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


关于爱情,可能是人类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了。每个谈过恋爱的人,应该都有相同的感慨,爱情分明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可是,许多真心相爱的人却常常走到这样的境地:为什么明明真心相爱却不能相守?

为什么许多感情都以争吵和两败俱伤结束?为什么一开始的幸福甜蜜不能持续到最后?而又是为什么,我们的婚姻,充斥着许多不堪和泪水,逼得人把婚姻生活过成了无尽的忍耐?

在《为何爱会伤人》本书中,作者告诉了我们这许多情感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并不真正懂得如何经营好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因为我们在爱情中,常常看不清真相,忽略了自己和对方的真实需求,宁愿与一个幻想中的人相爱;

因为我们总是梦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理想的伴侣,一旦不合心意就感到无比痛苦,却忘记了爱情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人生的幸与不幸不应该全部归结到对方的正确或错误上,而是要归结于自己的内心。

本书作者武志红,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既是资深的的心理咨询师,又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曾在《广州日报》上长期开设心理咨询专栏,他的心理咨询中心,已经帮助大量患者恢复健康,重获幸福。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就是作者系列心理学书籍中影响力较大的一本。在本书中,作者借助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将爱情的本质和为何爱会伤人的原因一一道来,并在最后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破解爱情的密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马上来学习本书的具体内容。

在这本书里,首先,作者告诉我们亲密关系的本质和真相,让我们了解到恋爱实际上就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然后,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在恋爱中容易出现的纷争,在这一部分里我们会了解到原生家庭对我们恋爱和婚姻的深远影响,学习如何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如何破解对爱情的执念,走向真爱。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上,在我们初次尝试恋爱的时候,都很容易爱上一个像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乃至像兄弟姐妹那样的人。试着回忆一下,在第一次坠入爱河的时候,我们都会对那类,无论是外型还是性格,有些相似我们自己父亲或母亲,或兄弟姐妹的人,产生天然的好感,对不对?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重要观点,即,恋爱实际上是我们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潜意识里,我们对爱情的渴望无非是:在恋爱关系里,把童年时经历的美好再重温一次,把童年时犯下的错误再修正一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里,和情人莱温斯基。作者曾经收集了克林顿的几十个情人的照片,全部拼在一起之后发现,这几十个情人,仅从样貌上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很像希拉里,另一类则很像莱温斯基。

那么,克林顿为什么钟爱希拉里和莱温斯基呢?原来,克林顿有个非常强势且能干的女强人母亲芭芭拉,他找了同样能干且强势的希拉里,潜意识里是希望重复地构建他与母亲的关系,重温妈妈芭芭拉带给自己的美好。强势且能干的女性,通常都会把其他人照顾打理的很好,这一点,在希拉里对克林顿政治生涯的帮助与提携上,作用十分明显。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找莱温斯基呢?因为,女强人虽然能干,但同时也会伴随着强大的控制欲,逼得人想逃离,那么,就去找完全相反的类型吧!莱温斯基乖巧听话,温柔可人,但是,这类所谓的“傻女孩”相处久了,克林顿又觉得厌倦,因为她太过于依赖于克林顿,且无法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谋划策,显得很没意思,于是,克林顿就又回到希拉里那边。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克林顿钟摆”,意思是说,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寄希望于找到“正确的人”,潜意识里,以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参照物,不断地在两类截然不同的异性中摆动,甚至,不断地找同一类异性,这就是爱情轮回的一种常见方式。

由此可见,像克林顿这样,抱着“找到正确的人”的心态去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多半只能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失败感情经历,如果走不出童年关系这个轮回,我们便永远无法成熟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爱人。

那么,你可能要问,怎样才是成熟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另一半呢?答案很简单,放下自己的幻想,去爱那个真实的他。因为,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关系,才能拥有对彼此清醒客观的认识,才能成为真正萌发感情的土壤。

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曾经痴迷于林徽因无法自拔,但林徽因却十分坚定地多次拒绝了徐志摩的求爱。林徽因曾经对儿子梁从诫说过,她认为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她,而是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她其实并不是徐志摩心中所想象的那么完美,因此她无法接受徐志摩的痴爱。林徽因十分清醒,因为她知道,这是一种痴迷,徐志摩看到的,只是他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幻象,而看不到自己真正的存在,这样的感情是无法长久的。

