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师那事

图片发自App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离开了魂牵梦绕的校园已经三十年了,离开了可敬的老师,离开了同窗几年的同学。又去攀登人生的另一个高峰,走进了社会的大学堂,毕业遥遥无期,永不结业。这期间我遇到了人生中无数的良师益友,同路同行之人。但我永远都记得我的初中班主任沈老师送给我的毕业留言“学无止境,永不止步。”想起了沈老师,恍惚间,我又回到了那和他朝夕相处的师生年代。

那是一九八五年的秋季,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我踏进离家三里路的乡村中学-港南中学。地处港南庄东南角的学校,是一个“开放式园林绿化景观学校”。没有学校大门,没有学校名字,没有学校围墙,只有前后三排教教室,偌大的球场,孤单的竖着两根篮球架,东南面就是景观天然玉成的荷花池塘,再东边就是一年四季变化的庄稼沃野。东西走向的河流,流经校园的后面,河边青色芦柴丛,就是学校唯一的园林绿化,几棵不争气的小树,风中摇拽着,仿佛述说着乡村特殊的风情。

我跟着时任港南中学的校长夏志良老师,走进了教师办公室,夏校长告诉我:“以后你就在沈桂宾沈老师班上,要好好学习,为我们蒲场里争光。”说完他手一指进门南边第二张桌子位置。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位英俊不凡,潇洒帅气的年轻小伙子坐在那,上身穿一件白色小褂子,下面穿栗色裤子,手里拿着钢笔正在写着什么。我心想,这么年轻就做老师啦?俊俏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好像把什么都能看穿似的,犀利的眼神,让人有点不寒而栗,浓密纤长的眉毛,更是增添了几分英俊魅力,眉毛紧锁时,更是颇具威严气质,乌黑的头发,不知道是烫过发还是自然卷,波浪式的盖过头顶,恰到好处。清瘦的脸型,嘴边不时浮起的笑意,又让人觉得那么亲切。夏校长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刹那间,我的目光和沈老师相遇了,沈老师微笑着冲我们点点头,就那一瞬间,我的心已经被折服,心想,以后就得和他一起朝夕相处了。

当时别的同学都开学一个星期多了,我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九月九号才来上学,才有了刚才的那一幕。我来到沈老师办公桌前,叫了一声:“沈老师好!”沈老师合上作业本,和我语重心长的说:“姜乐铭,我看过你的小学简历,昨天夏校长已经知会我了。你的学习,资质还不错,这次进考进港南中学也是高分录取的,不知道你什么原因没及时报到上课。这些课程可能都拉下不少了,要好好努力学习,把落下的功课赶紧补上。不懂的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来问我,或任课老师都可以。”看我有点紧张,沈老师边给我拿新书边笑着说:“别紧张,我和你年龄差不多大,大不了几岁,也算是同龄人,也算好沟通,我是杨家庄人,离这三里路,和你们蒲场里一样远,蒲场里我也有亲戚,我们也算是亲戚了啦,不要害怕老师,老师很喜欢和你们做朋友的,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我心中慢慢平静下来,暗自庆幸遇上了好老师,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就说:“谢谢沈老师,我会努力的。”我说话之间,沈老师已经帮我拿好我所有的书本。

我捧着书本,在沈老师身后,穿过红砖铺的走廊大道,来到了后排东边的两间红色砖墙新教室,我们的教室就在这排的西首,东边是初一甲班。沈老师推开教室的大门,同学们正在早读,沈老做了一个暂停的动作,向同学们介绍说:“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来的这位同学叫姜乐铭,从此以后就是我们初一乙班的一员,大家多帮助他,和他做朋友,一起努力学习,大家掌声欢迎一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沈老师预留的课桌位置坐了下来,收拾好书本,我就拿出课本,加入了早读的大军,开始了求知的征程。

