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这是在刘邦死后,戚夫人做的一首悲歌,可以说充满了对于现实的无奈。最终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生不如死,而吕雉也因为这首歌,就连赵王刘如意也一并杀死了。
这一对生前深得刘邦喜爱的母子,在刘邦死后,也终于因为刘邦的宠爱而不得善终。那么高祖刘邦如果提前知道这一幕了,刘邦会怎么做了呢?刘邦会选择将吕后杀死而保全欺负人吗?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糟糠之情、愧疚之心
吕后是什么人,是在高祖刘邦落寞的时候嫁给了刘邦,当时的吕后可是正处于年轻貌美的时候,嫁给了当时一事无成的刘邦,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可以说刘邦在最落魄的时候,吕雉给了刘邦一种家庭的温暖,要知道当时的刘邦在他父亲那都不收待见。
这一点在《史记》是有提及的,原文是:“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这是刘邦的原话。意思就是说,我的老爹啊,你总说我不能为自己家里做贡献,不如自己的哥哥,现在来看,我和哥哥相比谁更厉害了。
没错当初吕后嫁给的就是这样的刘邦,这也就是所谓的糟糠之情。
除此之外,作为小混混的刘邦在被项羽追着的时候,还丢下了自己的儿子、女儿。要知道对于母亲来说,女儿、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刘邦虽是为了保命才丢弃自己的子女的,是情有可原。
但是对于吕后这样的女人来说,真的一个不小的伤害。这也是高祖刘邦对于吕后的愧疚之心。
强势的吕后,刘邦的左膀右臂
吕后在刘邦落寞的时候已经开始跟随刘邦,那么对于刘邦周围的人自然是非常的熟悉的,同样的,作为刘邦的妻子在高祖这些最原始的班底必定有不小的影响力,从萧何会帮组吕后诛杀韩信我们可以体会一二。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胡:“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意思就是说吕后的性格非常的果断坚毅,是高祖平定天下的很好的辅助,为了安定天下诛杀的大臣基本都是吕后出手的。
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为什么吕后有能力去诛杀大臣,除了刘邦的默许,还有一点就是吕后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在朝局中的影响力,不然即使吕后有尚方宝剑,也不一定可以诛杀大臣。
最重要的是吕后的兄弟两人,“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意思就是吕后的兄弟两人都是军中的将领,老大的儿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而老二的儿子吕释之为建成侯。
可见吕后不仅仅对于朝局有影响力,在军中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幸运又悲惨的戚夫人
戚夫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天下所有的女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儿子还差点成为了汉朝的皇帝。然而他又是不幸运的,因为这一份宠爱,引发了悲剧的人生。假如刘邦提前知道戚夫人的结局,刘邦也不会杀吕雉。
原因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糟糠之情、愧疚之情、吕后的势力,前两者是私人原因,最后一点就是关乎天下的安定,毕竟吕后虽然威胁不到刘邦,但是在汉初,国家已经不能经历大的战火了。
戚夫人除了刘邦的宠爱,基本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了,即使他的父亲也在军中任职,然而和吕后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就是戚夫人的悲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戚夫人有什么罪过吗?答案是没有。
有人说戚夫人争宠就是罪过,想让自己的儿子得到皇位就是错误,但是进入后宫的任何一位佳人,所求的不都是这些吗?只不过戚夫人得到了前者,却丢失了后者,这就是后宫争斗可怕,丝毫不亚于封建政治斗争。
也许刘邦提前知道了不会仅仅留下一个周昌,也许会再叮嘱萧何、曹参、张良、陈平注意保护戚夫人母子。这就是身为帝皇的无奈,看似威风八面,但是也有很多自己无法做主的事情,这也是自古帝王多无情的原因吧,君必定是孤独的。
所以说戚夫人是幸运而又悲剧的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生在帝王家的人羡慕平凡生活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