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

                ——再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今天,再次捧起《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收获颇多,其中就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一节,我感受很深。

      回想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的舒了一口气,或者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所需的答案时,总是想法的引导学生回答自己预设的答案来。对于这种现象,左藤先生这样说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与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与表现是同等重要的。

    明晰的思考与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与表现往往在创造的思考与表现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是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得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着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进行反省,课堂的内容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些,学生的思考的威力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同时,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左藤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这个提示也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郑重其事的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

        在我们现实中,有时候我们虽然“嗯”地点头,热心听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发言和我的自己思考是一致的。所以我并不是在专心的接纳学生的话语。这让我想起前天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情景,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之后,再次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小女孩是可怜的,因为她在大年夜去卖火柴,又冷又饿,赤着脚走在大街上……而佑嘉却站起来说:“这个小女孩很听话,很乖巧。”理由是:她爸爸让他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她就非常听话地出来了,而且她没卖掉不敢回家,她太听话了。佑喜的回答没在我的预设之中,但是分析得也是有道理的,小女孩是可怜的,每个人读过这个故事,都特别同情她,但更让人怜惜的是她的乖巧,太听话、太顺从,太懂事让人心疼,这个点在我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但课堂上还是挤点时间留给孩子们来探讨。很多时候我并不能这样做,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一些学生的发言,以致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其实静心思考一下,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这样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倾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