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的人生是做好的言传身教

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刘雪芳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会说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城市的全职妈妈。我有过一段特别迷茫的日子,我会羡慕职场上的妈妈,我也会在一堆家务中黯然神伤,我会反问我自己:“我的价值在哪里?!”

为了摆脱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我开始了在平台的文学创作。

很感谢这段不到一年的文学创作的日子,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他目前是《竹海文艺》年龄最小的签约作者,我也因为亲子方面的创作,被推荐成为《文字之光》亲子教育写作核心成员。

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并未发现孩子在语言上有什么优势。直到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跟我说:“妈妈,妈妈,你不是在写作吗?你可以这样写:‘早晨我往学校走/看见天上的云/像一片大海/像一个防护罩/把我家罩了起来/我的梦想是躺在云上/把太阳当取暖器’。”我把他口述的文字记录下来,我惊呆了,这居然像一首诗,我把它投稿到了一个文学平台,获得了五块钱的稿费。至此,我和儿子像两只飞鸟自由地飞翔在“文学的天空”,既是战友,又是竞争对手。

孩子曾经写过一首三行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头落在枕头上

烦恼

就飘到了枕头外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疫情下的寒假,我在睡前浏览了冠状病毒感染人员的新增人数,心里不免担忧、紧张,这时,孩子嘴里冒出了这句话,我记录了下来。

我把这首诗发布在了上,有网友评价这首诗有日本绯句风范。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孩子陆陆续续了发表了不少诗作。通常是他说有灵感了,我就记录下来,没有灵感,我就作罢。因为我始终觉得创作一定是在自由自在,在最舒服的状态下完成的!

孩子的优秀让我觉得我应该努力输入,多出佳作。我在《樊登读书》已经读完了52本书,我在我和儿子一起创办的公众号上发表我写给他的信,已经写了30封了。

给孩子的信,我都写些什么呢?比如我读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我会去反思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是不是存在语言暴力;比如我和孩子看了电影《不一样的菲丽西》,我会在信中谈谈自己的一些期望;再比如,我会详尽地记叙我和他的一场争论:武大郎卖的是馒头还是饼?

虽然是一些别人眼里的念念碎,但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孩子”,我为了更好地教育好我的孩子,而写下了那么多的“孩子。”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收获了两点。

第一点,因为记录的关系,倾听就多了;因为倾听多了,理解多了;因为理解多了,亲子关系融洽了。

第二点,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受到孩子的鼓励。

我曾问他:“三年写1000封信,我一天一篇也要写两年半,你觉得我可以吗?”他说:“妈妈,墨子用三年的时候造了飞行木鸟,你只要想想他,你就能做到。”

我就是在孩子的鼓励下,码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目前已经码了20万字了。

我曾读到一本谷永清和她的女儿陈彧合著的一本书,书名是《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身》。

作家谷永青的女儿在《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一文中写道:“我从没觉得妈妈会因为我的出国留学而抑郁。我们之间有很多精神上的交流,早早就达成共识:女人一定要拥有完全的自我和爱好,不能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

她说她有一个“玩心大盛”的家长的好处是,她可以自由掌握的时间渐渐从一个晚上到一个假期,她在掌控中学会了平衡学习和玩耍。也正是因为父母拥有自己完整的生活,她变得更加独立、优秀。

一个孩子的文字比一个母亲的文字还要让我深思,我会想:我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好的影响?如果我孩子来写这篇文章,又会如何来阐述我这位母亲呢?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想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是被孩子推动的那一朵云,我是被孩子唤醒的那个灵魂。

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而孩子的优秀又是你努力的动力源泉。施教者与受教者是互相作用,互相成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自己的人生是做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