这种迷恋,通常是源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理想异性的渴求,但是,迷恋者很容易遭到挫折,刚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这自然是比较轻松的。日子长了,我们就要学会看到彼此真实的存在,放下自己的幻想,去爱上那个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意志的人。这样的落差,令我们不禁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啊!但是,只有正确处理这种心态,意识到对方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时,一个新的、真实的关系才能得以建立,这样的亲密关系才能更加牢固可靠。

在正确认识对方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为什么许多真心相爱的伴侣,却在相处中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走向分手呢?这是因为,在爱情中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想着寻找对方的过错,而忘了首先应该问问的,是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恋爱需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举个例子,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恋爱模式常常是“互补型”的。即我们找的恋人,常常是和自己性格非常不一样的,假如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常常会找一个外向型的伴侣,反之亦然。而他们的冲突和矛盾点,也多半来自这些不同。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爱上和自己不同的人?为什么明明知道爱上和自己不同性格的人会产生诸多冲突,但还是会情不自禁被他身上那些自己没有的特点所吸引?作者的答案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渴求圆满。假如我们的爱情出了问题,要先问问自己的感受,要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去找到自身的圆满,而不是急于否定这个伴侣。

正因为我们内心中渴望圆满,所以才会倾向于在恋爱中选择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潜意识是希望对方的这些特点能填补自己的空缺。但同时,我们往往对自己的逻辑体系又很执着,和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很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放下自己的执着,去向对方学习,在这一段亲密关系中找到自身的圆满。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恋爱的本质其实是我们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为了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很容易爱上幻想中的对方,而只有放下自己的执念和幻想,学着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亲密关系,接纳对方的不同,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才能掌握恋爱关系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自身的圆满。

3除了看清恋爱的本质,面对恋爱中的纷争时,懂得做出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当我们还是蹒跚学步的婴儿时,不管我们多么投入的探索世界,身边最好有一个大人,而且最好是妈妈。我们偶尔回过头来看妈妈一眼,只要确认妈妈在那儿,我们就会继续投入地去玩耍。对于幼年的我们来说,妈妈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呢?

没错,安全感。无论我们是何种亲密关系,亲情也好爱情也罢,安全感都是我们经营一切亲密关系的基础,经营感情的能力,同样也需要安全感做基础。试想,在上面那个场景中,假若小孩子一回头,发现妈妈不见了,他很有可能会立即哭喊着要妈妈。作者认为,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而安全感高的人,自然就懂得如何经营感情,安全感低的人,则会倾向于逃避问题。

举一个例子,周星驰的许多电影,比如《大话西游》,比如《西游降魔篇》还有《功夫》,片子中其实男女主角的感情模式都是相同的,即最爱的女子,男主角一直在躲避,直到她用生死证明爱,男主角才悲痛不已。无论是《大话西游》中的紫霞,还是《西游降魔篇》里的段姑娘,都是如此。这背后,其实是创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

为什么男主角一直不肯相信女主角对他的爱呢?潜在的台词就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不会得到稳定而持久的爱情的,由于内心里不相信真爱的存在,他们就会希望对方千方百计地去证明这段感情给自己看,直至对方再也受不了如此的折磨,用绝对的爱的证明,也就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男主角才终于确信了这份爱。

周星驰曾经接受过两次柴静的访谈,谈及他自己的童年经历,他生长在香港底层的一个单亲家庭,自己从小一直是由母亲带大,童年这份亲情的缺失,令他成长为一个对亲密关系没有安全感的人,他非常渴望得到爱,但在内心深处,他又根本不相信会有人稳定而持久的无条件爱自己。这一点,在他的许多重要电影作品里,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于是,我们可以在他的很多作品里看到,无论女主角做了多少牺牲和付出,男主角始终都不相信这份感情,同时,女主角还要历经各种试探与磨练。直到最后才能说服对方相信自己的真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考验和挑战。因为,当这样的挑战和考验反复出现时,我们彼此就会忍不住怀疑对方对自己的爱,而一旦开始产生这样的怀疑,就是对感情中双方的信任的一种冲击。如果长期这样对待伴侣,无法给予伴侣真正的信任,总在试图挑战对方的底线,通常伴侣会感到越来越疲倦和厌烦,最后真的就不再爱了。

