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隋炀帝

唐太宗与隋炀帝

李世民出生在武功县的李家别馆,是唐太祖李渊的次子,他的哥哥就是长子李建成。因为李世民是次子,所以大家都叫他二郎。在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有个看面相的,说二郎。龙凤之姿,天日之表,20岁时必能继续安民,李渊就从济世安民中取世民二字,为二郎取名。

当时的李家和宇文家与当时的皇帝杨家都是亲戚关系。李渊就是隋炀帝的表哥。而李家世代为武将,所以李世民也是个强悍骁勇的贵族子弟。

就在大业十二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大隋盗贼四起,当时19岁的李世民便以父亲李渊一起率军征讨。有一次李渊被困,李世民率军将其父救出。这就足以显示出在李世民19岁之时,他就有雄才大略。

随着隋炀帝的暴政,天下起兵的人越来越多。那现在李渊父子还要为大隋效力吗?其实当时起兵的人非常多,光是去镇压是镇压不完的。可是如果不去镇压,那么本性多疑的隋炀帝肯定会怀疑李渊是不是也有起宾之心。在这时,李世民也显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他也看出这些盗贼光是镇压是镇压不下去的。所以要在两者中间选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在暗中收罗英雄豪杰。

不久后,杨广就彻底放弃了管理,去到了江南。而李媛也收集了许多人心,有了1万兵力。正式起兵。现在李渊在太原这个地方。太原太小了,不安全。那么李渊应该去想哪里呢?那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关中二,是关东。经过此番私聊,李愿选择了渠道关中,因为那是北周的固定,李渊原本就是北周的人,在本周的故地有许多人都会支持他。

经过李家同心协力,最终攻下了长安。杨广被杀后,小皇帝被废。李渊称帝国号为唐

李渊建立了大唐之后,李世民在外打仗,李建成在内辅佐朝政。李世民很快将反贼都平定,李渊觉得他功不可没。为此还新创了一个官位,叫天策上将。仅次于皇帝。武德七年,大唐基本统一。现在又有了一个历来皇帝都遇到过的问题,那就是谁是太子。李建成是长子李,他为太子是和乎礼法的,但是李世民帮助李渊统一大唐,功不可没。如果立了李建成,那么李世民可能会不服。如果立李世民,那么他就为皇位的争夺开了一个先河。以后赤子被立为太子也会受到大家的认可。

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后来世民设文管,收罗四方文士,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也更加白热化。但是李世民的强势是打仗。现在天下太平,没什么仗可打。所以渐渐的,李世民处于了下风。但就在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按说是李世民建功的好机会。然而李建成去推荐李元吉为元帅,并要求将原属于李世民的兵马强将划拨给李元吉。

在之前李世民的文学馆就被解散,现在连他手下的那点兵也要被夺走。眼看李世民就要失败了。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说这样让自己的兵权被夺走。他谋划了一场政变。决定将他的兄弟都杀死。

六月4日清晨,在玄武门。李世民与此设下伏兵。在李建成路过时,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尉迟恭则亲手杀了李元吉。这件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玄武门政变。但是由于李世民开了这个先河。所以大唐了以后的皇位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最终李世民继承皇位。

那么李世民会怎么治国呢?他先召集群臣一起反思隋炀帝的得失。经过李世民的反思,他发现隋炀帝有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他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不听大臣的。与关陇集团有矛盾。就像隋炀帝刚继位就开始迁都。还实行科举,将一些老城都换了下去。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君与臣要如何相处的问题,李世民让他没有选择迁都,但选择了科举。因为原本一些世家大族都在都城之内,如果迁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但是实行科举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为了能牵制住大臣的权利。李世民是实行三省六部制。一个是中书省,门下省,还有一个是尚书省。尚书省的他会草拟方案猛,门下省会进行审核,尚书省是执行用的。不用皇帝过多干预,他们有自己的权利,而又能互相牵制。隋炀帝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把百姓放在眼里,认为百姓生来就是为他服务的,但是他这样时间久了,百姓们就会不满。就会起义。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君民如何相处的问题。其实隋炀帝造成这么大过失的原因是他又修了运河。又攻打了高句丽……他自己是有雄才大略的,做了许多事情。但是这都让百姓很不满。如果李世民想做的更好的话,那就是要克制自己的雄才大略,建立大工业的欲望。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是这样的克制。对李世民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他天生就是武将有雄才大略,很想有作为,但是现在他又要克制住。那要怎么克制呢?有一种方法就是让大臣来克制自己。这个种大臣就叫做谏官。还有就是让起居郎时刻记下皇帝的行为,无论功过。这样李世民就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可惜的是,这种方法只对李世民这种想要克制自己的人有用。如果皇帝不想克制自己,那么这些人说再多,记录再多都没有用。

渐渐的大唐越来越强胜。随灭亡的阴影逐渐褪去。贞观17年忠臣魏征病逝。太子承乾启兵被废。这时候李世民认为天下已经安定了,他再也无法克制他的雄心。贞观18年就开始争讨四方,百姓又回到了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不仅开始在四处打仗,还开始修建宫殿。

但是刚才说的只是李世民对内在威胁的解决办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威胁,那就是突厥。李世民是如何对待突厥的呢?在刚建国之时,大唐的兵力太弱。而且百姓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所以李世民采用和谈的办法。但是在贞观之治下大唐越来越强盛。贞观三年冬,李世民就派名将李靖率军出击突厥。最终胜利。东突厥就此灭亡。可是突厥灭亡了,问题也没有解决。那些突厥人该怎么办?是攻还是防?防肯定是防不住了。当时秦始皇为了防匈奴修长城还把自己修亡了,那如果要攻,要怎么攻?如果再把突厥牵进唐内的话就又会出现五胡乱花的景象。李世民,仍将他们安置在塞外,顺义他们的风俗习惯,将他们的地分为不同的都督府,又让突厥的首领入朝,最终突厥成为了大唐的屏障。又让文成公主入藏。胡汉之间也进行贸易。一方面胡人对他有好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唐的包容和胡人逐渐内迁,安史之乱为起点至两宋都有这个问题。

贞观23年5月26日。52的李世民在终南山驾崩。

从李世民一生做的事来看,他没有做什么大的工业,与突厥的关系也为后事埋下了隐患。跟隋炀帝有天壤之别,隋炀帝修运河,攻打高句丽……但隋炀帝却是一个亡国之君,而李世民是千古圣君。这之间本质的问题是隋炀帝不会为民考虑,而李世民会。这就注定他们不同。正如李世民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太宗与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