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地帮助他人?
怎样更好地说服孩子?
怎样做到一种“利他利己”的成功?
以下,尽情享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工作3年,仍羞于跟领导提升职加薪,这是缺乏商业谈判力的表现。
那个被嘲笑的同事,却升职成了领导,这是职场思维力带来的差异。
例会上同事的创意令你惊叹不已,因为他们具备优秀的产品营销力。
身为领导者,凡是亲力亲为,团队难带领,这是缺乏领导力的表现。
而谈判力、思维力、营销力、领导力正是“职场四大底层能力”,也是我们的认知能力。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说过: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世界,在这个时代,恐怕没有什么投资比投资认知更重要了。
想要提升认知,就需要有供我们学习的优质内容。而我们的时间有限,学习的试错成本很高,选择学习什么内容就很重要。
如果不考虑现实条件,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和该领域内一流的大师合作,耳濡目染地沉浸式学习。
可惜这种机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退而求其次,读大师写的书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了。
可是,现在读书也不容易,各个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要从中找出优质内容的过程本身就很花时间。
这真是一个可悲的现状。
在鱼龙混杂的的知识环境下,幸运的是,小编精选了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四堂经典课程。
课程的老师都是来自哈佛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商业和心理学领域的资深教授。
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谈判争取更多
1. 研究表明:
在促使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的关键要素当中,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不足10%,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超过50%——双方是否互有好感,是否互相信任,是否愿意倾听彼此的要求。
谈判流程所起的作用大约为1/3。
2. 如果想让孩子听你的话,实现你的目标,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最大的决定性因素。
你对孩子做的一切都是谈判的一部分。
例如,你如何对待他们,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所有这些都将决定你在孩子心目中是否值得信任。
3. 就旅行安排进行谈判时,你需要了解几件事。
首先,几乎所有的旅游从业人员对谈判都习以为常,如果你不将所有事情都谈得一清二楚,就像在集市上别人要价多少,你就给多少一样:你很有可能会当“冤大头”。
4. 目标至上。
很多人采取的行动往往和自己的目标相悖,因为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
无论是购物还是谈恋爱,这种人都暴躁易怒,喜欢攻击错误的对象。
在谈判中,你不应该仅凭自己认为其有效,而想当然地去追求人际关系、更多利益、双赢结果或其他东西。
你在谈判中的所有行为都应明确无误地使你更接近自己在本次谈判中的目标。
5. 重视对手
如果你对谈判对手头脑中的图像一无所知,就别指望说服他们。
谈判对手头脑中的图像包括他们的观点、情感、需求、承诺方式、可信赖度。
设法找出令对方尊敬的第三方以及有助于自己的人。要把自己看作谈判中无足轻重的人。
利用权力或手段最终会破坏谈判双方的关系并招致报复。
6. 进行情感投资
世界是非理性的。
对个人而言,一场谈判越重要,谈判者越不理性,无论是事关世界和平,还是一宗百万美元的交易,或是你的孩子想要一个冰激凌甜筒。
不理性就会导致情绪化,情绪化会导致无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因此别人无法说服他们。
7. 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的答案有巨大的差异。
换句话说,人们对自己所看到的有着广泛的分歧。
将其乘以1000,就会产生诉讼纷争;将其乘以100万,就会出现武装冲突。这一切都是一个连续体。
8. 谈判没有万能的模式。
同样的人在不同时刻进行同样的谈判,谈判形势也会完全不同。
必须对每种形势做出分析。
如果你想和谈判对手在今天和明天实现更多目标,那么所谓的常见谈判情况、谈判趋势、各项谈判数据或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都不重要。
9. 不等价交换。
每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各不相同。
首先要搞清楚谈判双方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无论大或小,无论有形的或是无形的,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接下来,将一方重视而另一方不重视的东西拿出来进行交换。
例如,用节假日加班换取更多假期,用允许孩子看电视的办法让孩子做更多家庭作业,用压低价格的方法让对方为你介绍更多客户。
10. 谈判策略和技巧。
谈判策略和技巧并非火箭科学,没有高深莫测之处,但是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和不断实践。