我知道我拉下了课,就发狠了给自己加码,学习笨鸟先飞。课间,别人在玩,在游戏我从不参加,我静坐课桌前,默写,记忆,写读,练习.....天不亮就起床背诵单词课文公式,夜黑了,我还在挑灯夜战,回味复习,记忆每天的课程,预习第二天所要学习,圈出疑问,以待第二天课堂解读。当然,自己努力,也和沈老师的指导,讲解,分析离不开,经常停留在我的课桌边,轻声细语地问我:“有什么不懂,或者迷惑的地方,要及时解答,不能拖,更不能不懂装懂,要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我默默的都记下了。

很快,班级进行月考单元测试,我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数一数二。我没辜负沈老师的厚望,沈老师也夸我很努力,把功课补上了,还能取得好成绩,希望我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再创辉煌,并当众表扬了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也是信心百倍,斗气昂扬!

自单元测试之后,沈老师任命我为班长,这一任命我就当了三年班长,现在毕业以后,初三乙班的许多同学遇到我,都还亲切地称呼我“老班长”,我都感觉惭愧,因为“老班长”和他们一样,都光荣“下岗”了。中考失利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当了班长之后,协助他工作,我也就和沈老师接触多了起来,别人看沈老师目光威严之下,我却感到沈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有一次,我遇到难题,中午放学,我迟了一点带着难题草稿纸,去办公室问沈老师。当时沈老师正坐在办公桌位置刚开始准备吃饭,见我探头进来,知道来意之后,叫我赶紧进来。我不好意思的说:“打扰你吃饭了,下午回来再问吧!”沈老师连忙说:“不要紧,我讲给你听,学习上就是要遇到问题立马搞懂,这样你才不会被问题压倒、所困,学起来就轻松,”说完立马放下筷子,推开了印着红色字迹的“江苏高邮师范学院”搪瓷菜盆和饭碗,搪瓷盆里就装了冬瓜汤和一小撮韭菜炒百页,当时的教师办公设施条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有饭堂,餐厅,休息室,宿舍,活动中心......那时的办公室就是老师的多功能中心。说来也怪,沈老师三言两语之下,我的问题迎刃而解,不是问题了,那一刻我懂了一字懂百字晓的道理。我告别了沈老师,大步流星地走出校门,奔赴三里之外的家里吃饭去了。路上我是一路的轻松,不是沈老师及时解答,可能我还没懂那么快。遇上其他老师,叫你下午再过来问,也未尝不可。

沈老师在教导我们学习之外,平常经常指导我们,咋样做人,咋样做一个有修养的,有道德,有文化,有骨气的人,自强不息。涓涓细流,滋润心田,生活的细节,面面俱到。沈老师也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人。不管刮风下雨,学校里老师他总是第一个到。有时候到了班上转转好多同学都没到,有时候就坐班上看书,做笔记,陪同学们早读。每天的衣服都是那么有条理,整洁,记忆犹新就是他特喜欢的那件黄色中山装军服,干练的外表总是那么精神,为人师表,用在他身上是一点不为过,没一点瑕疵。记得有一次,我在大道上被沈老师叫住,我以为什么事,他笑着说:“把你小褂子的纽扣抠好,注意学生容貌,”我低头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急着赶路到学校,感觉有点热就敞开纽扣。刚进校门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说着话,没注意把纽扣纽错了一个位置,斜在胸前。“真是兄弟五个人,各进各的门,如果走错门,笑的人肚子疼,”此时的儿歌用在我的身上,恰如其分。我马上重新抠好扣子,谢了沈老师回班级去了。

有一次,我们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我的搪瓷盆不知道被哪个学生吃早饭拿走了,我找了半天找不到,急得想骂人。但看到沈老师在场,没敢骂出声,心里在嘀咕着。沈老师看到了我着急的样子以后,连忙安慰我说:“乐铭,我办公室桌子左边柜子里有个搪瓷盆子,先拿着去吃饭,吃好了再说。”我犹豫了一下,应了沈老师的话,去拿了搪瓷盆,吃好了饭。当我把搪瓷盆送给他时,没想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给我说:“乐铭,拿着去代销店重新买个搪瓷盆,不然明天中午饭又得着急了。”要知道那时的两元钱对我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我们一天的菜金才一毛钱,我连忙谢绝了,说什么也不能要。我说:“沈老师,我明天带个陶瓷大碗过来,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就不怕别人拿走了。”沈老师坚持要给我说:“你这孩子脾气,咋那么倔,叫你拿去就拿去嘛,不当我是你家亲戚了呀?”我也知道沈老师家境清寒,也不宽裕,还要供弟弟在唐中读书,我是坚决不要,谢过了沈老师,急忙逃出办公室,急得沈老师在后面直叫。

