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之不善不能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不善的事不能去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从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去自律。不能自律才是最值得担心的。

关于德之不修,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担心德之不修等的主语是社会。孔子担心整个社会层面不修习德行,不尊重教育,不从善如流,不提升自我。

另一方面,这是孔子对自己的担心,我更倾向于这种观点,因为孔子很少去从宏观上去找外部原因。

孔子很少要求比人,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何必担心和要求别人呢?管好自己的事尚力不能及,哪里还有工夫去操心别人做的好不好。

就和最近网上炒的火热的大国关系一样,一个支持这一方,一个支持那一方,这边人说那边人脑子有问题,那边人说这边脑子有问题,在我看来,自己的事都没搞明白,总在那给别人分析自己那点片面的东西。还有就是一个热点出来,我就发现一堆人就这个热点断章取义的发表自己见解,都搞得专业的不行,有时候还要输出一点自己的情绪,其实孔子就担心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不断的提升;担心自己的学之不讲,不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知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分享是指分享自己那部分专业知识。)担心自己闻义不能徙,获得了正确而有益的事情,却不能去接近,跟从;担心自己不善不能改,做错了事,或者有一些缺点,却不能及时的改正。

生活中,“不善不能改”的问题很常见,值得我们深思。“改”的难度在哪里呢?在于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不善”之处。一个真正知道自身问题的人,多少都会有点改变。最可怕的就是生活在惯性之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习以为常。

孔子担心的这四个问题,最大的难度和敌人就是惯性,当一个人在惯性中生活的时候,就会把错误视做正常。被惯性遮蔽,不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无法正确的看待自我,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

雪堂_幸福猪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述而篇》之不善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