亲密关系中,还有一种纷争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支配与服从。

比方说,我们爱一个人,想对他好,他对我们越重要,我们便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然而,我们这种所谓“好的方式”,常常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认为好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对方所认为的好;并且,我们对一个人好的时候,常常隐藏着这样的逻辑,那就是“我对你这么好,你就应当给予我回报”。如果对方没有这么做,我们就会失望,会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

这种诱导和暗示,在亲密关系中,可谓无处不在。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投射,假若对方下次果真能以我们所渴望的方式来对待我们,那么,这便是认同,即对方认同了我们的投射。

然而,这种投射与认同的游戏,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支配与服从。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都喜欢对我们说,听话的才是好孩子?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中,长辈常常以为我们好的名义,要求我们服从,“我这是为你好,所以你应该听我的”。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同样,我们在与恋人吵架时,很多时候是因为 “如果你不听我的,你就是不爱我”这种想法吧?因此,从父母那里学习到这套相处逻辑的人,往往也会在亲密关系中,拿这套思维来对待他们的恋人。事实上,这样的人拒绝了解真实的另一半,也根本不关心另一半的想法,他们只希望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绝对地控制对方,掌控关系。

这样的亲密关系,最终多半走向孤独,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越相爱越觉得孤独”。我们看不到对方的真实感受,而一味执着在自己爱的逻辑上,并认为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我们渴望恋人能朝我们幻想的方向去服从,去改变,但真实的恋人多半是不愿意的,同时,对方也在对我们做一样的事情,于是,我们之间越来越远,关系无可避免走向终结。

由此可见,在亲密关系中,只有真正的去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学会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才能真正地抵达彼此的内心。

可能在上面的例子中你也发现了,亲密关系的纷争和困扰,或多或少都与我们的原生家庭相关。事实上,原生家庭对我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十分深远。

比方说,假如我们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和照料,父母很早就与我们分离,或是对我们的照料有严重的欠缺,这就会导致我们从小对现实中的父母心怀不满,而在自己心中勾勒出一个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爱人的形象,这个形象会给我们父母没有给到的照料和关爱。

长大后,一旦爱上哪个人,我们便将这个形象投射到现实中爱的那个人身上,开始了前面所说的投射和认同的游戏。因为童年时严重受伤,所以长大后,就极其惧怕分离,惧怕恋人任何的独立意志,内心希望恋人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爱自己,因此,就会有意无意地压制恋人的独立意志。然而越是想得到恋人的顺从,反而越是加速把恋人推离自己的身边。

所以说,学会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婚恋中的必修课。

好了,以上给你介绍了一些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遇到的纷争和选择。首先,经营一段感情的能力,需要我们的安全感作基础,只有安全感强的人,才能经营一段健康的关系;同时,我们要警惕自己内心支配与服从的欲望,要学着真正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才会真正抵达彼此的内心;最后,要了解到原生家庭对我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当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纷争的时候,要学会回顾童年,避免重蹈覆辙。

4说了这么多恋爱中的恋爱中的烦心事,那么最后,我们来讲讲恋爱关系的破解之道。很多人觉得,现实中我们都不是完人,身上都有着这样那样对爱情的期待,也带着各自原生家庭挥之不去的烙印。那么,我们还能找到真爱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我们拥抱爱情的同时,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在心中牢记的。第一,无论我们是何种性别,都要活出自己的独立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许多女性的感慨:唉,假如有天离开他,我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对许多女人来说,爱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如果失去了这份爱,失去了这个男人,就像失去了一切。现实生活中,因为失恋而去跳楼自杀的人,也都不在少数。事实上,这样的人给自己和伴侣造成的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越是依赖对方,越让对方想逃离。

举个历史名人的例子:1910年11月,在一个寒冬的夜晚,82岁的托尔斯泰再也无法忍受妻子,他逃离了家。11天后,他在一个寒冷的火车站死于肺炎,而他临终前的最后要求是,不许妻子来到他面前。

