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手稿》:灵魂之火有谁知

“实际上,我只不过就是一个爱自然、爱学习、爱工作,特别是爱人类的人啊。”—文森特·梵高

  在我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过梵高以及他的艺术作品,只是凭借着大众的声音对他有一些肤浅了解:一个割耳自尽的疯狂画家。我看过《向日葵》与《星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只是以一个平常的过客心态去看关于梵高的作品、以一个八卦者的心态想了解他割耳、自杀的缘由。直到看到了这本《梵高手稿》,才感受到自己是多么无知,以及之前对梵高的误解是多么的可恶。

  书中收录了1875年到1890年,文森特·梵高与他的弟弟提奥·梵高,近几百封的书信,记录了梵高从二十多岁开始作画,到最后三十七岁持枪自尽的整个艺术进化过程。每一封信,或长或短,都是关于他的艺术。

  在刻板印象里,人们觉得梵高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但是读了他所有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后,才发觉他是多么善于思考并且富有智慧的人。

  作为艺术家,文森特·梵高具有惊人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描绘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杰出的画作上,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文字上。他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完美的描述出整个场景:

  “这里的洗漱间也很特别,地板已经朽掉,里面有六个水池,男孩们就在那里洗漱,昏暗的光线从破碎的玻璃窗投射进来,落在洗漱台上,这是相当令人感伤的场景。”

这种关于场景的描绘几乎出现在每一封信中,当梵高看到了让自己充满灵感的,美妙画面时,他就会用文字详尽的描述在信中,分享给亲爱的弟弟。在练习绘画的初期(还没有接触水彩和油画)的时候,梵高对于画面的文字描述倾向于结构;中后期时,在信中描绘画面时多用色彩去描绘。


从这些文字中能感受到梵高和弟弟深厚的情感,就像是,“我多希望你能和我看到一样的风景,真可惜你不在这,不过没关系,我会用笔把这一切写下来、画下来,然后寄给你。和你分享这一切。”


  “如果没有你在,这一切将会是多么可惜。”


信中不仅展现了梵高的艺术修养,同样也展现了他充满逻辑性智慧的思维。在我看来梵高绝不是什么疯子,他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人,在他看到了穷苦的人大早上排着队买彩票的时候,他思考着为什么这些人对于所谓的“今日大奖”所着迷,一开始他觉得这有些可笑,后来他想

“一旦人们换个方式去考虑就会觉得非常庄重:这些穷困潦倒的人们节衣缩食省下钱去买彩票,幻想着可以因此得到拯救,摆脱贫困,他们把这当作现实悲惨遭遇的反抗或者暂时的忘却。”足可见梵高下笔之前的思考与反思。 

  关于舆论,从信中来看,梵高本人是并不在意的,他很少和提奥在信里提及他人的想法,唯有一次他在信中写道:

“应该这么说,好的教养规范应该是关照到每一个人,基于每个有正当追求的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意义有益处,而终极需求是为了使人们和谐共处而不被孤立。这就是我尽力在做的,我画画不是要去惹恼别人,而是让他们觉得开心,让他们发现那些应该被关注但又被人忽略的事。

我无法接受,提奥,我怎么就变成了别人口中一个粗俗、没有教养的怪物?”

文森特·梵高,既不是疯子也不是怪物,他只是一个比常人更加勤奋更加努力的人而已。

最后摘录一段我最非常喜欢的一段文字吧,这应该是写给所有正在坚持自己理想,为它努力的人们。

“我只是想要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

简而言之,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这个人深刻而敏感。不要在乎那所谓的粗鲁吧,你懂的,或许正是它成就了我呢。

谈论这些听起来有些夸夸其谈,但这正是我想要倾尽一生精力想要做的事。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怎样的人呢?无足轻重?古怪?还是格格不入?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总之就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

倘若一切果真如此,那我愿用我的作品表达一个怪人、一个无名之辈内心的所思所念。

这一切更多基于爱而非愤怒,更多平静而非激情,这就是我的理想抱负。虽然麻烦缠身,但我的内心是宁静的,纯净而和谐,宛如乐曲。在这破旧不堪的小屋,在这肮脏无比的角落,我能看到油画或素描。就像被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所驱使,我的灵魂朝那个方向飞去。

这种感觉日益强烈,杂事越多被抛开,就越是如此。我眼中的画面就变得越清晰。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是要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梵高手稿》:灵魂之火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