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而无知的群体力量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首次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其书中主要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当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时,该群体是“无意识”的没有理性,只存在本能的。而当一个人一旦进入了群体之中,就变成了“无意识”的野蛮人。即本书的最基本观点:群体无意识。

《乌合之众》英文原名《The crowd》,直译应该为“群体心理学”,而翻译为“乌合之众”,在成语中意为:“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则在书名上使其更加贴近原作。

在最开始的阅读过程中,我的内心塞满了对庞勒有关群体心理理论的认同感。在我们身边也常接收如此新闻:2012年西安钓鱼岛反日游行打砸事件,2014年柯震东吸毒却能够获得粉丝的包容,甚至是最近的新西兰枪击案,可以说是符合了勒庞在书中所称:“犯罪群体中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在犯罪,而是在执行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只要在这样的群体中,不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者是社会中底层人士,都会被本能欲望所控制,而具有个人属性的智力、个性皆会消失,从而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丢失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群众并不需要真理。“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2018年发生的重庆公交车事件,网民对女司机的负面舆论狂欢只在这一报道最开始发布的时候,当热度逐渐下降,澄清微博的热度远远比不上原报道。对那些群体来说,真相从来不是事实,他们借谎言构成自己世界的真相,认为自己相信的事情才是真相。对这一现象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条“母爱短信”让全国为之落泪,可是早在新闻报道了的五天后便被权威报社判定为无源头假新闻。而就在上个学期的美学概论这一门课中,这个事件还在被用作例子,关于它的赞美和描写还占满了满满一页。也许上课的老师确实不知道这一事情,也许美学本来就是喜欢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

虽然这本来自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让我产生了许多共鸣,但是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下,也有观点我并不认可。但是无论是一百年前或者是现在,《乌合之众》都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书,它不断提醒我们时时警惕,保持思考,不断反思,避免成为所谓的“乌合之众”。

道路千万条,清醒第一条。思考不独立,亲友两行泪。

你可能感兴趣的:(强大而无知的群体力量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