否则你是看不到它们的,它们都隐藏在日常对话之中。
谈判策略没有让你的生活变得完美无瑕的魔力,但是它能创造渐进且稳定的进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二、积极帮助他人是成功者的思维逻辑
1. 付出、获取还有互利是社会交往的三种基本风格。
付出者的成功会产生一种涟漪效应,让他们身边的人也更容易成功。
尽管付出者和获取者都能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络,但是付出者凭借着他们的网络,能创造出更持久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方式经常被一般人所忽视。
2. 如果一个团队成员通过付出的方式,赢得了特殊认可,互利者就会给他一种许可,允许他偏离团队的规范和期望。
赢得认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如果我想要尝试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人们至少愿意在桌边讨论时听一听。
3. 研究表明,影响他人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确立支配性地位和获得声望。
当我们确立支配性地位时,我们获得了影响力,因为别人认为我们是强大、有力和权威的。
当我们获得声望时,我们变得更有影响力,因为别人尊敬和欣赏我们。
4. 如果说获取者是自私的,失败的付出者是无私的,那么成功的付出者可以说是“利他且自利”的:
他们关心他人的利益,但同时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努力推进自己的利益。
5. 尽管我们中的许多人持有强烈的付出者价值观,但我们经常不愿意在工作中把它们表达出来。
但是随着团队合作、服务性工作和社交媒体的增加,新的机会源源不断,这让付出者可以建立起人际关系和名声,从而加速和放大他们的成功。
6. 整体来看,付出者与互利者、获取者相比,更能准确地判断他人。
付出者也可以通过习惯性地信任别人,获得真诚特质的优势。当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做出贡献时,蛋糕就更大了。
7. 如果现实只是一锤子买卖,显然获取者会成功,付出者会血本无归。
但是,一方面现实是重复博弈,另一方面现实中不总是零和游戏,在这两个前提下,以付出作为主要风格的人,就能获得回报,取得成功。
8. “硅谷人脉王”之称的里德·霍夫曼就说过:“如果你帮助别人,你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名望,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而当我们看到一个获取者时,我们会将他们排斥在自己的关系网之外,限制自己的信任和帮助,以此来保护自己。”
9. 即使一位医生在一家特定医院表现很优秀,他也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成功带到另一家医院。
原因是,主刀医生的成功和配合他的护士、麻醉师等有很大关系。团队的互相熟悉,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合作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大多数领域,个人都很难通过“独狼”策略取得成功。
10. 确实有一些人持续地帮助他人,不期望任何回报,最后落到了底端。
但是只要你调整一下付出的方式,也可以让你上升到顶端。
“集中注意力和能量,为别人的生活带来改变,成功就会作为一种副产品伴随而来。
三、从嘈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1. 在商业领域,我们对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动向保持高度敏感,同种类别产品内的竞争群体常常会保持同样的步伐。
当企业为了市场份额而拼得你死我活时,就需要管理者及时控制并解决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问题。
2. 差异化不是一些简单的骗人把戏或者是吸引注意力的噱头。
要想使差异化与众不同,不仅要远离平均态,还要与其保持足够的距离,远到足以引起反响。
要想使差异产生巨大的魅力,就必须摆脱常规,必须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变得越来越好(加法升级),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乘法升级),但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多年来并没有提高。
一旦我们对产品类别产生一系列固定印象,这些印象就会变得根深蒂固,就像是本能反应。
不过,还是有一些品牌确实能够彻底打破固有印象,并且赢得我们的热爱和尊重。
4. 产品类别发展到过度成熟阶段时,消费行为变成一个窗口,展示我们对产品类别本身的感觉,而不再考虑类别内品牌的特色。
营销就是企业努力使消费者对消费品变得挑剔的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品牌忠诚度。
5. 如果我们想要逃离以产品升级为主要形式的产品营销,就要看到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碎片化数据以外的东西。
这些数据当然是严谨客观的,但它们并不完整。
如果我们想看到完整的事实,就要完成这项艰苦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6. 在一个过度升级的世界里,如果不做适当的削减,企业就会显得自以为是。
“逆向战略品牌”(苹果手机的无线蓝牙耳机)拿走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然后提供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价值观。
