对屏幕发呆。那首music for dreaming在耳朵里单曲循环——一个我在失眠的夏夜聆听过的钢琴曲。

       窗外没有雨,这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近来总有写“听雨声”一文的想法,奈何不是在恍惚时刻将雨声封存在半梦半醒中,就是这一连好几日不期而遇的放晴。雨日不可求,即便祈雨得雨,也不一定是我所想的——清冷的早晨,绸云密布,深绿深灰调和在一起,透过毛玻璃看外面的一场雨。

       虽无好运遇得那时光,却突然想起:呵!今日乃雨水之日,属实凑巧!也罢,反正那雨也在我心中,是我多年来对雨——我所爱的那种雨,的所见所闻融汇而成,已经上升成一种心境了罢。之所以期盼那种雨景情境,只是希望心境可以外化,获得慰藉而已。

       听雨声乃旧题新用,最初是15年的夏季(5年前)听雨有感写起的。而如今也只是借用这仪式感的名字重新寄托所思。


       对流层水汽受热上升,冷凝成雨,至于具体的晨时之雨、夜雨、毛毛细雨、疾风骤雨,我也不太能说得上所以然来,毕竟我只曾业余了解其一二。不过有一点我自是明白的:世间万物,都与这雨有着联系。某种程度上来说,雨在这地球上循环、轮回,雨幕的镜子映照出整个世界,也包括时间维度上。


       或许是站在大学教学楼铺满白瓷砖的天台上,举一把别致的小伞,就步入了这雨幕里。道不明为什么,心中就是有种向往和悸动,好似追寻光的小昆虫,随着自然的指引。雨在我头顶,到我脚下,这之间的雨幕里,透过它是别致的光景——一个绝妙的角度,可惜并没有及时,也并不能完美将其记录下来——即使是最高级的相机,我坚信。这是绝对是这世上最独特、最神奇的渲染方式之一了。


       更惬意的是,站在这里,有伞的保护,我几乎淋不湿,又有种置身世外的安全和清高。脑海边缘一定会泛起有趣的想法的涟漪:多少人在这冷清的时间里在与我同一层楼的某间教室里呢?应该不大多,最好是一间教室稀疏几人——也同样的清冷。有被雨声掩盖的翻书声,有在雨声中趴着熟睡的呼吸声,还有,我猜,一定还有此刻与我一样多愁善感的人,她一定坐着,头斜靠在某一个我不知道的教室的窗户上——就像火车上看风景的少年,呼出的气息模糊了玻璃。她澄澈的眼珠里映着串珠的雨滴,或是尚未滴落的惆怅的眼泪(谁知道呢),和窗外雨幕中微缩的整个天地。


       各种形式的房屋,都会有排雨水的屋顶。比如那盖着厚重青黑瓦片的角楼——不管是紫禁城还是不知名小城的某处大殿,雨水淅淅沥沥挂在瓦片沟壑之间,从檐角飞泻处美丽的弧度。或者是现代房屋的排雨沟槽,所有雨水在屋顶沟壑里汇聚,最后湍流汇入一个垂直的白色长管子里,从数十米高的屋顶,附在建筑不显眼的位置,直通到地面,那里,屋顶的雨水经过短暂旅行回到大地。侧耳谛听,那管子里的雨水在诉说飞落激荡的快意。


       我见过的很恰当的比喻是把玻璃上的雨滴比作流动的水银,自然是极好的。朱自清的经典比喻牛毛花针也是妇孺皆知。我说不上有何等好的想法,也谈不上绝妙的比喻。只是闭眼听雨声的那刻,眼角好像有深绿泛着银白的豌豆,落入精致的银盘。不得不说,琴声和雨声还真是绝配,温润,流动,还可以激荡出力量。雨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正是因为它来到了地面,和万物产生了交集,才有了雨声。雨水打在芭蕉叶、荷叶上,水汽弥漫,可谓是绝妙的声音配上等的意境,真想让人醉倒在池塘边。提到此,回忆起我的一篇小说里也有雨中荷塘的景色,那是离别的章回。

       有人喜欢晴天,因为不用睁眼就能感受到温暖和光热。而有人喜欢雨天,因为在桌前看书,不知不觉耳边就会想起雨的倾诉,让你知道——一个与万物相连的,你的老朋友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雨声Listen rain's whis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