因此,活出自己的独立性,找到这份感情之外你可以独立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乐趣,对爱情中的双方都有好处。一份真正阳光健康的感情,必定是两个独立有趣的灵魂相遇才能实现的,如果有一方像菟丝花一样紧紧缠绕在另一方身上,另一方会感到窒息。而如果你的伴侣是依赖者,而你已经在关系中感到窒息,那么,学会拒绝,如实分享彼此的真实感受,亲密关系才能稳定存在。

客观来说,确实女性会更多地作为依赖者存在,这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有着重男轻女的男权思想传统有关。在现代社会,我们至今还是可以听闻,某些地区的女性,还是以能生育男孩为荣,如不能生出儿子,那么对她自己和女儿们都是噩梦,直到生出了儿子,那时她才可以不再做生育机器。成年女性的生命价值被否定了,她们必须依附男人生存,作为女性她们会遭到蔑视、冷落和欺辱,这令她们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份,被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抹去了自己存在的独立性,失去了自我,这时,她们就只能紧紧地抓住伴侣,进而进一步陷入到伴侣逃离家庭,逃离她们身边的这个恶性循环中。

因此,要破除这个两性关系的恶性循环,作为女性,还必须学会从思想深处,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则很难学会与伴侣平等地相处,也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除了以上两种亲密关系的破解之道,最后,作者还给了一些小小的提示。这就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最为重要的,是放下自己对爱情这件事的执念,将心打开,最终在这段关系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说这是最重要的?试想,在面对恋人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会向对方发出这样的疑问:你真的爱我吗?这是真的吗?怎样才能证明你爱我呢?如果你这样问过,那就说明一件事,我们对爱都是缺乏信心的,或者说,我们在爱面前都会感到自卑,于是,就希望对方能给我们一个确认。

这就像一个心理小游戏,大多数情况下,对方能够明白你的意思,亲你一口,或者,紧紧的抱着你,说我当然爱你啦,我们便感到心满意足,并不需要对方为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来证明什么。然而,这类游戏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我们的伴侣必定会变得不耐烦,这个游戏有可能就以悲剧收场,因为对方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确认什么,也感觉不到你对他的信任,最后,终于有一方再也无法忍耐下去,就会爆发争吵和矛盾。

其实,每一对相爱的人,原本不必这样。谁喜欢承受考验和质疑呢?我们为什么不先去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感受呢?根本原因是,我们太过于纠缠事物的表面,而没有让自己沉浸到感情之中,就会时刻处于担心失去伴侣的焦虑中,表现出来就是,对伴侣非常依赖,且总是想通过一些考验和手段,去反复确认对方心中到底有没有自己。

因此,唯有将心打开,放下自己对爱情的执念,去让彼此的感情自由流动,深厚一些的感情才能慢慢建立起来。当这样的感情建立起来后,自己的内心会觉得有了支撑,会安定很多。慢慢地,亲密关系会越来越稳固,最终,你会在这样良性的亲密关系中找到自己存在意义,而无需再去反复向对方确认。

5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诸多难题。比如,为什么明明真心相爱,却无法走到最后?为什么许多感情都以争吵和两败俱伤结束?最重要的是,为什么爱会伤人?我们又该如何破解这种种困境,学习到爱的能力,最后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为何爱会伤人》,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层层递进的三个维度,先告诉我们恋爱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然后给我们列举了种种在恋爱关系中发生的纷争和选择,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如何破解对爱情的执念,走向真爱。

我们知道了,恋爱关系的本质,是我们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而要学会成熟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另一半,关键是放下自己的幻想,去爱那个真实存在的他。

假如我们的爱情出了问题,要先问问自己的感受,要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去找到自身的圆满,而不是急于否定这个伴侣。接着,我们要明白,安全感是我们经营一切亲密关系的基础,经营感情的能力,同样也需要安全感做基础,与此同时,在关系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而原生家庭对我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十分深远,我们要找到真爱,就要学着破解这份影响,活出自己的独立性,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放下对爱情的执念,将心打开,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真爱。

感情的修炼,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本书里提到的种种难题,其实归根结底,原因都在我们自己身上,在我们各自的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里。从这本书开始,学着去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将心打开,美好的爱情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爱会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