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阅读210|《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的必要性

2022.07.03 准格尔 星期日 晴(25℃/19℃)

(日更36天/总日更621天)

上一本书读完之后,下一本书的选择,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几次对比之后,遵循着趁热打铁的原则,选定了这本《快速阅读》。

我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汲取信息,并将其尽可能完整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内容,那真是浩如烟海,稍微差一点儿的书,就在历史中被磨灭了,真正流存下来的,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再加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要阅读的内容,简直就是书库中的沧海一粟。于是怎样既快又好的,将书中的内容理解透彻,并化为己用,就成为我们学习和进步的目标。

从根本上来讲,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强化视觉渠道,彻底改掉 “听觉阅读”的习惯,把“看”书和“念”书变成真正的“读”书。

最开始看书的时候,都是逐字逐句地在心里默念,每一个字的读音都一字不差地读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阅读效率继续低下,同时将每一个词汇的内容产生割裂,例如苹果,在念书的过程中,苹和果被分开,脑海里第一、第二印象是草坪和果实。而苹果本身的意义则被放在第三位置,严重拖延阅读的速度,而且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导致阅读速度变慢,最终影响读书的兴趣。

在我看来,大部分历史著作都比现代出版物的含金量高,实用性也毫不逊色,这是我一直偏爱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著作,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读书期间还特意选修了一个学期的拉丁语课程。

虽然不清楚历史著作所用的语言是否简单,但是根据作者的描述,也能得知,古人并不乐意去造大量的无效词汇,而是更倾向于去选择字本身的含义,这才导致这些内容含金量很高的原因。

受制于载体:纸张没有发明,因而语言需精炼,多采用格言,到纸张发明后,长篇大论的文章才出现——某信读书多次进食书友的评论

作者给出的解释,反而不如书友给出的解释简洁明了。正是有以上原因,相较于信息含量很低的现代文,我更加喜欢古文,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一个字就表示一个物体,就是一个画面,如果按字体本身意思来记,更加方便于记忆。

如果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再详尽的地图也只是废纸一张。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现有水平,就无法开展YY性的阅读训练。因此,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助你完成对自我能力的定位。
我现在的阅读能力如何?
如何测试自己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眼球在阅读时是如何运动的?
传统的阅读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真正的阅读高手是怎样阅读的?

就像出门之前做的准备,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制定出行路线,做好初步的心理准备,才能依据自身的条件去制定好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白阅读210|《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