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怒汉》中看团体决策中少数如何挑战多数

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贫民窟少年涉嫌谋杀自己的父亲,陪审团要决定这个少年是否有罪。这个陪审团有12名成员,他们需要在讨论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罪,或者无罪。只要有一个人的意见不一致,就无法做出判决。已经有十一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己见提出异议,并最终成功说服众人改变原有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保全男孩无罪释放,我们将通过影片中陪审员1号的做法来分析我们在群体中如何少数挑战多数。

开始大家都不当回事,有人都想赶快表决完去放松一下:

大家一致同意先表决一次,令人惊讶的是,认为少年无罪罪的只有1个人。

面对一致的多数人的1号处于一种极大的压力当中,比如嘲讽,怒视。

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努力对群体的成功不重要或者对于群体成功的结果毫不在意就会产生社会惰化作用,所以作为少数派,为了让大家沉下心来,认真思考,首先他决定唤醒大家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个想早点结束去看球赛的。

责任感决定了一个人对某件事的态度。当人们认识到这关乎一个人生死的时候,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后面好几位陪审员转变立场也是因为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去启迪大家思考另一种可能性:假如证言是错的

人总有一种证实性偏见。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寻找支持性的证据,忽略反对性的证据

本案中,所有人都认为少年是凶手时,所以他们会认同证人证言,忽略其中的漏洞。逐条反驳,就是在启发大家思考自己犯错的可能性,跳出证实性偏见,进行认知重建

群体当中,往往是少数人引导舆论,大部分人保持沉默,但这并不意味着沉默的大多数完全同意引导舆论的少数,也可能是出于从众压力。书面形式的投票可以规避从众压力,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讨论由情绪主导、态度主导逐渐变成了理性主导

在说服的过程中最难做到就是让一个人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的,这一步走通了,就可以用丰富的经验来说服,对于极少数的顽固派,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即可。

团体决策常常会因为责任分散、证实性偏见、寻求高度一致的群体思维等各种原因,没办法做出最好的决策。

那么在团体决策中少数应该如何挑战多数:

1.为了避免社会嘲弄, 不少团体成员在做决定时,都有随大流的心态。少数派要通过唤醒责任感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激发独立思考。

2. 证实性偏见会让大家聚焦于证明主流观点多么正确,而不会思考其错误性。少数派可以通过设问(假如这是错的),帮助大家跳出证实性偏见

3. 集体表决环节,很多人都有可能屈从于从众压力。可采用书面投票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

4. 如果一切顺利,少数派变成了多数派,可以根据顽固派的特点各个击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十二怒汉》中看团体决策中少数如何挑战多数)