7. “超越行业的”(苹果在生产电脑外,开发了ipad等新产品)品牌对抗行业界限。
同时挑战我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提醒人们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不仅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事物,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8. 对于已经厌倦了传统营销的人们,反营销就是出路。
我们通常认为,“敌意品牌”(Mini Cooper)能激起强烈的感情,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能引起争论,而且还能打动人心。
9. “消费者细分群体”包括实用主义群体、拒绝使用某种产品的群体和投机主义群体等。
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一种产品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夹杂着冷漠、困惑和怀疑的态度。
当产品类别发展到这段时期时,我建议可以参照消费者在面对日益繁杂的市场时所采取的措施来细分市场。
10. 在商界,我们都认同这个观点:
进行大量正式的市场调研就是对顾客的关注。
如果没有进行这些调研,就说明企业不负责任,对顾客的声音充耳不闻。
很难想象,这些市场调研能够预测到人们会爱上一种不仅难喝,而且传说中是以公牛睾丸为原料的能量饮料(红牛)。
也很难想象,这些市场调研能够预测到人们会爱上一个品牌认知度为零,并且比其强大对手少了很多功能的搜索引擎(谷歌)。
很多创意品牌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都没有根据正式的市场调研制订差异化策略。
四、领导力不是什么都懂,
而是提出关键问题
1. 当你身处职场,你的时间和其他资源都很稀缺。
这时,你和你的员工在做出重要决定前,最好先知道你们的方向和愿景,这样抵达目的地就容易许多。
2. 当领导者进退维谷时,他们利用时间的方式经常难以和业务上最迫切的需求相互匹配。
而这通常会导致真正重要的方案没得到足够重视,整家公司的运作逐渐偏离正轨。
所以,领导者根据愿景和要务分配时间至关重要。
3. 很多领导者都会宣称,培养人才是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
尽管说得对,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及其领导者在这方面的表现都很差。
高效的领导者不但本身就是好教练,同时也会主动为自己寻找教练。
4. 领导者肩负的重任中,其中一项便是“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上”。
换句话说,吸引、招募、培养人才,以及恰如其分地将这群人才放到重要位置上,对大部分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成功要素。
面对终将退位的实,领导者需要拟出完善的接班规划。
5. 许多成功的公司都会经历一段达成重要目标的完美时光。
但是迟早有一天,某件事情会打乱特有的节奏,导致公司或轻或重地偏离正轨。
刚开始可能不明显,要过一阵子才会发现,但挑战已悄悄扎根。
所以,领导者需要适时鼓起勇气,重新评估你的团队。
6. 领导者既是愿景家、教练/ 导师、组织架构师,还是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
此外,领导者可能还要扮演“睿智船长”的角色—纵然无人能知前方会出现什么,你仍愿相信船长有足够的能力领航前行。
7. 如果你要成为一位优秀领导者,你必须深刻了解自己,并有意识地将你的特质与性格融入日常工作中。
卓越的团队之所以“卓越”,是因为领导者愿意将自身特性融入工作中,并且也鼓励员工效仿。
8. 带领一家公司是非常消耗精力的,甚至用“一团乱麻”来形容也不为过。
因此,许多领导者难以抽出时间反思重要议题,也就不令人惊讶了。
但是,领导者迫切需要停下来反思,别错过先发制人、把握诱人机会、做出重大改变好让公司(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往前进的黄金时机。
传统的顶尖商学院由于考核和学费等门槛太高。
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创业者和职场人士往往不敢奢望能够进入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国内外顶尖商学院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现实的骨感没有磨灭大家求知的欲望,大家往往会选择购买在线“技能提升”课程,但学完两节后才惊觉自己被卷入了质量差的培训机构的圈套。
前几年流行的成功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成百上千的企业家到了培训现场,发现却只是充满鸡血和洗脑的营销课程。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让大家产生“知识易得”的错觉。
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只想放空或者刷手机。
即便是学习,也都在“碎片化”、“标题化”地阅读各种阅读量十万以上的文章,却再也没有时间认真去读完一本真正的好书。
即使是购买商业类书籍,很多中小企业家往往也被诸如“如何快速成交”“如何达成一个亿小目标”等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
而个人通过品读一本书得到的独特体验以及系统性思考是快餐式文化消费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