在这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基本上一直保持在全班前列。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这和沈老师的循循教诲分不开,真是军功章呀,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每次作文课上,沈老师给我们精彩分析习作例文,我那时对作文犹发感兴趣,每次作文课我都觉得得心应手,轻松自然。沈老师看出了我的兴趣,指导我多注意收集词汇,佳句,做好笔记,背诵精彩片段,注意语言的连贯性,语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并给我带来写作书籍参阅。我也是在那时沈老师的指引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收益一生。记得有一次写议论文题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沈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讲读,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系列,来论证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我又联系实际,结合现实,写了共和国的军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事例,其中一句就是这样写的,“也许你就是说的那些大兵吧,那么你自己呢?”沈老师给我很高的评价。以后的作文课,沈老师经常读评我的作文,有时候经常跑到我桌前说:“乐铭,你的作文进步很快,只可惜我们学校没有条件,不然出出黑板报,学校有学生写作协会,对你来说都是好的锻炼,平时多写多练,多阅读,养成写日志的习惯,培养写作兴趣,将来大有作为,不管在哪里,一辈子受用,好好加油哦!”我铭记在心,就是毕业之后也一直坚持了这种好习惯,阅读,写日志。直到后来成家立业之后,生活的所迫,才放弃自己心中的写作梦想。

学校后来各任课教师的平凡调动,对我们学习的兴趣影响很大,只有沈老师班主任没有调离,随班走。那时英语老师张九玲老师,一个慈母般的老师,教完我们初一年级,她任教期间港南中学的英语在全乡统考中,英语都是数一数二,我记得我们全年级平均分都在85-90分之间,一个乡村中学,很难得的成绩。张老师在我们初二年级之间被调到兴化城里去了。同学们心里都万般不舍,但又万般无奈。后来来了一个代课的英语老师,听说是靠关系来得,英语口语英标音调都发音不准,你说咋能把同学们教好,同学们英语成绩直线下滑,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差点和校长吵起来,直呼领导们简直是误人子弟,但也回天无力。那时不像现在,有英语磁带,DVD播放,电脑可以使用,我们的接受能力基本都来自课堂。到了初三,又来一个一个满口英文的专业老师,叽里哇啦的,同学们没几个能听懂。整天说这个笨,那个驴,可以想象出那样的环境能把学习学的咋样?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各科都是同样的滑铁卢!

沈老师看到同学们渐渐都失去学习兴趣,不少同学初二中途相继退学,叹息之余仍然鼓励同学们团结,乐观面对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让青春无悔。那时学校又组织了什么尖子班,沈老师也是强烈反对,说自己的同学和孩子一样,太了解了,那样更会伤害大多数同学们的自尊心。可校领导遵循上级指示,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几个月,同学们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每天看着尖子班复习补课,加班加点。很多同学都是在混日子一样,感觉自己就是二等公民一样,一点自信都没有了。沈老师也是经常给我打气,不要灰心丧气,努力了,就是失败了,你也尽心尽力了。最后中考的结局几乎是全军覆没,一百三十多个学生,中专一个没有,听说只有一个复读生考上了县中。

最后学校结业典礼大会之后,沈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乐铭,我们师生恐怕就此别过了,以后无论见于不见,你都是我最好的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只能说你们都拼了,输赢都精彩。以后走上社会了,要坚持做好自己,虚心向社会学习,有所学,必有所报。老师送你八个字“学无止境,永不止步”用在各行各业都适用。”我含着眼泪和沈老师告别了。从此奔波生活,虽然相隔三里路,很少遇见沈老师,加上频繁的外出打工,居无定所,也给相见带来不便,真是从此一别天涯路,再见依稀白了头。

转眼间,时间到了2016年春节,现在通讯的发达,我们才和沈老师联系上了,见面了都感叹人生的不易,过去的小伙子现在都已经人到中年,一个个模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稀可以看出过去的影子,我禁不住和沈老师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手。每每和沈老师说起港南中学一起相处的日子,都感叹时光流逝的那种珍贵。回忆中我们的身影,青葱岁月,青涩懵懂,感动之时,饮下相思酒几杯,同消青春愁万绪。我们互留了电话号码,微信,每每周末有空我们都聊几句。沈老师鼓励我没事闲暇之余,继续练习写作,重拾旧梦,我说我这水平哪能写作什么,只能练练玩。沈老师说了很多平民作家,爱好不分文凭,只要你用心,坚持,读者有共鸣,说明你都是成功的。虽然寥寥数语,也是千里之外真情挂念,也增添了我无限的自信。有时我发文章给沈老师希望像当年一样给我评论指正,沈老师总是说我青出于蓝胜于蓝,弄的我无地自容。

我和沈老师


2018年春节之间,我们组织了了港南中学88届毕业30周年聚会。和沈老师闲聊之际,每次我和沈老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值得感恩。”沈老师总是淡淡地笑说:“现在要与时俱进,不能再守这古法,心中有老师,比什么都珍贵,在校为师,出师为友,现在我们就是地道的老朋友啦。”爽朗的笑声,让我无言以对。我心想,社会大学我永远不会出师,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爱最好的班主任老师。聚会之间,我写了一片短文《记忆港中》,回味了那年那校;

那些年,我的记忆里,港南中学......

一九八五年的初秋时节,我走进了港中,

坐落港南村东南角的乡村中学,是显得那么恬静,安详!

学校的西大门,只有两个高高四方墙柱,却从没安装过大门,

倒有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感觉,

红砖铺就的走道,那时也显得有点接地气,

走进校门,左侧是两个水泥兵乓球台,曾几何时,也是我们的一片乐土,

兵乓球台后面就是学校的最高机构办公室和一个教室和一间杂物房,

右侧就是一块小空地,经常看到村民种菜,前面就是村民的房屋,

红色的走道沿在办公室拐了一个直角,一直向北延伸,

沿着走道走大约一百多米两边就是两排教室,

走道西边就是一个小操场,东边的大操场就可大了,追梦着港中人一代又一代,

东操场的一南一北立着水泥柱子的篮球架,时刻可以看见逐鹿追戏的激情身影,

操场东南边是一个藕塘池,四季不同的变换,总让你感觉与众不同,

学校的东北和教室一排的地方,沿河边长着青青芦柴,是学校最美的绿化带,

很多同学在那留下美丽的倩影,最美的风景我们从没错过,

东边的两个教室約有三十多米长,长廊上时时传来笑声......

东边的教室后面就是学校的公共厕所,

西边两个的教室比东边陈旧一点,但也经常人声鼎沸......

西边教室后面約七八米远,就是学校的食堂,每天都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向北延伸的红色走道的尽头,就是学校的码头,码头忙的时候也是络绎不绝,

东西走向的河道像一个金丝带,给学校带来了几分文静秀气,

北边河边的几棵小树,像青春的少女一样,风情万种!

记忆中的港南中学,无数次梦回校园,

只因我青春的足迹,溜遍了整个校园!

沈老师,我最亲爱的老师,明天就迎来你们第34个教师节,你青春无悔的选择,一直执教在教育在线,我谨以此文献给你节日的祝福,愿沈老师节日快乐!“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我会永远敬重你,余生时光里,我们再续师生情缘,品读乡村气息,驻足河边小钓,泡一杯茗香,共话田园生活!

“学无止境,永不止步”我的事,那年那校,那师那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那师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